新闻实验室 - 社交媒体和AI让我们更孤独了吗?|新闻实验室50
2025年7月14日
在这个社交媒体和AI的时代,年轻人的孤独感问题愈发突出。本期节目,我请到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裴瑞,围绕“社交冒险”这一概念,分析了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数字时代重建真实的社交连接。
7月19日下午,裴瑞将来到我在香港的线下空间“过滤气泡工作室”做一场“i人友好的陌生人社交实验”,点这里报名参加吧!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48 从认知神经科学开始的学术之路
03:46 青少年为什么抽烟喝酒?其实不是因为自己想尝试
05:05 什么是“社交冒险”?
06:28 斯坦福社群研究
09:10 大学课堂中的"社恐"现象与孤独感的上升
14:53 为什么线上的社交不能取代线下
21:25 更理想的社交媒体长什么样?
28:18 e人先享受世界的善意
41:10 AI永远支持你,但它无法取代现实中的朋友
52:29 如何让AI帮助而不是取代我们社交?
58:59 创造线下的社交空间,推动陌生人社交的可能性
🔗 相关链接
* 裴瑞来过滤气泡做的线下活动《i人友好的陌生人社交实验》(7月19日下午)报名链接:mp.weixin.qq.com
* 过滤气泡工作室的小红书:www.xiaohongshu.com
* 过滤气泡工作室的Instagram:instagram.com
* Robert Putnam《独自打保龄》:book.douban.com
* Jonathan Haidt《焦虑的一代》:book.douban.com
* Michael Easter《The Comfort Crisis》:book.douban.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推荐使用电脑浏览器打开)
(加入会员后,可获取播客完整文字稿。)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新闻实验室 - 更名通知
2025年7月2日
____~~~音乐:Bingo - Royalty Free Kids Music by Stockwaves
新闻实验室 - 抵抗“脑腐蚀”:一个神经科学科普团队的探索|新闻实验室49
2025年6月3日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神经现实”的发起人EON,分享他们团队九年来在神经科学科普领域的坚持与创新。从最初以志愿者为基础、以翻译和内容整合为主,到如今尝试AI工具、探索付费模式、拓展多平台运营,EON讲述了一个冷门专业内容团队如何在媒体大环境变化和注意力分散的时代持续深耕、突破困境。
我们还谈到了神经科学与传播学的关联、内容创业的现实挑战、社区与未来规划,以及AI对内容生产的机遇与冲击。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05 学新闻,为什么做了个神经科学的号
14:08 九年三阶段:从快速发展到陷入瓶颈
23:15 如何看待微信、小红书、豆瓣等图文平台的现状
36:03 视频内容的探索与AI工具带来的变革
43:00 出海计划:英文内容、双语播客与国际合作
53:05 “人”和“钱”的问题
1:06:37 付费内容产品的理念与设想
1:23:30 AI时代,内容与教育的未来
🔗 相关链接
* 神经现实:neu-reality.com
* 神经现实2025年刊:neu-reality.com
* 《盲视》:book.douban.com
* Andrew Huberman:www.youtube.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推荐使用电脑浏览器打开)
(加入会员后,可获取播客完整文字稿。)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新闻实验室 - 媒体食谱2024: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世界|新闻实验室48
2024年12月31日
12月初,新闻实验室在北京组织了一场年末会员线下沙龙。在沙龙上,我分享了自己在2024年读到的一些好内容,以及我的一些最新思考。我还请到了几位新闻实验室的老朋友,包括熊阿姨、正面连接的曾鸣、徐凯律师,还有一位是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biyi,她也是一名新媒体的创业者。这几位朋友都分享了自己在2024年读到的好东西,我们还一起回答了现场观众的一些问题。
祝大家在2025年读到、听到、看到更多好内容;媒体食谱更加健康,而且美味;希望大家不要在算法主导的无尽下滑中疲惫不堪,而要掌握对内容主动发现和筛选的权力。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福利
我们将从本期播客的留言区中,随机选出10位听众获得「声东击西」出品的2024声音胶囊兑换码。大家积极留言参与哦!
⏱ 本期时间线
02:48 方可成的分享
49:57 熊阿姨的分享
57:41 曾鸣的分享
1:02:52 徐凯的分享
1:09:55 biyi的分享
1:19:13 现场互动
🔗 相关链接
* 现场分享中提到的大量文章/视频链接,都可以在提供给会员的完整文字稿中找到,成为会员的方法请继续往下看哦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推荐使用电脑浏览器打开)
(加入会员后,可获取播客完整文字稿。)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新闻实验室 - 从新闻现场到历史现场,我的导师徐泓说,我们永远需要记者|新闻实验室47
2024年12月22日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的硕士导师徐泓老师。我想访问她,并不只是因为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关键的是,她的传媒从业经历和从教经历,太值得好好聊一聊,与大家分享。
徐老师今年出了两本书:《燕东园左邻右舍》和《韩家往事》,都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我们的聊天会帮助你理解,为什么做了快30年记者、又教了20年新闻的徐泓老师,会在退休后成为历史的写作者;她怎么理解新闻和历史的关系;从她亲历的中国新闻史当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发。
就像徐老师最后说的,如果你对当下感到迷茫,那么从历史当中去寻找坐标,去理解来时路,是非常重要的走出迷茫、解决困惑的方法。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49 从学新闻、做新闻到教新闻
05:04 七十年代:一代人觉醒的开始
10:44 红色年代的新闻教育
12:56 你得说人话,讲真实的东西
16:48 新闻是“人学”
19:10 做记者的最大财富
22:35 开放倒逼改革
25:01 香山红叶为何成为名篇
29:05 先突破,再解禁
35:24 用自己的脑袋去想,用自己的嘴巴说话
37:43 文字是一切媒介形态的基础
41:36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47:19 记者不是只属于青年人的职业
52:09 学新闻不能光说不练
1:01:08 新闻传播专硕的起源
1:11:54 在历史现场的写作
1:17:36 认识你自己,从历史开始
1:23:06 给AI积攒准确的历史
1:24:02 你的基因里带有好多历史的记录
1:25:42 历史从来没有垃圾时间
🔗 相关链接
* 大人物·小人物:book.douban.com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book.douban.com
* 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传媒人访谈录:book.douban.com
* 燕东园左邻右舍:book.douban.com
* 韩家往事:book.douban.com
* 徐泓:守人文之底色,建完善之学科:mp.weixin.qq.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推荐使用电脑浏览器打开)
(加入会员后,可获取播客完整文字稿。)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