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泰坦号

好久没读 Hourly History 了,这应该是第三本。我大概花了两小时读完吧。

运营 Titanic 的 White Star Line 后来似乎在一战破产,被 Cunard 收购合体成 Cunard White Cunard Line,后来变成 Cunard Line 并一直活跃到今天。

Titanic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差不多是现代化危机的开端,Titanic 首航并沉没于一九一二年,打破了人类对科技已经征服自然的乐观或幻想,接下来的几年里爆发了西班牙大流行和一战,分别夺去了四千万和十七百万人命。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船上的三个等级舱条件并严格互相隔离,此外船员有专门的隐藏通道和房间避免影响乘客,引起了我对这种船具体如何运行的好奇,以后有机会找 DK 书看;Francis Browne 作为摄影师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也意外因误机而保命。

那个随着沉船而依然演奏的乐团居然是真的;沉船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单纯是运气太差了,毕竟前几个世纪中惯例实际上是巨型船对冰山熟视无睹,碰撞也没事,从来没出事过,更别说二十世纪现代新船 Titanic 号了;不过救生船严重不足是事实,最近深入海底并内爆的 Titan 也是安全保障不到位;Titanic 的沉没引发了航海界的巨大变革,特别是救生船的全面加强;不过我看了船难的维基百科,意外发现好多船难居然是军方击沉的,此外到今天依然有船难,看来船难一旦发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全体生还,此外最新两个船难分别是珍宝海鲜舫和内爆的 Titan 号,微妙;「女性和孩子优先」口号在当时确实是国际惯例。

沉船过程看得惊心动魄且沉重,作者文笔意外地挺好。

最先赶到现场的是 Cunard Line 的 Carpathia,途中折返而来;沉没花了三小时,二千二百二十三人中,仅七百零五人生还;当时震惊了全世界,纽约有四万人迎接 Carpathia,包括记者,急救和慈善组织;事后有打捞,遗体主要安葬在加拿大的 Halifax, Nova Scotia。

一九八五年,有探险家成功发现 Titanic 遗体,后者已经漂流到沉没地点几英里之外,脆弱得无法再被打捞,事实上也受到联邦法律保护,成了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