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就是给聪明人的路

P.S.本文仅针对本书内容,与作者个人行为无关,我也是写完看到评论区才知道有此事,补下这句话,可惜了。

P.P.S.升级推荐,看的时候一直想到,单遵老师的《我怎样解题》,很难很难高中联赛难度,但令我受益匪浅。

P.P.P.S.我是本科数学系。

作者网红是浙大数学系博士,而忆起当年,除了小蓝皮之外,最喜欢的就是浙大出版社的粉皮了。似乎很久以前,数学就如狼似虎成为最让学生害怕的科目,理科生自然离不了数学,文科生只要数学好就能弥补很多科目的不足。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一个喜欢数学的孩子显得格外突出,甚至偏科全校闻名。在东北极其不重视竞赛的环境下对有些事体验蛮深的。这本书大致分为三部分:唠叨、小学题、初中题,我也将分两段聊聊。

其一:家长甚至一些老师不会教,教师只会应试且毫无钻研进取之心(这里就不点名批评我的数学老师、不点名表扬年级数学组组长了)。而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知识断层由来已久,曾经主要依赖于补习班。小学数,初中式这种思维转换的跨度是很大的,除了极具天分的凤毛麟角外很难让学生接受。其二:熟练与规律性结论的可怕之处,什么所谓的印度数学各种不具有普适性的速算方法会让人感觉很神奇,上手就知道啥也不是,可惜在质量一言难尽的短视频平台更是被推崇。风靡一时的鬼畜素材学霸题的方法是不错的,让学生失去思考能力走捷径是得不偿失的。第十二章说的秒杀数学题我当年甚至看过胖子的直播,也理解它背后的哗众取宠,但很多学生不能。其三:学生的智商差距真的不大,甚至说还没到能用智商的程度呢。我一直是个出名的聪明又粗心的人,但和作者所说的不同,我只不过是一直没有拿过150分在130左右晃荡,越到长达后感悟越深,不把低级错误归咎于粗心才是进步的根本方法。关于验算我只提一句单遵的《算两次》思想。其四:说真话容易得罪人,奥数也好竞赛也好钢琴也好本是兴趣,却被卷成了必学,自然不是人人都能去插一脚的。总之这部分举的例子跨度较大,甚至于数学专业本科内容,不免有些卖弄的嫌疑,但观点是很正确的,足以见得作者从师经验比较丰富。

这一部分是解题,还好我笛子还在没什么磕磕绊绊就解决了问题,那我也觉得现如今的学生家长看了内容会更加焦虑,这也学不会啊,往前推我很喜欢的数学家科普系列也是门槛极高的,难不难?难,但其优点在于“废话”多,一改各种老师爱装不说人话的毛病,踏踏实实的讲面对问题如何去想。小学部分除了计算巧算之外涉及了行程、浓度等经典问题,甚至还有数论、组合的基础和逻辑推演,内容过于丰富了。初中的绝对值相反数与数轴表示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大门槛。后面换元与整体思想,因式分解与十字交叉法,又技巧性十分强大量的练习是绝对少不了的,事实证明最后还是待定系数法最被大家接受。至于复合二次根式的化简等等完全是竞赛内容。

我一直说,我与老师的区别就在于我只会出题与解题,你突然让我讲一课我是讲不来的,没有系统化的知识,这本书举例覆盖比较广,但也没有面面俱到,不是一个好的教材,是一本好的、可以点拨、引人思考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