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

第一推动丛书,是一套在我购物车里放了几年的书,说来惭愧算上这本也就读过两本。虽然毕业后疲于奔命但对物理这门横跨宏观与微观的玄学始终充满想象,悬而未决的统一场论如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令人着迷。

科学不仅仅属于某一代人,甚至不仅属于20世纪,科学普及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我努力在做的事。本书虽然基本不含有什么公式,且以叙事为主,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解起来仍然会很困难,可以作为《上帝掷骰子吗》等科普读物的进阶阅读。(没看懂书上的再版是什么意思,25周年套装49本的物理学只出到14,而这本编号为16与前面并没有重复。)

讲到爱因斯坦与薛定谔就不得不想到索尔维会议那张经典的合影,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推动整个物理的学的人们居然生活在同一时代。

E.薛定谔 W.泡利 W.海森堡 H.A.克莱默 A.H.康普顿 L.德布罗意 N.波尔 M.普朗克 M.居里夫人 H.A.洛仑兹 A.爱因斯坦 等等
爱因斯坦认为现实世界存在一个安静的、毫不动摇的真理,与牛顿物理学一样,麦克斯韦的物理学也是有完全确定性的。而薛定谔却对如何用公式描述物理世界非常痴迷。这样看似敌对的两个人发展出不同的系统。从人们很难理解但最根本的光速不变原理,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到洛伦兹变换,才有如今像《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中浪漫的想象。将时间与空间融合的想法简直惊为天人。从闵可夫斯基发现电磁力与引力的相似之处,爱因斯坦得出广义相对论,再顺理成章的尝试把这些力都统一起来。

在这本传记一样的书内,在物理学发展的脉络中,同样充斥着科学家们为“人”的一面。你能看到马塞尔·格罗斯曼提供的数学框架,像扎克伯格一样的人生经历,你能看到两个老渣男的风流趣事,甚至还有战争对科学的摧残。你可能会由此对科学家的印象大有改观,但我还是想说一句,作品与作者要分开,科学与艺术都是世界。

我愿意相信统一场论是存在的,且会是一种极简优美浪漫的形式,就像各领域的欧拉公式一样,诞生于天才的一个令人赞不绝口的想法。我曾一直觉得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最美,直到看到投票说它只能屈居第二,第一的公式在高中阶段完全没有提及,直到大学物理我才得以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用完美的微分形式将电与磁统一。虽然统一场论的推动看似停滞不前,只有前几年的希格斯玻色子打破僵局,但从历史的尺度看仍然是爆炸式的飞速前进。我还是认为科学的大步迈进始终需要天才的诞生,一众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只是在框架上添砖加瓦,对称与统一的梦想终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