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
塩(汉字,同盐)田武士,是一位在中国极其冷门的作家,就连独步也才出版了两本他的小说且都在6分多,按理说台版、港版的小说评分会较高的。要不是因为去年上映了同名小栗旬主演的电影,知道这本书的人恐怕更是寥寥无几。电影我也是看了一个小时后搁置拖了几个月最近才看完后一个半小时,其实电影的拍摄基本遵循原著,但明显原著最后的落点与评论更胜一筹。
一切起源于跨越了昭和和平成两个时代的格力高·森永事件,以真实事件为底的小说虽不至于给出案件的本貌,但给出一种可能的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这点最后再说。增根俊也在家里偶然发现录像带,且记者阿久津也刚好开始重启这个悬而未决的案件。最骇人听闻的当属号称“黑魔天狗”的犯罪团伙气焰嚣张的发出71封恐吓信和81封挑战书。整个事件三波重要节点:纵火、糖果下毒和84.11.14警察追击失败,波及了银河、又市食品、万堂糕点、希望食品等公司,而“紫乃”作为一伙人聚餐握手言和的地点也是真相最大的突破口,前几章的内容不断掀起波澜,而结尾却出人意料的平静。
小说以记者阿久津英士的采访和增根俊也的调查两条线交替推进故事线,直到第四章结尾双线交汇,所以故事脉络比较清晰。其实很多地方尤其是老板娘和大厨对二人不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阿久津的采访水平十分不高明,甚至会泄露过多的信息出去,不知是否在暗指当年记者的疏忽。关于几段外甥豪君的故事情节描写,之前觉得是比较多余的,而看到最后大概可以理解为与卷入案件孩子的对比,毕竟小说的核心是卷入犯罪对孩子的影响。
示意图
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也许在达雄坦白、生岛家团聚这样相对美好的结尾后,以“唯一能证明母子关系的证据却是犯罪的物证”为契机,再次讨论他独特的观点暨“把孩子卷入的犯罪”。一个在没有意识情况下的录音,一个未被确认的罪犯是否会碾碎孩子人生的希望?虽说在日本的那个时期,小说主流思想全是在责怪社会的错,本书中同样发出了质问“什么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
这是本合格的社会派推理,虽说和BLUE的宏大格局相比比还是有些差距,但很多情节已经让我梦回《昭和六十四年绑架案》的感觉(当然从诡计手法上相差甚远)。阿久津记者从期待揭开事件的真相,到意识到采访不过是一场虚幻,面对这个已经过了时效的案件,能否处置犯罪者带来的意义其实不大,能够借此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以后的人生上才是最好的结局,格局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