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的变态美
外封上第一次看到三岛由纪夫的照片,印象中是个老爷爷,没想到居然是肌肉猛男。读客这版外封一般,内封的黑黄搭配倒是一股浓浓的日式风味,比我之前买的那套人文社黑白致命斜排版好看多了。我不止一次提过,读客名著系列的导读真的太优秀了,专业人士的考据与解读,小说之外作者的经历,能让人对名著的理解上一个层次。当然额外的金阁寺手绘旅游攻略与三岛时间表都是锦上添花。
这本书秉持了三岛由纪夫一贯优美的文字风格以及“变态”的内核,可谓是他的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变态美学代表。
主人公沟口,且不谈相貌也是个口吃,却梦想当和尚,一直认为自己命中注定平凡无奇,也就像小说的铺陈叙述,但他与金阁寺从小的羁绊始终如一,记叙掩盖不住情节的激烈甚至因此形成巨大的反差。很多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作者千思万绪的结晶,因此自然和作者有一些共通之处,口吃作为一种设定或是说符号,它代表着一种无法消除的耻辱,因而将语言的力量强化为痛苦与暴力。
小说虽然对沟口的描写并不多,但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能量,每次都是沟口精神上重要的转折点,沟口的性格也是在书中一步步成型的。从小与父亲参观金阁寺到有对为子的爱恋,大学期间肉体残疾却攻击性极强的柏木也给了他坚实的影响。沟口对金阁寺的态度从小时候欣赏与崇拜,到发现金阁寺的美与他剥离,两者之间往复循环,最终从担忧它毁于战火中,到一种强烈的占有欲。
我们都说记忆是会自我修正的,梦想中培育出的东西,经过现实的修正会反过来刺激梦想,金阁渐渐变得坚固实在。金阁的形象在无限增殖放大,直到沟口进入其中,金阁寺超越了战火,超越了他的想象。面对如此极致的美,认为自己没有资格面对人生的光明面的沟口曾尝试放弃幻想,因为不可能兼具人生与永恒——金阁永远阻拦在他和渴望之间。哪怕逃离了寺也挡不住金阁的光以至于最终的爆发。
展现变态的美似乎是日本文学的特长,从日本历史上就常有在两性中男性施展暴力的情节,在这里无论是美国大兵带日本妓女游金阁被迫践踏的女子反常的兴奋(流产居然称之为勋章),还是在喜欢上有为子却被嘲笑后,通过对她的背叛而让她接纳了沟口,乃至一把火让金阁寺存在于毁灭之中感受到的美。在出圈的辩论题救猫还是旧画中,也有人曾讲画在火中燃烧留下了永恒的美这一观点。书中说美既是细节也是整体,既是金阁本身也是笼罩金阁的黑夜
哪怕抛开一切艺术美学的因素,单纯普通的文本仍然令人着迷——“豹脚蚊叮咬我的脚,鸡鸣声此起彼伏。我从术后向路上张望。远处浮现出一团模糊的白影,我本以为那是曙光,结果是有为子。”这种天才一般的描写或许只在林奕含的书中看过。人也许不能习惯孤独,也由于互联网发达导致人们越来越急,更加难以免去对人生的焦躁,虽然沟口和三岛都以一种执着的姿态离开,但我们也许会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