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式阅读

Behemoth
Behemoth @behemoths
如何阅读德里达 - 评论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出的解构主义,严格来说属于后结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中重要的流派之一。解构主义以晦涩难懂著称,然而其在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领了众多文化思潮。那么,什么是解构主义呢?这本书就提供了一条了解德里达思想的很好的进路。

要想理解德里达,首先要理解,何为德里达口中的解构式阅读。对于德里达而言,无论语境是什么,对“x”的贬损就是对“y”的形象的拔高,该过程的实现正是以“z”作为一种理念。一次解构性阅读就是将“z“视为某种总是被污染的东西,而这种污染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x“的特性。德里达生成理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y”被拔高的虚假形象是非法的。

上面这段话看起来也许有些复杂,但是其中暗含的深意很简单——德里达认为,不存在某种纯粹性的理念。一旦文本中出现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次解构性阅读就是寻找其自身的矛盾,也就是说,证明被刻意拔高的理念其实是包含在被贬低的理念的一般化表述之中。因此,被刻意拔高的所谓纯粹性理念其实是”受到污染“的,因此是“不可能的”。比如书中所提到的文化的例子,通常而言,我们认为文化的非统一性是对文化和谐的妨碍。德里达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或许,贬低文化的非统一性正是一种文化统一与和谐的理念化。而这种文化的统一与和谐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也许,只要更重视文化的非统一,我们就能远离独裁。独裁也许正是源于对于统一文化身份的不可能理念的拔高。

一次解构性阅读会以多种方式展开介入。第一,它会为辨认政治中的矛盾提供多种新的方法。第二,一次成功的解构会改变一个文本。对于我们而言,它会让这个文本变得更陌生。第三,一次解构性阅读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途径,我们以此来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只要我们少受不可能的理念的蛊惑,我们便可以开始构建伦理和政治的新形式。德里达将他的”阅读“描述为一种对于等级关系的”反转“。不论他的语境属于什么学科,在德里达讨论的例子中,都出现了对纯粹性,天然性或根源性理念化,与之相伴的还有一系列贬损。德里达认为,这类贬损让那些受重视的东西获得了更为虚假的稳定性和身份。

对于文本的解构,往往会让这个文本显得更加陌生,我们会发现文本中内在的矛盾之处,并且重新审视该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抛开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概念不谈,我想,解构式阅读对于我们每一个读者最大的启发也许就是:我们要怀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一个文本,当我们发现文本之中存在着对于某种概念刻意地拔高理想化之时,我们就要格外警惕,这往往意味着其中存在解构的空间,经过解构之后,也许整篇文章的逻辑论证就会随之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