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你就像恨自己

一开始完全不能相信跟《关于我一生的命运》的作者是同一人
但鉴于《关于我一生的命运》只看了剧,我决定把作者的书起码看个三本再来评价到底是人品问题呢还是人物塑造太真实了……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题目其实挺猎奇的,但内容则是非常简单的类似于私小说的生活描述,文中的“我”依今日来说并不崩坏到哪里去,远远比不上各吃喝玩乐组的碰友们。
所谓的崩坏,也不过是不恋生,不惧死,不承诺,不打开自己,比起很多这类“崩坏”的人,“我”想得更深罢了。
有时候看到“我”对于文中的女性角色既认真,又回避,既真诚,又冷漠的表表现,自然会产生一些恨意,又带出一些恐惧。

“我”,真的太像我了。

也因为这样,这满篇的大道理,情节发展发展着突然冒出来的“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铺陈,尽管显得生硬,却是看得最打动人的地方。

书摘:

我们共处一个家庭,两人一同生活,未来又会如何呢,你能够依稀看见我们的目的地吗,如果你看的到的话,请不厌其烦的告诉我吧!事实上我看不到呢!因而不安,既恐惧又不安。大海之中我们所乘之舟何其渺小,确实如同你所说,抬头可见的绿光包围我们,暖风吹拂着我们。但我依然无法忘却,无法忘却下一秒不知道会如何变幻的着大海的存在。此外总有一天一定有一个人会先离开这艘船,这并不是你所说的选择的问题,而是在选择之前更为重要且根本的问题,是不容爱,怜悯,恩惠等人性情感渗入,超越时间而且冷澈可怖的没有任何悲悯的问题。 131

平凡的幸福,不论何时都会经缠住自己不放,于是开始腐坏,是当事者陷入病态。但沉浸在平凡的幸福之中人,至死都无法改变自我,也无法抛弃自我,这种人对于他人的不幸,就算能够同情,也绝对无法体会,因为体会,必须先放弃自我。理解对方,不是相爱,单方面的同情,共享喜乐,而是抛弃自我,彻底的变成那个人。平凡会使那样变得不可能,你总是说想要互相理解,人际关系是为了要互相接近而成立的,但是我却觉得光是接近人与人是永远不会互相理解的,如果真的想互相了解,那只能完全舍弃自己变成对方。138

以萝卜为例,你问萝卜啊你是为何而生的啊?回答我没有理由而生,没有任何目的也不关自己的力量完全是被迫诞生的。
……
苦萝卜,好萝卜
……
生与死,吸与吐,睡觉与醒来,吃与饿,自己与他人,付出与接受,全部都是两两的组合。 所以为人类付出,为对方付出,让对方高兴,让对方发展,守候对方,我想这就是每天的课业,必须全心全意的修行训练。于此我苦思良久,相信另有救赎之道。这样算不算人为何被迫诞生的解答呢?总之对于自己的每一天,尽心尽力,以己为空,高捧他人,宽容他人,让他人发展,如此努力,我相信这才是我们成长的真理。175

关于孤独的永恒性
关于存在的意义
关于……

成天在想这“我”所想的问题的自己,唯一不同的是并不那么专心,有时候简简单单就会被分散了注意力,所以讨厌“我”,害怕成为“我”,尽管始终不认为这叫“崩坏”,但这确实是最最真实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