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通俗易懂的一本历史读物
本书适合那些不想钻研史料、但同时想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史的人士。
除了这本《前后汉故事》,林汉达还写过《东周列国故事》和《三国故事》,这三本书都有完整版和删节版。
《东周》的删节版是《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前后汉》的删节版是《西汉故事》和《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的删节版还是这个名字,区别在于完整版为上下册,删节版为单册。
这三本书要数《东周列国》的水准最高,如果给它10分的话,那么《前后汉》就是9分,《三国》最差,与前两作相差不止一个档次,能给个6分左右就已经很不错了。
导致《三国》写得很差的原因其实还是由于作者去世,前两作是在作者反复修改文稿无数次后,才决定出版的,而《三国》只是作者未完成的草稿,在去世后由其他人稍稍修补一下就定稿了。
而在客观的程度上,《三国》也远远不如前两作,《东周》和《前后汉》当然也不是百分百的客观,但“尽量客观”还是有的,在很多地方作者只是简单地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强迫读者必须按照他的观点那样去思考问题不可,相比之下,《三国故事》更像是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去除掉了一些迷信色彩和明显篡改历史的内容,其他的基本不变。至于立场依然是老一套的尊蜀汉抑魏吴,蜀方的戏份占了超过七成,这书名真可以改作《蜀国故事》了。
更搞笑的是,《三国》里居然还有一些明显的虚构内容,比如“周仓”这等虚构人物居然堂皇地登场了,还有吕蒙之死,《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拿吕蒙出气,不惜把吕蒙写成被关羽附身而死,《三国故事》是正史书,当然不能这么写,但却写成是“人们怀疑吕蒙被关羽附身而死了”,虽然去除掉了迷信色彩是没错,但问题是,《三国志》上有这回事吗?这些内容只是暴露了编书者的迂腐罢了。
《东周》和《前后汉》作为通俗读物,当然免不了有些内容是一面之辞的,但这些都不算过分,至少没有过多《三国》里的那些“诱导”性质的内容。
林汉达不愧为一流的讲史学家,他的文笔很不错,有种让人想一口气看下去的感觉,这本《前后汉故事》要说有什么不好的话,就是东汉部分过于简短了。
作为“特殊年代”写成的书籍,书中也免不了有些“左派思想”,然而林汉达把尺度把握得很好,没有让这些“特殊”的内容占据太多篇幅,不像之前陈徲常的那本《中国上古史演义》,很多地方看得让人哭笑不得,动不动就把“进步的”、“反动的”一大堆“左派”字眼套在古人头上,还时不时加上一句“虽然某某人做了XXX怎样的好事,但始终代表了大地主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真正的为人民着想”,然后就是一大堆上纲上线。
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把这几本书当作史料进行参考,就像开头所说到的,这些书首先是故事,然后才是历史。很多历史事件的记载存在几种截然不同的版本,但作者为了让故事说起来流畅,只采取了其中一种他认为比较可信的说法。而作者多少也会偏袒一些他喜欢的历史人物,比如作者崇拜汉文帝,就少讲他的负面内容,书中并没有提及汉文帝逼死前少帝的事儿。
总之这些书是普及第一,钻研其次,主要作用在于让你了解历史上大概有过那么一回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