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
自八十年代开始活跃创作的肖复兴,年过七十的当下仍在坚持写文章,单这一点就值得学习。刨除没有标记日期的第四章外,有约三分之一是近三年创作,据说他常为小人物立传,也能看出他很喜欢写音乐以及人物故事的文章。这么一位不在课本里也是在初高中阅读题里的常客,也许有些感动留存在我模糊的记忆中,这次重新认识有些额外的惊喜,只是与同时代的其它作家相比他似乎过于冷门了。
在文章末尾注明日期或是地点,有种日记的感觉,其内容也是记录平凡生活,乍一看有些篇章没什么记录的必要,一旦有过共同的经历感受就不同了。就像一些疫情时代的记录,就像感慨日新月异的玩具和电子游戏变化。
第三章关于音乐的浅谈引发强烈的共鸣,也可以看出他的音乐品味还是比较不俗的。远到经典歌手莎拉布莱曼、曲目卡萨布兰卡、鲍勃迪伦,我因为桀哥头像而认识了约翰列侬,还有本章名是张蔷的手扶拖拉机斯基,开始了解她还是在吐槽大会上,顶着爆炸头唱着歌,几十年前的disco先锋开拓者现在也不觉过时。民谣与文艺青年最配了,广为人知的赵雷、朴树还有我极其偏爱词作的陈粒,本月月初看到豆友标记了一曲理想三旬在网易花两块钱买了单曲(我一向喜欢买单曲而不是充会员)最近也没少循环。我听歌来者不拒,戏曲甚至民间小调也有喜欢,这里不得不提到龚琳娜,因神曲火、因对骂节目展现自己、也正在被更多人知道,她在早些年曾各地去采风学唱风格各异的民间小调,也有许多专辑十分珍贵。我一直认为加州旅馆是首很有味道的歌曲,也在综艺的舞台上听到赵传的演绎十分感动,类似的还有林肯公园的歌,难得让我觉得纯人声依旧动听。我对昨日重现的最早记忆在电视点播时期,熟悉的莎啦啦啦,大概十年前偶然知道了歌名便一直跟随我每次换手机到现在,我也很喜欢记住那些副歌之外的歌词。
对第四章一万种夜莺的内容,我们始终应该抱着小说的态度去看,就像华盛顿砍树和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一样,即便内容很主观也是有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的,其中不乏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肖邦、贝多芬等知名音乐家的故事,也有德沃夏克、勃拉姆斯这些“曲红人不红”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