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人在新加坡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真好玩。

由于作者的语言科班出身以及一开头的语言解说,导致我一开始误解了这本书,以为它会是主要讲语言的严肃作品。后来发现其主题原来也和《我在印度的 701 天》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留学生在异国的生活经历,而且也很巧地赶上了习近平的对当地的访问并去看热闹,即二〇一四年对印度的国事访问和习马会。不过这本书多了台湾能接触到东南亚各国的精彩,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以及孟买人等等。
新加坡的法治和政治都很特别。法治名义上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最著名的大概是禁止口香糖贩售和禁止艾滋病携带者入境。乱闯红灯会罚款。Singaproe is a fine country 就是双关语。破坏公物或涂鸦可能会被上鞭刑,美国总统在麦可·彼特·费尔受鞭刑案出面求情也没成功免刑。这成功令我对新加坡的法律感到畏惧,不过新加坡大多人不愿意废除鞭刑。这令我想起了秦国的法制,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新加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因为李光耀是英国司法出身的律师。虽然我不知道新加坡的法律对权威会不会有双标。
新加坡外交也有特立独行的特点。一开始就注重经济发展并看重西方贸易,故意选国际企业而不是当地有实力的华裔企业,特别讨厌共产党,对华语十分冷淡甚至打压华文学校,也没想成为第三个中国。但随着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李光耀就惊人地预见中国的崛起和市场潜力并迅速调整了外交策略,开始积极推广华语,强调自己国家的亚洲价值,可以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显然他不太关心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反而是两边的好处都要讨到。
至于内政,这华人国家不愿意全盘接受西方民主,而是要做有儒家思想的家长制政府。喜欢民主宪政的我倒是对其产生了兴趣,也想体验下。虽然我还是最看重的是能否不双标。
不过南洋的华人移民不一定会华语,讲的反而是方言,我很好奇会不会造成割裂——果不其然,新加坡的教育是英语为主母语为辅,为了利于种族和谐,母语的学习是强制的,但新加坡的母语选择却基本只有马来语华语等几个,比如福建裔就没法学福建话和他奶奶交流,作者就遇到过这样的人。
新加坡这么小,我很好奇有没有足够的兵力保家卫国,结果其军队的训练也比我想象的还要国际化,甚至会去台湾和周边国家的军事基地训练,以便在被围困时可以从外面救援。
鉴于作者对语言的敏感,Chinese 是有歧义的,要么是华人,要么是 RPC People。
李光耀去世时,中国同学和作者谈到他出门就被李光耀的遗像吓一跳,说起毛泽东去世时也这样,作者则说不管蒋中正的名声有多差,他去世时台湾也有很多人哭。儒家的思想影响力还真是太大了。建国一代对李光耀的好感非常高,我估计新加坡的专制还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新加坡的媒体基本是官媒,被专制政府垄断了。
这样的专制政府和 LBGT 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冲突?新加坡的言论自由空间值得被 doubt,合法的集会地点就只有一个公园。LGBT 每年都会在那公园举行集会示威,国际企业也会赞助。但毕竟华人的专制政府还是很保守,虽然不会干故意派黑警打人的事件,而是直接表明当前社会目前还是比较保守,政府不会积极改革,而是先等社会慢慢地变化。
新加坡有很多底层外籍员工,比较边缘,于是新加坡这个华人国家居然也出现了和 white supremacy 本质一样的 yellow privilege 现象。新加坡有若干族裔飞地,像是小印度小缅甸小菲律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