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走近陀氏的最佳作品
先说这本书《鬼》的译名。。仅从内容角度读下来感觉《群魔》比《鬼》更为帖切,陀斯妥耶夫斯基描述的是一群受哲学影响又走向不同选择的人。虽说有主角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贯穿始终,但令人印象深刻的绝不止他一个。如按本文最重要的圣经引文 “那里有一大群猪,在山上吃食。鬼央求耶稣,准他们进入猪里去。耶稣准了他们。鬼就从那人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湖里淹死了。放猪的看见这事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众人出来要看是什么事,到了耶稣那里,看见鬼所离开的那人,坐在耶稣脚前,穿着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看见这事的,便将被鬼附着的人怎么得救,告诉他们。”来说叫《鬼》也不错,但注意这里的鬼不是单数,是“他们”所以,更为合适的就是群鬼,改成符合中文习惯的自然就是群魔了。
基里洛夫,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尼古拉•斯塔夫罗金,还有沙托夫,读者不一定都喜爱他们但应该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不一定认同他们走的路,但肯定能引发自己的思考,我想这就是陀氏的魅力, 本书也是最能让人感受到这魅力的陀氏作品。。这里摘录几段:
之一:
“信仰谁?信仰他?听着,”基里洛夫停住脚步,如痴如狂地定定地望着前面,“听取一个伟大的思想吧:大地上有过这么一天,大地的中央竖着三个十字架。一个十字架上的人的信仰十分虔诚,对另一人说道:‘今天你和我上天堂。’一天终了,他俩都死了,他们去了,却既没有找到天堂,也没有复活。预言没有实现听着:这个人是整个大地上最崇高的人,是大地为之而存在的人。没有了这个人,整个星球及其全部负载只是一片荒诞。以前和以后都没有他那样的人了,从来没有,这简直是怪事。怪就怪在没有而且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人了。既然这样,既然自然规律对这个人也不知珍惜,连自己的奇迹也不知珍惜,而迫使他生于谎言,死于谎言,那么可见,整个星球就是谎言而且是立足于谎言和愚蠢的玩笑。因而星球的规律本身就是谎言和魔鬼的滑稽剧。为什么还要活着?你回答,如果你还算是人的话!”
“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您把两个不同的理由混在一起了;这是不足取信的。对不起,怎么呢,既然您是神?既然谎言已不存在,既然您已经悟到全部谎言来源于曾经有过原先的那个神。” “你终于理解了!”基里洛夫兴高采烈地叫道,“可见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你这样的人也理解了!现在你明白了,对所有人的彻底拯救就是向所有人证明这个思想。谁来证明?我!我不明白,为什么直到现在无神论者会知道没有神却不立即自杀呢?意识到没有神,而不同时意识到自己成了神,这是荒唐的,否则一定会亲手杀了自己。如果你意识到你是帝王,你就不会自杀了,你将生活于显要尊荣之中。但是某一个人,那个敢为人先者,必须自杀,否则谁来开头,谁来证明呢?我必须为了开这个头,为了证明而自杀。我还只是身不由己的神,因而我是不幸的,因为我有义务表现一意孤行。一切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都害怕表现一意孤行。人类至今之所以如此不幸、可怜,是因为害怕表现一意孤行的最主要之点,而像孩子一样任性胡来。我不幸极了,因为我害怕极了。恐惧是对人的惩罚……但是我一定要表现一意孤行,我必须坚信我是不信神的。由我开头,也由我结束,于是我敞开了得救之门。我将使世人得救。只有这一件事能拯救一切人,并从生理上重塑下一代;因为以现在的生理状况,人类绝对不能没有原先的神而生存。我以三年时间探索我的神的属性,终于发现,我的神的属性就是一意孤行!只有它使我能在主要之点上显示不屈的精神和我的可怕的新自由。因为这种自由是十分可怕的。我要自杀,以显示叛逆和我的可怕的新自由。”
之二:
“谁教导人们懂得人人都好,他就缔造了和谐。” “教导的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了。” “他一定会来的,他的名字就是人神。” “是神人吧?” “人神,这是有区别的。” “长明灯也是您点的吗?” “是的,我点的。” “有了坚定的信仰?” “老太婆喜欢点长明灯……可是今天她没有时间。”基里洛夫嘟哝道。 “而您自己仍然不祈祷吗?” “我崇敬一切。您瞧,一只蜘蛛在墙上爬,我望着,因为它在爬而感激它。”
之三:
“在您看来,是什么阻碍人们自杀呢?”我问道。 他心不在焉地望望我,仿佛要回想我们在谈什么。 “我……我还不大了解……两种偏见起着阻碍作用,两种东西;只有两种。一种东西很小,一种很大。可是那小的也是很大的。” “小的是什么呢?” “疼痛。” “疼痛?它还那么重要吗……在这种情况之下?” “最重要。有两种情况:有的人自杀是因为过于悲伤,或由于气恼,或者是疯子,或者是无所谓……他们是突然自杀。他们很少想到疼痛,而是突然自杀。有的人是出于理智的考虑,他们就想得多了。” “难道还有理智地自杀的人吗?” “很多。如果没有偏见,还更多;很多啊;所有的人。 “居然是所有的人?” 他默然。 “难道就没有无痛死亡的方法?” “请想想,”他站在我面前,“一块石头有一座大屋那么大;它悬在空中,而您在它下面;如果它掉在您身上,砸在头上,您会痛吗?” “有房子那么大的石头?当然,很可怕。” “我不谈是否可怕;会痛吗?” “一座山那么大的石头,百万普特?当然,一点也不痛。” “要是您真的待在下面,只要它悬在那里,您就会非常害怕会痛。任何一位学者,任何一位医生,所有、所有的人都会非常害怕。人人知道不会痛,却人人都非常害怕会痛。” “嗯,那么第二个原因呢,那个大的?” “来世。” “您是说报应?” “这无所谓。来世;就是来世。” “难道没有根本不相信来世的无神论者?” 他又默不作声。 “也许您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的吧?” “任何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他红着脸说道,“只有把生死看得无所谓才有完全的自由。这是全部的目的所在。” “目的?那么也许谁也不想活了。” “对。”他断然说道。 “人害怕死亡,是因为爱生命,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说,“这也是天性使然。” “真糟糕,这完全是错觉!”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生命是痛苦,生命是恐惧,因而人是不幸的。现在只有痛苦和恐惧。现在人爱生命,是因为他爱痛苦和恐惧。人们就是这样。生命现在以痛苦和恐惧为代价,全部错觉就在这里。现在人还不是那样的人。幸福而自豪的新人会出现的。谁把生死看得一样,谁就是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是上帝。而那位上帝就不再存在了。” “这样说来,您认为那位上帝现在还是存在的喽?” “他不存在,又存在。石头里没有疼痛,可是在对石头的恐惧中有疼痛。上帝是一种恐惧死亡的痛苦。谁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是上帝。那时就有新的生活,那时就有新的人,一切都是新的……那时历史将划分为两部分:从大猩猩到消灭上帝,再从消灭上帝到……” “到大猩猩?” “……到土地的变化和人的肉体变化。人成为上帝并发生肉体变化。宇宙会变化,行为会变化,还有思想以及一切情感。您怎么想,那时人会发生肉体变化吗?” “如果生死都无所谓,那么人人都会自杀,也许这就是变化。” “这无所谓。他们扼杀错觉。谁想获得根本的自由,谁就应当敢于自杀。谁敢于自杀,谁就识破了错觉的秘密。此外没有自由;这就是一切,此外一无所有。谁敢于自杀,他就是上帝。现在任何人都能做到使上帝不存在了,一切都不存在了。不过还从来没有人做到过。” “自杀者有千百万。” “但是目的不同,都是怀着恐惧而自杀,不是为了那个目的。不是为了扼杀恐惧。谁仅仅为了扼杀恐惧而自杀,他就立即成为上帝。”
另外,还有第二部第九章“在季洪那里”。整章对我们理解尼古拉•斯塔夫罗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只摘录一点,要想更深入了解还是要阅读整章。
之四:
“我想,我们是干了很多坏事的,其他居民甚至在提防我们了,就是说,他们很有礼貌,尽管我们的胡作非为有时是不可容忍的。我要再说一遍,我那时甚至有一个想法,宁愿被流放西伯利亚。我是那么寂寞,简直想上吊,我没有上吊,因为我还抱有某种希望,我生平就是这样。记得,那时我曾努力研习神学,而且认真思考。这使我得到了一些消遣,可是后来更寂寞了。我的公民感情就是在四个角落里放好炸药,一下子炸毁一切,只要值得这么干。不过我毫无恶意,因为我只是寂寞而已,别无其他。我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我认为这是一种病态。杜勃罗留波夫医生没有工作,一家人在我们这里的几个房间里濒于绝境,有一天我戏问:有没有什么药水能唤起公民的激情?他回答说:“这种药水好像没有,而唤起犯罪激情的药水倒是能找到。”
最后陀氏的小说一如既往,优点缺点都很突出,不过本书的主题相较之前所读其它可谓深刻不少。特别推荐阅读豆瓣上的几篇书评,陀氏只是描写,怎么理解他的描写,也是阅读的重要一环。想要获得收获就要忍受阅读时的部分不快与偏见。
“有人叫我心理学家:不,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写的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