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将何去何从

一只特特呦
一只特特呦 @Teteyo
情感经济 - 评论

情感经济是什么?英文原文是The Feeling Economy而不是Economia Emotiva,这个词语诞生不久以至于网络词典中只有感受经济学The Feeling Demanding Economy。而谷歌上的相关词条也基本上都是和本书相关的内容(又见老伙计出版社springer)。

原版简介
情感经济是对应于体力经济和思维经济的一个新名词,体力经济——靠劳动力来赚钱的方式已然成为过去式甚至于被机械替代,而如今的思维经济衍生出人工智能AI对人类自以为傲的“聪明”发起了冲击(甚至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教育模式),未来可能出现的人类智能HI将会是人们对情感更高层次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阶段可以类比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业与市第三产业的服务业。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有人最大的需求都是精神与情感;而服务于人的情感的商业模式,统统属于情感经济。”曾经大量科幻电影充满了对未来的想象,现在很多已经被实现了,总有东西会过时,也有东西会流传至今,人类对未来最极致的想象就是艺术,而艺术就包含了无限的情感。当我们进入情感经济萌芽时期的话,又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何评价?看到现在我站吵吵嚷嚷就知道这事有多复杂了。

可以说我第一次深刻意识到机器人的恐怖是来自不存在的纪录片《明天之前》,也真切的感受到恐怖而无用的细节是怎样的,我万万没想到在几年之前就可以让机器人做到这种地步,而我们只能看见笨重的废铁破铜烂铁。机器是如何思考的?关于这个问题在《数学之美》中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解答,AlphaGo一代一代的自我学习也让它早早超过人类能达到的巅峰,这一壮举实在太出名了以至于很多人开始怀疑人生。

性别天然存在差异这点我们不能否认,脑结构的不同导致更擅长理性思考的男性通常IQ会高一些,而喜欢感性思考的女性EQ占优势,在情感经济下人们会变得更平等吗?书中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我觉得更有可能形成反过来的不平等,况且现在已经可以看出一些干预的趋势了。

最后几章虽然篇幅很短却发人深省,包含对未来各方面的的思考。失业、隐私、责任这些问题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令人安心的是:真正的情感机器尚未出现。但世界变化之快也让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只有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于有应对的办法,才能勇敢的说出“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地域经济,都在拥抱情感经济时代的到来。”

P.S.计算机的发展迅速,从吴方法开始了解到不可想象的机器证明,到贴吧大神自创的计算证明系统,都完全摧毁了我对数学的想象,直到近几十年向量的飞速发展让几何这一分支可以说走到了尽头,让本来天才的乐园能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是个好事,也不能阻挡,但是我不希望如此,也觉得破坏了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