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drama和君主制

我觉得《王冠》对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一个审慎且怜悯的态度(除了之前一季女王和肯尼迪夫人之间的竞争心态让我觉得有点可笑)第二季花了大笔墨写查尔斯被父亲菲利普送去苏格兰的学校然后被霸凌、闪回菲利普幼年也在这里遭受霸凌,其实已经把答案端上了,在有毒的男性气质氛围里,下一代受害者注定要变成上一代的加害者。给我感觉是有意把戴安娜放在这里做一个解剖般的讲解,这玩意儿是怎么毁掉人的感情的。我觉得最妙的一场戏就是他们正式离婚之前最后一次对话,试图坦诚,试图温情,但最后查尔斯还是忍不住暴露了他的自负。 那段饱受诟病的“洗白”,也就是在讲完了查尔斯和卡米拉的棉条通话以后马上讲查尔斯的王子基金会帮助了多少青少年,他如何“与民同乐”。这就算“洗白”了我只能叹气……甚至在想是不是因为中国的政客不需要做这种展示,或者说中国政客做这种展示的时候都不屑于表演,导致中国观众看待这个东西就是看西洋镜。这根本不能算是洗白,我的理解是必须展现王室成员在公益事业上的付出,这是当代君主制是否还有必要存在的一个巨大争议点,《王冠》系列不得不去处理这个存在争议。不能一味kiss the ring也不能完全抹除掉王室成员对公共社会的贡献,要在虚构里呈现一个复杂的真实的东西就是不能太选边站,既然讲了王室修游轮修白金汉宫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那就也得讲他们回报了什么。至于值不值得这是观众的评判。也反过来点了这一季的题,威尔士夫妇的闹剧真正反映的是新时代里君主制本身的存在危机。 编剧把君主制的存在危机放到戴安娜身上来展现是很吊诡的,尤其是明确通过戴安娜来投反对票……首先戴安娜本人似乎非常看重头衔,我很难相信她希望推翻整个系统。她的“复仇”还是针对查尔斯的不忠和王室的冷漠,对于整个系统带给她的别的好处她似乎也从未“高尚”地批判过。 好吧,这是个虚构的人物,可以把现实中的戴安娜扔掉,那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戴安娜的高人气对英王室的存续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所以我觉得写的东西太“近”了会导致一种扭曲,对于一个不太遥远的时代,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和体验,然而作者在进行虚构的时候只能呈现ta想要呈现那一面。啊,越说越像在维护摩根了。其实他功力还是很足的,但还是太“近”了。虚构可以提供一种抽离的视角,去合理地重构现实,但大部分身在其中的人在面对这种重构的时候会觉得很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