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诺越来越卖萌了……

cammy
cammy @cammy
奇諾之旅 13 - 评论

    自从03年接触《奇诺之旅》以来,奇诺就成了我最喜欢的动漫女主角,与《星界之纹章》的拉菲尔并列(这俩女生可视为短发系和长发系的头号代表)。

    此后购买小说原作的最新连载,也成了我每年一度的习惯。
往年我都是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尽管这个版本经常会漏译一些篇章(不知是否故意……),但总的来说还是大陆地区最好的版本了,可到了第13册,却怎么也等不到内蒙出版,最后干脆买了台湾版的,虽然价格有些贵,而我的薪水又达不到国家平均标准(拖了鸡的屁后腿脸红一下,不过我可以“要加薪”吗……),但购买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咬牙”,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品,花点钱是值得的,而且人家的服务超周到,翻译水准也挺不错(只是个别语句的使用习惯似乎与我们大陆不同?)。

    不过就在我收到书本,还没来得及打开时,就当场被萌翻了,封面上的奇诺卖萌程度和《消失》里的长门有希有得一拼,眼镜被画得像绿宝石一样,虽为静态但特别有神,生动得像是在“静态放电”。勉强用全身之力打开了书本,再度被直接萌杀……
记得《奇诺之旅》刚连载的时候,很多人还搞不清楚奇诺的性别呢,直到《大人之国》时才被雷得下巴掉了出来,可是最近几年的奇诺,让人一眼就看出是个女孩子,而且是小美女,黑星红白把奇诺的表情、发型、静态动作都画得特别有女人味,尽管她的打扮很中性化,然而那种属于女生才会有的优雅气质,却比起任何一个穿裙子的长发美女有之而之无之不及。
可见一个女孩子有多漂亮,发型和衣着固然重要但不是绝对必然的关联,主要还是看气质,就像《星界之纹章》里的拉菲尔,虽然整天穿军装,但照样让人觉得很性感。

    很多人把奇诺列为“男装美少女”,但其实上奇诺的衣服只适合女生穿,无论是衬衫还是长裤都是女式的,毕竟你总不能穿迷你裙或露肩内衣就去长途旅行吧……
当然奇诺的风衣确实是男式的,而且对她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存在,这点就详见《大人之国》和《活着的目标》了。

    在第13册的后记中,时雨泽终于正式承认了奇诺和汉密斯的名字来源,就和我们之前推测的完全一样。
奇诺来源于德语“Kino”,意为“放映”、“电影”的意思,你可以把这名字解释得浪漫点,就是什么旅行就是一场放映之类~记得在看德国电影时,画面上出现“Kino”时还颇有“亲切感”呢。
至于汉密斯就是“Hermes”,希腊神赫尔墨斯,我们都很熟悉了,他也是旅人的守护者。

    虽然《奇诺之旅》小说版在电击文库上很火(同时本作的女性读者多过其他作品),但动画版的改编却没有结义姐妹《灼眼的夏娜》和《犬神》来得热,更别谈和《凉宫春日》系列相比了。
不过正是03年那部只有13集(算上后来的OVA和电影共16集)的动画,对原作小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13册又出一个篇幅很长的故事《必要之国》,感觉有点像剧场版《活着的目标》的修改版(《活着》小说与动画有很大区别),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意思,这是继《船之国》、《歌姬所在之国》、《战斗者的故事》之后最长的篇章了(话说这些故事怎么不改编成剧场版啊混蛋!!)。

    13册中我很喜欢《厉害之国》这个故事,对应该章的插图也很棒,画得很唯美,还有几分温馨的感觉,满满的一堆咖啡杯上涂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画,剧情本身也很平稳,虽然是个有点让人郁闷的故事,但作者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搞得很沉重很灰暗,颇为寓言。

    另外,13册让我证实了一种说法:希兹是个带着一只萝莉追着另一只萝莉到处跑的跟踪狂。

    本来以前也只觉得这只是玩笑话罢了,可当看到希兹有事没事就朝路人问“你知道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女孩吗?她叫奇诺”的时候,就知道王子大人没安好心了……

    当我太过于喜欢一部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时是想找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好者,然后溶入其中,跟着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有时候则是不想与他人为伍,变得很法西斯,容不下异己之见。我对《奇诺之旅》的热衷属于后一种情况,对这部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有着自己的想像。我特别厌恶别人说奇诺“冷漠”,并认为这些人根本没有认真仔细地看过原著,不屑于和他们一起讨论。这是我法西斯的一面,也许所谓的“疯狂粉丝”,不外乎如此吧。

    奇诺“冷漠”吗?

    事实上,奇诺并不冷漠,她只是不够浪漫主义。

    奇诺很现实,第13册中的《这个世界的故事》里,有段猎鹿的情节,最能体现奇诺的现实,就在她用枪射倒了一只小鹿的时候,附近跑来了一只母鹿,按别的动漫或小说,接下来肯定就是主角圣心大发,再回忆回忆“家庭的温暖”,然后饶了那只小鹿,有时候再肥皂一点,就是主角跑去给小鹿治伤,然后小鹿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主角感恩戴德,以后还会在主角遇到危险时跑出来报恩(按《让子弹飞》里葛爷的一句话,“有恩”就是“有不杀之恩”)。
可奇诺不是这样,她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情调和多愁善感,那只小鹿对她来说就只是一粮食储备,在到达下一个国家之前,她如果不想办法收集备用粮,她就没饭可吃,毕竟她无法像其他动漫主角那样,几个月内只需吃一碗饭并永远精力充沛(这话可视为我对动漫俗套场景的吐槽)。
至于奇诺的其他很现实的行为,可见《访问之国》,该章就有详细的描述,不过在那个故事中,奇诺的所有陈述都被媒体篡改并理想化了。
不过要说奇诺完全不浪漫,也未必如此,奇诺是想杀小鹿,但不想杀挺身保护孩子的母鹿,虽然奇诺给出的理由是杀了母鹿就会“吃不完”,但其中又何尝没有风度呢?尽管它是有限的。

    奇诺非但不冷漠,而且很乐于帮助别人,只是这种帮助,绝不能建立在“舍己”的前提上。

    奇诺在《她的旅行》中曾说过,旅行的第一要素,就是“保住生命”,这一理念一直伴随着她的旅程,之后奇诺所有的帮人、亦或杀人,首先都是以考虑自身安全为主。

    在帮人方面,作为一个旅行者,奇诺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决定要不要帮人,对奇诺是一大考验,比如她不可能利用“主角威能”开外挂养活一堆难民,但猎杀几只兔子救助几名遇难者还是办得到的。
在《她的旅行》中,奇诺对一个中弹身亡的人“见死不救”,她本人给出的原因是“我不是神”,我想这句应该理解为“我不是上帝”,而所谓的“上帝”就是一种牺牲与救赎。在无法保证自身的情况下,奇诺往往不会救赎他人,所以她不会对那个挨子弹的倒霉人士拔枪相助,也不会对《Solo》里的小孩伸出援手,甚至对难民群也采取一种近乎置之不理的态度。但别忘了,奇诺也曾在《吃人的故事》、《疾病之国》、《战斗者的故事》等篇章中帮助过别人,而在《竞技场》中,奇诺罕见地决定去改变一个野蛮的国家,并且为止必须冒着生命危险。

    在杀人方面,奇诺奉行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
在旅行的过程中,奇诺从不主动去袭击和抢劫他人,但漫长的旅途毕竟让她遭遇过不少险情,没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奇诺决不剥夺别人的生命,比如她曾经就遭过海盗少女的袭击,但最后饶了对方一命,而在角斗场事件中,奇诺亦在血腥的赛场上创下了不杀一人的记录(不算上国王)。
然而奇诺也不是天真幼稚的理想主义者,如果有歹徒真的威胁到她的生命,那么她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射杀,比如《英雄们之国》和《必要之国》就是如此,当然,判断是否有威胁,是一大难题,奇诺就曾在《归乡》中误杀了一个想拿枪和她开玩笑的人。
总的来说,奇诺是很厌恶杀人的,这点她在《必要之国》中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而她的杀人记录基本都是在被迫自卫反击的情况下产生的,很少有因为纯粹的正义感。

    奇诺并不无情,也不会无视所有人的生命危险,《温柔之国》的最后火山爆发了,很快毁灭了那个国家,望着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小樱所居住的故乡,奇诺一言不发地站在原地呆了许久……这段情节,其实也正体现了奇诺外冷内热的一面。

    有位网友总结了书中三位主人公的特点,认为奇诺是“自然善良”,希兹是“程序善良”,而师父则是“盗亦有道”。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关于《奇诺之旅》的众多评论中,最为独到的一种。

    还有另一位网友对奇诺的评价也是我非常赞同的:

    “她身上有种奇妙的东西,不是可爱,不是美丽,甚至不是善良,而是——坚强。她的冷静,她的原则,她的为人处事,她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从来没有在动漫中见到过这样的女孩子,没有开朗少女的闹,没有温柔少女的笑,没有三无少女的冷,没有经常在其他女主人公身上出现的修饰与做作,只觉得奇诺是个不平凡却并不让人惊异的女孩,是个真实的存在。”

    奇诺无疑是三位主角中最真实的一个,除去众主角超人的能力,现实中我们未必能像师父那样走到哪都大闹一场,也未必能像希兹那样无时不刻地贯彻着属于自己的正义,更多的时候,还是像奇诺那样,有限度地帮助别人,努力地自我保护。

    师父是在冒险,希兹是在流浪,奇诺才是在旅行。

    和其他动漫主角不同的是,奇诺并不属于“正义”、“邪恶”、“灰色人物”的任何一个范畴,她没有政治家的野心,可也不想当圣人。

    奇诺在漫长的旅途中,经历过太多的国家,体验过各种迥然不同的文化,这种经历丰富了以后,她就明白文化不有不同之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她对各国的文化都采取不干涉的态度,不以“大义”去强行“纠正”一个国家的传统。就像在现实中,裸奔是不被允许的,但在某些国家中,男人光着身子是正常的事,如果旁边有女性路过时,男人还不能羞愧地遮住自己的敏感部位,因为在当地这一举动是对女性的不敬。
安全之国、塔之国……这些国家的传统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但对于见过形形色色、迥然不同的多个国家文化的奇诺而言,她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将自己的个人想法强加于人。

    奇诺不但不干涉一个国度的文明,有时候也不干涉普通人之间的恩怨,比如《两人之国》中,奇诺就没有出手帮助天天饱受家庭暴力的妻子,最后妻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认识到天底下没有大救星,想要改变自己命运只有作出反抗,最终她成功地制服了丈夫……(剧情很搞笑)
请允许我说教一句,自由不是靠别人施舍的,而是靠自己争取,况且自由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将自由行使出来却视为奋斗目标是可悲的。

    当然,如果你将奇诺的“不干涉”,理解为德国牧师的那段“当初他们XX,我不说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一个国度的规则突破了奇诺的价值观底线,她也会试图去反对,这就不得不提到《角斗场》了,故事最后以奇诺一枪击毙国王、并制定新规则要求贵族之间进行决斗告终,在这一篇章中,奇诺在连续几次坚持“不杀人”后,罕见地主动杀了人,并利用国家规则,将自己的理念渗入了这个畸形的国度。
在动画版《吃人的故事》中,奇诺救下了几个男人后却被恩将仇报,差点死于非命,可当摩托车问她下次碰到遇难者时,还会不会出手相救,奇诺回答“会”,在她的内心深处,隐隐期待着自己有难时,别人也能出手救她。这说明了奇诺的“不干涉”,并不等同于“视而不见”。

    奇诺一般“不干涉”,但有时候是“无法干涉”。最为倍受争议的故事《和平之国》,就让奇诺迷惘了一回。

    很多人看动画版的这一集时,总会感到愤愤不平,包括我最初观看时也是持这种心态。可是在看过很多遍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不过,这“一些”中,并不包括对塔塔达人的同情)。

    是的,那两个大国很操蛋,可我们,不就是这些“和平之国”的居民吗?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用杀人武器维持着的和平、视而不见和平生活之下的血腥和残忍。

    人天生具有竞争心,我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除非你已经灭绝人性,况且,否定这句话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意识。
竞争的体现小至对自身观点的维护(即争论)、大至两个国家的对抗(即战争),这两者之间只是微观与宏观、个体与整体的区别罢。

    国家之所以为国家,是因为有着自己的利益,否则世界早“大一同”、“地球村”、没有任何文化和种族的冲突了。我们和某西方超级大国之间的和平,是建立在某半岛的分裂上的,虽然搞得人家同一家庭却分离两地、几十年不能相见,可我们能用“爱国”、“信念”、“荣誉”、“自由”来解释一切。某半岛只是众多“塔塔达人”的其中一小部分罢,他们的灾难,就是我们和某大国的和平,他们的痛苦,“好过”我们和某大国十几亿人一起痛苦。没有这些“塔塔达人”,我们就得直接和某大国正面冲突了。

    塔塔达人被任意主宰是很可怜的,所以奇诺忍不住质问馆长:“被杀的塔塔达人怎么办?我想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家人。”

    馆长没有直接反驳,她回想起了在那场战争中,死掉的几个儿子……

    “或者,你有更好的建议吗?”奇诺被馆长的这句话问得哑口无言,没等她反应过来,馆长又说了一句:

    “和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被牺牲掉的对象,不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馆长搭着奇诺的肩膀,露出了只有慈母才有的亲切眼神:“等到有一天,你找到了家庭,怀上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母亲,感受到孩子在你的身体里跳动时,你就会明白我的心情了。”

    是的,你我都感到愤慨,可你会赌上十几亿同胞,去为“非我族类”鸣不平吗?或者更生活化点地问:你会牺牲掉自己的家庭、父母、孩子、事业,去为他人作嫁衣吗?

    再说塔塔达人,其实他们现实和疯狂的程度完全不在“和平之国”下。他们打不过两个大国,但又需要发泄自己的怒火,所以他们拿奇诺当出气桶,这不禁让人想起某XX团喊“灭洋”,结果他们不敢动侵略者军队一根毫毛,“刀枪不入”的他们不敢挑战全副武装的军人,倒是“敢”把买了一支外国铅笔的一家人给灭门了……

    (打住,不想再写下去了……)

    对于自己太喜欢的作品和主角,我不轻易写评论,生怕写得不好。奇诺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主角,本文虽然啰嗦了这么多,但也没能表达出我对她的所有看法。

    文中的观点有偏颇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观念,唯独不变的只有对《奇诺之旅》的兴趣,也许再隔一段时间后,我会自己推翻之前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