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一只特特呦
一只特特呦 @Teteyo
此生未完成 - 评论

曾经读过余华的《活着》,很受触动,很喜欢。而本书英文名Being alive is a gift……在我看来和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书名的设计,刚好卡在了封面边缘有未完之意。

“我们要用多大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这是翻开书的第一句话。从此刻开始就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很沉重。

她说:“我尽量不去写苦难,因为现在的我,内心深处依然有那么一点试图回避回忆痛苦的儒弱。”

她说她写这些是想告诉我们再大的痛苦都会过去。

本书分为六部分——无畏施,病中记,写给宝贝,故乡,在挪威,生为女人。她把无畏施和病中记放在了开篇,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讲述她的经历,而这种平和的力量更痛击我的内心。从文中能看得出来她轻松的文笔并不是“故作轻松”,而是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真正轻松的讲述。

还好她把这两部分放在了开头。让我能用更多的时间来缓和一下。

后半部分讲述了孩子的爱,和家人之间的真正放松。真正的享受生活。她还自嘲说像她这种厚脸皮可以直面生死,毕竟哪还有和医生谈论自己能活多久的人。她曾经夜里高烧神志不清出糗的样子是在丈夫手里一辈子的笑柄。

这本书,谈的是疾病,是死亡,更是活着。

无论有多少理由可以轻生,但是在最后那一刻,总归有对这个世间的不舍。 ——于娟《此生未完成》

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于娟《此生未完成》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于娟《此生未完成》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如果有,那么其中一个为了对方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因此,哪怕是父母、夫妻、挚友都难逃此寰。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于娟《此生未完成》

我给自己找了很多不肯读书的理由,到头来却发现,这些理由其实不是理由,最大的问题是自己静不下心来,空虚浮躁,总是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丝毫不去体会读书的乐趣和作者的思想。 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 ——于娟《此生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