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傲慢得就像觉得自己稳赢三体人的地球人
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就不说动画制作本身的问题,单纯从编剧上来说也是不及格的。
非原创剧情的改编需要建立在理解作者意图的程度上,如果不能吃透IP、理解作者意图,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物立体度和丰满度受影响,甚至于前后矛盾的剧情。这也是日本的漫改动画、漫改游戏等都要建立“监修委员会”的原因。
比较知名的编剧改动导致剧情完全脱线的剧集国内外都有,如《权游》后几季备受诟病就是因为前期小的改动引发了后期大的路线偏离,以至于最后人物的行为已经脱线,不符合自身的背景设定或行为模式。再比如《约定的梦幻岛》第一季大受好评之后第二季编剧魔改,以至于剧情缺失逻辑、人设崩塌,评分断崖式下跌。
动画编剧整体的风格感觉是为了提升逼格而进行一些乱七八糟的插叙,把一些能说明白的话故意说得故弄玄虚,导致原本恢弘壮大又深入浅出的叙事变得就像每个人都在装逼一样。
小说第一部《地球往事》在编剧的处理下被缩减到只有10分钟左右,只剩下了“古筝计划”和“审讯叶文洁”的片段,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改编,一些台词的落点也进行了人物的迁移。而故事的起因、三体人科学技术一次又一次对世界观冲撞的震撼、人类和三体人一次次的智斗、甚至于三体本身为什么叫三体都被省略了,变成了几行奇怪的字幕。(那你干脆三本书都缩成二十行字幕就好啦)
从本人对原著浅显的理解出发,讨论一下第一集的一些改动会在后期导致的问题。
1.对古琴行动的处理
仅关于“古琴行动”没有解释明白,后面也很可能不会解释的点,我粗想了一下就有:
(1)开篇出场的汪教授是谁?他为什么需要出现在古筝行动的现场?他为什么紧张发抖又咒骂史强?
从原著的角度解读,汪淼的观看古筝行动的态度是紧张震撼和疏离的,但整个计划的技术也是他提供的,因此他出现在现场主要是为了提供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他虽然不赞成滥杀无辜,但也是支持计划的。
汪淼的心跳骤然加速,呼吸也急促起来,他有一种立刻逃离的冲动,但一阵虚弱使他已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对史强的憎恨,这个王八蛋怎么会想出这样的主意?!正像那位联合国女官员所说,他是个魔鬼!但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他想到如果现在大史在身边,那自己的情况会好得多。
我想编剧很难再在后面的剧集里回溯古筝行动的剧情,那么观众如果没有阅读过小说的话,对于此处的安排则应感到困惑,动画里汪淼问史强“我可以走了吗”,而史强没有回应,反而开始装逼说一些地理知识,最后行动完成后汪淼的衬衣已经湿透了而史强则坐怀不乱,这可以理解为映衬出了史强在行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其心理素质的强大,但汪淼的作用则有些莫名其妙,似乎纯粹是为了作为映衬英雄的懦夫而存在一样。
(2)古筝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切割船体?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在动画剧集的描述里,概述似乎是简单而潦草的,剧集并没有对整个行动的设计过程和概念进行详细的描述,只是借由恢弘的场面试图达到一种波澜壮阔的效果。
原作里先是讨论了很多种破获资料的方案,最后则由史强一锤定音选择了用纳米丝切割的方案。会议先就其他多种方案进行了批评,最后又对纳米丝方案进行了肯定,对于如何稳定纳米丝保证稳固、如何确保获取资料等内容的讨论至少从书里科学观的角度来看是十分严谨的。
“如果存贮三体信息的设备,硬盘光盘之类的,也被切割呢?”有人问。
“几率不大吧。”
“被切割也问题不大,”一名计算机专家说,“那种细丝极其锋利,切口一定很齐,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硬盘光盘,还是集成电路存贮体,其中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可以恢复。”
“还有别的更可行的方案吗?”常伟思看看会场,没人说话,“好,下面就集中讨论这个方案,开始研究细节吧。”
对于计划实施后火灾控制的程度、资料是否被烧毁等内容,原作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直升机群轰鸣着沿运河飞来,越过覆盖着一层色彩斑斓的油膜的河面,悬停在“审判日”号的残骸上空,抛撒大量的白色灭火剂和泡沫,很快控制了残骸中正在蔓延的火势,另外三架直升机迅速用缆索向残骸放下搜索人员。
斯坦顿上校已经离开了,汪淼拿起了他放在草帽上的望远镜,克服着双手的颤抖观察被“飞刃”切割成四十多片的“审判日”号。这时,它有一大半已被灭火粉剂和泡沫所覆盖,但仍有一部分暴露着。汪淼看到了切割面,像镜面般光滑,毫不走形地映着天空火红的晚霞。他还看到了镜面上一块深红色的圆斑,不知是不是血。
而从动画剧集的黑烟来看,火势显然已经非常猛烈,资料的保存是难以得到保障的。毕竟军方在登船之前是完全无法得知资料储存的位置的。
2.对叶文洁的处理
叶文洁是第一部小说实际上的主角,也是三本小说的灵魂人物。叶文洁的身上体现了一些作者本人对人类的爱与恨、失望与希望……这些矛盾的地方。叶文洁虽然是悲剧的直接起因,但由于其行为的原因(被人类整体和个人都不断背叛而导致的失望)与动机(希望更高等级的文明可以提升人类文明的道德,虽然最后被作者证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以及最后人类实际上还是被叶文洁拯救的(通过传授罗辑宇宙社会学),读者实际上对叶文洁的感情是爱恨交织的,这是一个在读者中极有人气的角色。
作者对叶文洁的处理也是花费了大量精力,有很宏观地用大篇幅写她的原因与动机,也有很细节地写她老年的人物形象、行为方法等。比起来罗辑的身份建立在其唯一性、程心的性格又过于单调圣母,叶文洁的身上既有毁灭者的残酷,又有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慈悲,其身上体现的矛盾性使角色的形象非常饱满,可以说是作者塑造的最有灵魂的人物也不为过。
然而剧集在开篇就用非常生硬粗暴的方式将叶文洁塑造成强硬反派,这不仅过于片面脸谱化,使角色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也为之后的剧情取向埋下了隐雷。
这里原创台词问叶文洁“是否为迎接三体人而杀了丈夫”时叶文洁答了“是”,“是否属于人类”时叶文洁答了“否”,也就是说动画里的叶文洁是直接被刻画成了不择手段的反人类分子的,她已经失去了再主动去拯救人类的理由。那么接下来罗辑从“事不关己的浪荡少年”转折为“拯救人类的坚毅执行者”的心理变化和“ETO一定要杀死罗辑的理由”则需要另外的落点。
换句话说,如果罗辑宇宙社会学的信息源依旧来自于叶文洁,那么叶文洁帮助罗辑(人类)的这一行为则会与此处高傲、冷峻、反对人类的态度自相矛盾。我认为编剧在这里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我们看看原著在这场审讯里对叶文洁的描写。
审问者:看看地球三体组织现在的局面:降临派要借助外星力量毁灭人类,拯救派把外星文明当神来崇拜,幸存派的理想是以出卖同胞来苟且偷生,所有这些都与你借助外星文明改造人类的理想不一致。
叶文洁:我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了它。
这里的态度则可以很鲜明地看出叶文洁的最终的落点是希望能够“控制火”,也就为其后叶文洁得知真相后在给罗辑传道埋下了伏笔。
从我对小说的理解而言,叶文洁是理解《三体》三部小说最关键的钥匙。她的身上兼具罗辑的冷酷与程心的慈悲,同时又带有一些命中注定的悲剧色彩,就像这三部小说整体的论调,不断地滑向更加可怕的现实、更加深入的悲剧,但又保留一点希望。如果不解读清楚叶文洁,三体这个故事的丰富性和完整度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在审核制度日益严格的当下对编剧功力的挑战。很遗憾动画编剧不仅没能达成任务的要求,甚至在短短几分钟的剧情里扣了大分。
3.后面20分钟剧情的处理
不同于前十分钟对于剧集内容的浓缩,后20分钟主要围绕罗辑展开,剧情上有很多水时长的部分,也加入了一些编剧自己觉得“诚意满满”的书中没有的细节,这里不就这些细节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探讨,毕竟是原作中没有证实也没有证伪的内容。
20分钟大概分了罗辑迟到(原创剧情)、丁仪在外太空对撞粒子(原创剧情)、罗辑在课堂上讲智子如何阻碍人类科学进程(原创剧情)、智子和“破壁人二号”对话(原作剧情)、罗辑与女配约炮后出车祸史强拯救(半改编半原创剧情)
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编剧对于诸多重要的原作剧情进行极简处理(甚至简化成黑底白字),挪出来的空档却要给十几分钟原作里完全没有的原创内容,最后只能总结于——编剧的态度是傲慢的。就很像流行梗的常见讽刺“大刘只不过是作者,他懂什么三体呢”,我要写我想写的,我写的肯定比大刘好。
我估计罗辑迟到这段剧情是为了展现罗辑前期的散漫,和后期的形象改变建立冲突,但罗辑并不是傻子,没有理由在校领导都在的会议上迟到。
我估计丁仪在太空对撞粒子是为了在后期反转凸显三体人的科技强大,也可能是为了展现人类的不屈精神,但实际上丁仪并没有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早就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
我估计罗辑在课堂上科普智子阻碍人类科学进程的原理是为了展现罗辑的智慧,这段在原作里是丁仪讲给汪淼的,这在危机纪元前大家都还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是一种科普,但在危机纪元后则非常不合理。结合后面罗辑和女配角开房时播放的“科学三分钟”里说的“智子除了监视人类别无用途,什么威胁也不会有,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光明的”,感到编剧的逻辑是混乱的——如果人类不知道智子的用途,也就不会绝望;如果人类知道智子的用途,就无需做这样的假科普。如果人类不知道智子的用途,那么前半部分丁仪做实验的新闻则不值得关注;如果人类知道智子的用途,那么罗辑又何必在课堂上再讲一遍?这里贴一段原作,其实大刘交代得非常明白,民众的恐慌主要来源于对智子用途多样性的误解,但智子阻碍人类科学的理由是已经被科普过的。
记者:您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对智子的恐慌有什么看法?
丁仪:这都是由于缺乏物理学常识造成的。政府和科学界有关人士曾经多次在正式场合作出解释和澄清:智子只是一个微观粒子,虽然拥有很高智能,但由于其微观尺度,对于宏观世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对人类的主要威胁就是在高能物理试验中制造错误和混乱的结果,以及通过量子感应网络监视地球世界。处于微观状态下的智子不可能杀人,也不可能进行其他攻击行动,智子要想对宏观世界产生更大的作用,只有在低维展开状态下才能进行,即使如此,这种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低维展开至宏观尺度的智子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在人类已经建立防御系统的今天,它不可能有这种行为,否则只是提供了人类消灭它的极好机会。我认为,主流媒体应该向公众加强这方面的科普宣传,以消除这种没有科学根据的恐慌。
智子和“破壁人二号”对话的内容基本上算是忠于原作的,但省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只是重点高亮了一些高光对话,剧情虽然交代清楚了,但可能会让人感到疑惑。原作里通过详细的对话展示了三体人的透明思维和思维模式,但这里只是说“我们害怕你们,智子能监控一切,除了人类思维“,对于三体人的细节处理是模糊的,有好也有不好吧,可能留个悬念后面再说,这里不作负面评价,也是全剧唯一能看的几分钟。
最后开房的剧情懒得写了,也是魔改了很多对话,把散漫浪荡的罗辑改成了流氓,但对剧情的影响见仁见智吧。大史英雄救美的场景有点迷失,刻画的感觉很像大史是反派一样。。。
最后吐槽一下撞车这一帧做得实在是太撇了。(说好的只吐槽剧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