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与诗词

书名《清明上河图密码》,但细说来其实和名画“清明上河图”并没有什么联系,不过是基于此画背景的一些浮想联翩,这席卷帝国的腥风血雨倒是一盘很大的棋,让人读的津津有味。 先说几点: 1.这是一部历史小说,读客图书打着“读小说,学历史”的旗号宣传,我本人算是个历史盲倒是能学到不少。不过所知甚少,不能完全感受作者为不出纰漏所下的功夫。 2.评论区不少人说作者文笔不好,为了写而写,这点我读书不多不敢否定。不过在我看来故事很有趣,人物的联系紧密,也不算牵强,不过对于每个人物性格的塑造确实比较弱。 3.文中诗词不少,我一一上网去查,发现竟都是原创,我觉得作者不少诗词写的还是很有意思的。再加上每章开篇的一句“不明所以”的名句,也为本书增色。文中还有诸如“有才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等等古籍中的佳句,小说中人物之间的讨论,争论是不是也带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呢。

下面是对整篇文章的感受。 小说在引子中直接点出本书的大案——客船消失,乍一看这小说完全在胡扯,作为一本历史小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不过书中又说万事万物皆有其理,越鬼怪,越要往平常处想,不要被表面上这些障眼术迷住眼睛。这让我一直在想以当时的背景如何能做到这种事。 在这客船消失的桥下,又蕴藏着四桩案件——木,八子案,火,香袋案,金,范楼案,水,变身案。再加上土,梅船案,构成本书的五个部分。

八子案的叙述就好像记事一样,略微平淡,表面要好的八子实际却暗流涌动,有人执迷不悟,有人幡然悔悟,不过人死不能复生。香袋案,武家两兄弟,康家两兄弟又带上的她们的妻儿,在这局中难以脱身。春惜一句“我本已是死了心的人,你却把我叫醒,我醒了,你却走了……”触动了我的心。范楼案初看并没有什么,而那换房间的把戏如果细看也能猜得出来,不过在与后文的案件结合反而变得很有趣。变身案中阿慈变为他人,何涣,丁旦二人的身份又弄不清,我觉得是本书最妙的一局。

我个人比较喜欢本书这种叙事方式,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多线并行,同一件事还以不同人的视角去描写,得到的线索也大不同。相信作者在写书之前就铺好了整场局,才能在局与局中构建巧妙的联系,不过给我的感觉还是联系不够紧密,两个案子之间只是开头有联系,尔后就分道扬镳了,而没有缠绵到“理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给我一种需要什么关系就直接加上,而不是人物之间很早就认识了。可能这也就是人物性格不鲜明的弊端?

同样是悬疑推理,心里自然要与最近热播的《白夜追凶》做一番比较,不过我更想与《毛骗》作比较,《毛骗》作为国产网剧,人气并不算高,不过在豆瓣第一季8.3,第二季9.3,终结篇9.6的超高口碑还是让我忍不住去看了一下,真的是局中局中局,让人欲罢不能,与本书作比较,我觉得《毛骗》的局要更精明,与本书一样的大量细节刻画,在最后揭秘的时候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过悬疑推理小说就应该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让读者猜到事情的走向就太无趣了。本书和毛骗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本以为结束的故事却又掀起波澜,这才能带来极好的阅读体验。

本人学识尚浅,不敢为诗词妄加评论,附上八子案中几篇喜欢的诗词。

醉东风 赵不尤 东风席卷,一夜凋残遍。万里江山春色黯,可叹无人照看。 年年岁岁追欢,朝朝暮暮谁闲?以我心灯一盏,照他长夜寒天。

踏莎行 赵不尤 万里长风,千层细浪,春堤古柳情飞荡。胸怀常向碧空开。从来意兴因豪放。 云翅高歌,烟波低唱,足音踏踏回空响。天高地阔任君行,何须钟鼓添雄壮。

西江月 宋齐愈 明月他乡易见,轻舟此夜难逢。银波千里送行程,一枕清风入梦。 两岸如烟笔墨,一江似雪情怀。生得傲骨爱奇峰,何必凌云为证?

临江仙 宋齐愈 露送秋霜莲送雨,一池缱绻余情。寒蝉辞树细叮咛。数枝枝叶叶,忆嫩嫩青青。 一茎幽香洁自守,晚荷仍旧亭亭。相逢却又叹伶俜。隔窗不见影,帘外语声轻。

虞美人 宋齐愈 轻舟不渡相思客,沧海愁消渴。一轮明月两心间,寂寞床边千里共秋寒。 相知何叹缘深浅,片语终生念。江湖到此一峰青,过尽千山万水总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