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难的推理小说

从东野圭吾到松本清张从阿加莎到国内悬疑小说也是看了不少,但这《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是我认为最困难的推理小说,以至于前面都很压抑的思考,直到最后某绝一篇酣畅淋漓的演说才得以放松。难度其一在开篇引子中的离奇事件,放到宋朝的时代背景下,似乎是不可能事件,思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禁锢;其二在登场人物之多,零碎的细节铺垫之多,很难联想到。

依旧是开篇丢出一个重磅炸弹,前作的客船消失、飞钱、鬼搬粮,虽十分玄幻看似“扯淡”,但还可以理解接受,而这本更强,直接摆脱了地心引力——整幢新建的楼飞了。若是只有几个人看见,自然有办法圆回来,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慢慢升空也太强了吧。看完萝卜案实在忍不住偷偷翻起了最后密阁一案。

先不说没打地基盖楼,这个拆分楼层并且能移动的结构必然十分庞大,可谓重器,按照作者的介绍似乎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应该难于登天。虽然作者有交代,火够大,灯就能够大,但若做到像楼一样稳定,而不是像纸一样飘忽不定,重量上真的难以平衡。况且火焰飘忽不定,而每室烛光不会同步闪烁。

Ps:搜索了一下孔明灯能达到多大: “当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在这一天放飞孔明灯是海南的传统习俗。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下港村村民制作、放飞了一个直径21米、高28米的巨型孔明灯,表达对北京奥运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祝福。 ”

好了,从头开始看,目录是越来越短,第一本还没有太整齐,第二本采用三至一词,第三本是严格的两词四字,到了这本每章只有一词。

从萝卜案刚开始,就在想除了团伙作案,还有没有模仿犯罪,看到结局笑了,还真被我猜中了。守令图一案的精彩程度绝不比主线逊色,这是一个类似于密室的情境,潜入、换锁、吃住(排泄)都不是大问题,难点就在这传出图纸,小孔成像的精细程度应该不足,而这解法与摩尔斯电码有异曲同工之妙,似乎大家都在关心是谁偷了图,我反而在关注这手段如何......

“小娘子常日连公鸡公鹅……还偏偏说自己是公部……那工部不是公母的公,是工匠的工吧。”乍一看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前些日子在江南的《龙族》中看到类似的一段,具体记不清了,也是这种文字上的笑话,当时就笑出声来了,你两个人说话难道有字幕吗?还好本书并没有。

但也有一些小问题作者知道(也有可能没发现)但没有花费笔墨来解释,如果读者接受了这些情节,自然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完善。像路痴一段,像焦船作案一段等等。

“头一年,你跟我学手艺,我管你吃住,没工钱;第二年,你挣的钱我收一半;第三年,你自家挣、自家用。我就不管你了。”特别喜欢这一篇,看到这师徒关系不禁感慨颇多,曾经的老师对学生是全方位的影响,是师道的传承,而反观现在某些“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实在令人心寒。

到最后看看这位作绝张用,是个什么性格? 《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这张用应当是位十足的散人,前面无时无刻不透露出逍遥自在的气息,而后面虽然有动机,但仍然觉得人设有一点崩。有一些情节,像指点换药,这似乎是突然补上的技能,现在看来有些多此一举。

贴上超喜欢的哲学两句:

“他知道这事,官府靠不得,众人求不得,唯有贪心,不呼自至,不驱自奔,百试百应。”

“有花开,便有花落。爱一样,末后便少不得伤一场。哭就哭吧,总好过从来没笑过,石头块一般过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