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
P.S.插图在附录D后面!看到第二章才发现。
薄薄152页的小书,有51页的大佬推荐和序言,也不知道他们哪里看到200多页的版本,除了概括本书内容以及谈古论今之外,还谈到了罗韦利的极简系列,却将《极简宇宙史》贬为鸡汤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后者一些,还记得五年前极简刚出版时看过后大喜又买了两本送给朋友。很多科普书都以避免公式为噱头,我不觉得这是个好的现象,公式不过是符号与四则运算最多再加个幂指数罢了,其背后的含义与美是文字不可替代的。
第一章的基础知识讲述算得上是循循善诱了,在保证用词专业的同时通过比喻解释的很清楚,即便如此后面内容较深我还是建议高中生或爱好者看。另一大壮举是在不影响正文叙述的前提下,塞了大量知识到脚注,这样可以兼顾两种读者。其实“我们是可见宇宙的中心”这句话居然是没错的。
第二章里对能量、暗能量这种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东西,到底从何而来为何存在解释的不多,以及“能发出黑体辐射的物体称为黑体”这样的定义很奇怪。关于膨胀可以想象你正在吹起一个有图案的气球,上面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加,那么膨胀带给波长的增加是否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完全相同,拿弹簧玩具来类比是否合适,我也不确定。
宇宙模型作为一个不可证伪的结构,在已知观测结果的基础上靠想像力构造,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催生了科幻小说的蓬勃发展,说不定哪本书里就有宇宙的真正解答。有关宇宙的六个参数是极其重要的,这种冥冥中确定常数的美难以表达。这是本20年的书讲的大概是19年及以前的事,直到22年才简体出版,感觉最后的前沿部分有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