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的——地域文化!
元旦父母来杭玩,不过我真不知道杭州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很无聊。后来我想到可以去书店找相关书看,于是在浙江图书大厦发现了原来还有「地域文化」这一分类。于是决定去哪地方玩时就到当地书店买相关地域文化书籍看。
回外婆家过年,便买了这本书,精装装帧真是好。二〇一〇年左右出版,排版也不落伍。
太小众的文化略过不谈。不过我发现龙泉真不愧落于大山深处,造就了它的三种特色:
战争期间经常成为流亡政府驻地。元军占领杭州时,兵部尚书季可知南宋王朝气数已尽,并带兵士归隐龙泉;崇拜孙中山的革命家徐仰山(他家乡和我外婆旧居很近,和我外公同姓但可惜从地理上来看应该没有血缘关系)抗清失败后递解回龙泉,听说袁世凯称帝时急急忙忙跑到杭州准备武装起义;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相继占领杭州丽水,好多难民跑到龙泉,当地最大廊桥上摊位爆满,某小摊不慎落下明火,害得廊桥被烧没了。此外,西南联大润西南时,浙大则润龙泉;著名爱国慈善家陈嘉庚在离我外婆家不远的江西会馆欢送三百龙泉抗日壮丁过,国共内战时也成了符合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共方驻地(大概)。
当地木拱廊桥特别多,估计大山深处采石或运石太难了,于是就简单用木材造廊桥。安仁永和桥应该算是浙江最著名的廊桥之一了。
龙泉一带好像是浙江地势最高的地方,它便是三大江即瓯江,闽江,钱塘江的源头。每次从龙泉回杭,看着外婆家前面的小河变成横跨杭州的大江也是挺好玩。
然后再写一些令我吃惊的冷知识:那个十年前已经被拆迁,印象中很破的旧龙泉政府前身是县衙,其实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了。还好衙门前的两个千年荷花池没被拆。我以前还嫌它在市中心占据了宝贵交通空间。
家母就读的龙泉一中和我读的东升小学原处是孔庙,新中国初被拆,被龙泉一中覆盖,再之后则被新大桥覆盖。噢时代的变迁!
我某小学同学家旁就是巨大的樟树,同样是千年古树,小学同学当然早就失去联系了,她家也没了。原处只剩古樟。
可惜的是没发现有什么地方能去玩,一些乡下文物单位太偏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