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不愁乡

Mdreame
Mdreame @mdreame
乡愁 - 评论

无论后来还是现在,回不去的才是乡愁,找不到的才是归宿。作曲家,安德烈及导演的乡愁都是求而不得,向而不往的形态,是个人无法逾越的种种界限的化身。

乡愁
追求不完整

“诗是不可以翻译的”,翻译过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我感到自己也有这一方面的偏执,似乎就给自身附上了无形枷锁,轻快与否唯己自知。倔强不可妥协的偏执里似乎又沾染了一丝悲壮色彩,这种不完整本身代表着一种不可侵犯,或坚定高贵,愈是这样愈是着迷。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未说出口的爱最难忘",人也是这样一直追求未得之物,未竟之事。轻易可取的事物难免让人轻视,或残或缺才有种特别的魔力让人沉醉。像月亮,若无缺,相信人们不会过分地渲染,不会以其象征圆满,赋予何其多的美好诗篇。从此看来,不完满应是世事常态。

而于个人而言,不完满可以体现为思想上的独异或者不理解。像故事里所说,一个人救了另一个沉入泥塘的人,被救者很生气,因为他住在里面。你不曾浸入泥塘,湿漉漉地过活,怎么好揣度他的想法?

孤独与交流

孤独不在于寡言少语,形单影只,而是在于找不到表达自己的方式,在于对于个人与群体间漠然生硬的接触,在于人归属感的缺失。

像尤金伲亚洗完澡坐在安德烈的床上,安德烈拿出了一支多米尼克赠送的蜡烛。此时孤独无言,不理解的矛盾爆发。在她看来那是怪异让人心生厌恶之物,并且自己已作出如此明显的暗示,他却无动于衷,反而对疯子般的人比较感兴趣。

人在眼前,却不知互相在想什么?为何这么复杂,交流这么困难?这两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自己,无奈互不理解。一个渴望的是理想的自我和谐,一个专注于现实的反馈结果,这是无法对话的。尤金伲亚说安德烈太自由了,自由地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当然这是在她的角度,在现实的角度来说的。

这种理想化的和谐与理解只有像多米尼克,安德烈这样的人才能体会的更深,有一定的对话空间。但他们也不能完全相互理解,按安德烈的说法,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的手段是消除边界,消除国家的边界,消除个人与集体的边界,消除自我与现实的边界。回头看,这本身就是理想的不完满,于是这种无穷尽的纠缠中增添了越来越深的愁。

安德烈几乎与所有人都无法成为朋友、建立友谊,直到他遇见另一个痛苦的灵魂。这种人是少数的,但就是少数人能更深地感受各方面的限制,并在现实中负担起这集体性的悲剧。但在现实中,这种痛苦却没有人感同身受,所以无论怎么找寻也没有结果。

乡愁与归宿

要想摆脱这种痛苦,就必须找到归宿,予以寄托。

但这又无异于痴人说梦。一是无从寄托,找人吗,云云者众,找个能相互忍受的人太难了,本身也是不对的。寄物吗,现在人对于家乡的归属感愈发淡漠,他们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但他们知道那里没有什么。

其二,在找寻追求的过程中,人定会自己不断美化自己的归宿。等哪一天到达发现相去甚远定又会逃离,在更深一层的迷茫中走向时间的断壁残垣。

所以说找寻什么不重要,因为不知结果最终如何,只要有托付,有依赖就去维系,完成。就像最后安德烈举着那支蜡烛,走过水池,步履维艰。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多米尼克 伴随着欢乐颂章自焚,而安德烈最终也走到了水池尽头,生命尽头。一切都有了意义,于他们而言,各自找到了归宿。

无论后来还是现在,回不去的才是乡愁,找不到的才是归宿。

最后,记忆的牢笼里,四周高墙耸立,里面是故乡的那座矮屋,一方泥塘、一只狗、一个人,如梦似幻,大雪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