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勘助的人生之梦

cammy
cammy @cammy
风林火山 第一季 - 评论

    忠臣不是奴才,奴才更不是忠臣。

    忠,是有条件的。

    春秋末期,豫让为主报仇行刺赵王失败,被赵王处以死刑。临刑前,赵王问他:“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被我杀了,您却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回答:“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智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良臣”尚且如此,何况一般臣子,所谓忠诚,首先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所以豫让对范氏和中行氏的“忠”仅限于一般礼仪,而对智伯的“忠”则是以命相惜。

    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知己,然后将自己的生与死、荣与辱都托付给对方,这才是忠诚。像那些凡主子必无条件言“忠心”、必为之“捐躯”的,那只是在拿“忠诚”作奴性的挡箭牌,在绑架“忠臣”这一概念,其本质不过是奴才罢。

    让勘助最为痛苦的,不只是失去亲人,不只是与兄长挥剑相向,更有周游列国数十载,却怀才不遇。

    对一个人才来说,世间再也没有比永远找不到一个知己更能摧残自己的了。
对一个天才来说,无法向世间证明自己的能力才叫人间地狱。

    今川义人以貌取人、北条氏康气候未成、真田幸雄自身难保、海口城主能听从他的建议却不能贤他……只有武田晴信(信玄),最值得勘助去鞠躬尽瘁。

    晴幸,晴信之幸也。

    遇到勘助,是信玄的大幸。遇到信玄,又何尝不是勘助的大幸?

    他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是如此的意气相投,一起高举孙武之旗“风林火山”。

    看到片中屡屡出现《孙子兵法》,我颇有一股自豪感,这就是我们今天梦寐以求的“文化输出”啊,就像现在美国文化在全世界都札了根一样,不管你喜不喜欢美国,都无法否认掉它的影响力,而在古代,我们也曾办到了这一点,日本的各位军政人才之间拿着《孙子》、《庄子》和各类汉文化相互较劲,其中有日本的智慧,也有中国的智慧。

    男人的野心,在大海。勘助的一生都在做着大海的梦,守护着信玄这座不动的山。

    可在川中岛,勘助倒下了,他的梦并没有实现。

    再后来,就在甲斐兵团的铁蹄即将踏平家康的前夕,信玄也倒下了。

    信玄之死十分普通,没有任何传奇色彩,只不过因病去世。也许这种死法实在不够浪漫吧,所以民间传说他是被优美的笛声所吸引,结果走到城下时被火枪击中,不久后重伤而亡(《影武者》采用了这一说法)。

    不管如何,他的去世,是如此的突如其来,让敌友和家人都始料不及。“霸业未成中道崩猝”,这不正是信玄的写照吗?

    含恨而逝的信玄,临终前吩咐他的孩子和家臣们:

    山不动,武田存。
山一动,武田亡。

    武田家和织田信长,都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可信玄就是山呐。山已倒,何动之有?那只不过是沙丘罢。看似山,其实只是堆成山状的散沙。

    信玄死后,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头,不同的是,前者也许是在偷笑,后者却是在嚎啕大哭,吊唁自己一生最大的对手。

    这个世上,有一种朋友,叫宿敌。

    (全文完。下边就几部《风林火山》和相关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

    一:TV版(50集)

    我个人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并不高,战争场面小还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编剧并不是很出色。看过这么多影视作品,深感一部片子能否拍好,首先取决于剧本。很多天才导演本身也是一个出色的编剧,宫崎骏和黑泽明就是如此。

    近些年来日剧,最好看26集以内的,拖得太长的那些往往会失控。像大受好评的《交响情人梦》、《神探伽利略》、《求婚大作战》、《白色巨塔》、《一升的眼泪》都是集数不太多的作品。当然长篇之作也有像《总务二科》这样比较好看的。

    日剧和动漫中往往配角比主角更出彩,本片也不例外,勘助(内野圣阳)等人的发挥很不稳定,信玄虽然每集都有登场,但人物刻画很拙劣,还不如今川义元和北条氏康来得鲜明。而最出彩的,还要算那些老牌演员。

    老家伙们一个个魅力十足,日本最好的演员都集中在上世纪了。

    仲代达矢扮演的信虎,可比他“儿子”有型多了,尤其第2集信虎那诡异的一笑,这才是奸雄本色啊,装装样放慢语调哪里就算是“霸主”了?(仲代达矢本人也曾出演过武田信玄一角,参见《影武者》)。

    千叶真一大叔一如既往地霸气外露。有些演员,他只需要坐着,照样能够抢走别人的风头,真不愧是“雄霸”。早些年来拍这片子的话,说不定信玄这个角色会被天下会帮主给拿下了。

    还有绪形拳也不差啊,自从仲代退场、雄霸点挂之后,我就期待着哪位老人家能够跑出来压制一下那群“年轻人”,终于在后半部扮到了宇佐美定满,老人家说话平平稳稳,却气宇不凡,颇有腹黑本质。在此悼念一下演完《风林火山》不久后就去世了的绪形拳老爷。

    “年轻一代”中,我比较喜欢鬼美浓和真田幸隆,后者由佐佐木藏之介扮演,基本上无可挑剔,也许由他来演信玄效果会更好一点。

    再说战争方面。

    TV版虽然长达50集,但有规模点的战争场面却在个位数内,经常是以人物对话、旁白、和“走路画面”交待一场战役的过程。

    当然作为压轴戏,第4次川中岛会战还是拍得很气势恢宏的,但全片也就这么一两次大场面的战役。

    如果你是冲着战争场面和武田信玄才看本片的,可以打退堂鼓了。

    二:总集篇(4集)

    根据2007年的TV版重编而成的4小时版,不过效果不太理想。

    第1集剪辑得很出色,主线明确,剧情也很合理。

    但第2集《林之卷》就剪得很差了,剧情如走马观花,主线不明朗,人物塑造粗糙,而且还有一大堆繁琐的解说。本来将18集剪辑成1小时的内容就已经很困难了,偏偏还保留了长达7分钟的八卦内容,也就是勘助和由布姬在破屋里过夜的情节。至于北条进攻上杉的那段情节,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它的存在反而让人不知所云,第1集根本就没提到勘助和真田之间的关系,第2集却来了个义理劝降。还有勘助被晴信冷落的原因,《林》也没有交待清楚。甘利想要战死沙场的原因,同样缺乏足够的铺垫。
集数多不能成为《林》剪辑差的理由,它完全可以抽出一条主线叙述到底,而不必剪成这副混乱模样,就像第1集《风之卷》,为了保证剧情的流畅性,重点突出勘助、晴信、信虎这三个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

    至于第3、4集的效果只能说马马虎虎,比第2集好但并不佳,某些情节很多余。

    一部优秀的总集,可以让人不看正片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体会剧情的主线,但本作并没有办到这一点,存在严重的取舍不当。

    三:SP版(120分钟)

    虽然很多人认为SP版不如TV版,豆瓣上SP只有不到7分而TV版有8分之多,可我个人对SP的评价更高一些。

    相比TV版,SP的人物演技更为精湛(虽说TV版有不少演员发挥得颇为出色,但几个主要人物却很不稳定)。在剧情上,SP也相对没有那么做作。

    SP中于琴姬那天真的一笑,就足以媲美整部TV了。

    当然SP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剧情过度注重宫廷戏,单单突出由布姬一角,勘助的理想和信玄的霸业都被淡化,以致于实际主角成了由布姬。而军事部分的描写简单而粗糙,并且与史不符。作为战争片很值得商榷,但将其视为由布姬的个人传记的话,倒是可圈可点。

    四:电影版(165分钟)

    要论最大气的《风林火山》,那莫过于1969年由三船敏郎主演的电影版了,该片的场面之宏伟超过后来的几部翻拍作品。

    和SP不同的是,本片更注重军事部分的内容,对爱情线并没有多少刻画的笔墨。

    本片的班底成员虽然大多与黑泽明合作过,但编剧还是缺乏黑泽的精细,在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方面,还是难与黑泽天皇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风林火山》目前还没有一部称得上是传世经典的杰作,期待以后能够有更好的翻拍。

    五:《影武者》(180分钟)

    提到和武田军团有关的作品,恐怕没有一部影片的影响,能够超过这一作了,这就是黑泽明的《影武者》。

    影片上映后取得了近27亿日元的惊人收入,尽管十年后的《天与地》票房两倍于本片,而《柯南》和《海贼王》剧场版揽上几十亿是常有的事,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在1980年取得的成绩,含金量可今日非那些热门动画剧场版所能相比,而且本作的片长近3个小时,这很不容易,要知道160分钟的《凉宫春日的消失》取得十亿日元就算非常成功了。

    《影武者》的开头,长达6分钟的静态场面,单调的背景,三个穿着一样的人物,单纯的对白。可就是这6分钟,却给你传达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并迅速塑造了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角色(同时他们也是本片的主人公)。

    再怎么不了解日本战国史的人士,都可以从这几分钟里了解到:

    1:当时是乱世,而信玄是这一时代的强者。
2:信廉虽然是信玄的弟弟,但他比较温文尔雅,不像哥哥那么霸气外露。
3:画面右边的是一个小偷,他与信玄外貌相似,但只是个性子很冲的草民。
4:尽管信虎没有直接登场,但从武田兄弟的谈话中,父亲并不是个正直的人物。
5:和很多杰出的独裁者一样,信玄有着凶残的一面,但也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领袖魅力。

    这是一段简洁但不简单的6分钟!

    信玄虽然因为剧情发展,只登场了几十分钟就早早退场,但他无疑是本片的核心角色,一切光与影都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本片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主角戏份最少的作品之一。

    后来凭借着《入殓师》红遍全球的山崎努,在本片中出演主人公之一的武田信廉(历史上他就是信玄去世后的影武者)。

    而作为戏份最多的主人公“影武者”,无疑是与观众最为亲近的一个,他的经历就是观众的经历,可正因为如此,他的存在是这般的无力,没能改变什么。

    对于本片,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从政治批判的角度,有人从英雄史诗的角度,但我个人认为,《影武者》其实是在讲述“影子”的悲哀,信廉说过“影子就只能是影子,它是没有自我的……”,这句话最能代表本片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影武者》的战争场面非常另类,即便今天看起来也让人惊叹。它的场面很宏大,但却不去刻意卖弄暴力美学。

    黑泽明此前的影片并不乏火爆的武打场面,可谓赤裸裸地宣扬暴力,看过《七武士》的人士就会知道,虽然它拍摄于1954年,但打斗之激烈却让半世纪后的功夫片都望尘莫及,也正是这部影片,造就了诸多西方名导(如《星球大战》的导演卢卡斯、《教父》的导演科波拉)。

    可是,《影武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动用了大堆演员参与拍摄,冲刺场面极其壮阔,但却直接跳过了交战画面,以人物表情来展现“交战过程”,观众们只需要要观察一下各个角色的表情,就能知道作战结果了。那个时代敢带上一大批人却这么拍电影的,也只有黑泽天皇这个疯子。

    在配乐方面,本片的音乐很宏伟,但并不激昂,不会让人听了后有种奔向战场的冲动,它更多的是突显悲壮,很符合本片的格调。

    就剧情而言,《影武者》刚好是《风林火山》的“续集”。

    接下来谈一下几位主角。

    先说勘助。SP的北大路欣也、及69版的三船敏郎都演得相当出色,就演技而言,两人不相上下,但在风格方面我个人更喜欢北大路的版本,表演精彩的同时没有过多的修饰。
内野圣阳的演技并不差,但就本片而言,他的发挥只能说时好时坏,美型有余魄力不足,当然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受到编剧的束缚,部分场景被搞得很肥皂剧。

    由布姬一角,无疑是各版的最大亮点。个人觉得:SP>TV>MV
SP版发挥得最好,短短的二小时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可怜但很刚强的女性。TV版次之,但毕竟这是柴本幸的出道作,初次演出就能发挥得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电影版,可能因为编剧的缘故,感觉角色没有另外两部来得鲜明。

    再说三条夫人,毫无疑问,TV版最佳。另外两版三条夫人的形象很模糊,戏份也不多,而TV版的她最为丰富多彩。
三条夫人在以往的小说和影剧中,总是扮演着“恶妻”的反面形象,气量狭小还屡次想谋害由布姬,但其实历史上并无证据证明三条夫人的品行如此之坏,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衬托出由布姬与信玄之间的爱情,而被小说家刻意丑化,其冤枉的程度堪比周瑜、鲁肃。
TV版由池脇千鹤扮演的三条夫人,一改往日人们对她的偏见,被塑造成了不亚于由布姬的可怜女性,这无疑是TV版最大的亮点。

    最后要说的,当然就是灵魂人物信玄了,很多人之所以看《风林火山》,那都是冲着他的名号去的。信玄一角,就我看过的几部影片,我认为人物塑造的好坏程度依次是:

    1:仲代达矢(《影武者》)
2:松冈昌宏(SP)
3:中村锦之助(电影)
4:市川龟治郎(TV)

    在所有扮演过信玄的演员中,仲代达矢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个,尽管信玄在《影武者》里只有半小时的“生存时间”,但仲代的出彩发挥却让所有后来者无法取代。
尤为难得的是,仲代在片中还饰演另一个主角“影武者”(替身武士,剧中没有名字),将信玄的狂傲和影子的卑怯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精湛演技在后来黑泽明的《乱》、及《风林火山》(信虎)中都再次得到了印证。

    相比之下,我个人并不太认同《风林火山》里市川龟治郎的风格,虽然有人感觉他演得好,但我觉得市川后期的表演多少有点装腔作势的成分,根本没有表现出信玄的王者风范,还不如最初十几集来得自然点。

    松冈和中村的演技差不多,各有特色,但中村的版本过于片面。信玄作为一世枭雄,固然有其冷酷的一面,但他能够让众人为之效力,亦有其魅力所在,然而69版电影里的信玄只剩下冷酷,此外无他,让人无法理解勘助为何对其死心塌地,也让由布衣的爱变成了自虐。
并非表现得很冷酷,就一定能够塑造好信玄,这也是中村的版本远不如仲代的地方。当然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剧组的责任。

    日本在80年代还拍过一部50集连续剧《武田信玄》,中井贵一主演,不过我个人没看完。该片创下了近40%的骄人收视率,是老虎剧史上之最(在整个日本影视界亦名列前茅),该纪录至今未被其他老虎剧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