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的叙事结构

ningten
ningten @ningten
新喜剧之王 - 评论

其实从笑料、对白、完整性、起承转合、节奏把控的角度看,《新喜剧之王》是优于《喜剧之王》的,只是在原创性、人物设置上略逊。

《新喜剧之王》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看起来自然顺畅,环境、行为和对话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其叙事结构是教科书式的,非常工整和严谨,体现了电影的细腻与精致,再看看花絮中周星驰黑口黑面的教训,对王宝强也没好脸色,就知道所谓赶工和填补档期都是无稽之谈。

笑点很周星驰,底层人物的苦难很丰满,对梦想的坚持很动人,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故事结构,像核心的跑龙套都有其意义,都在帮助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

开篇第一场戏直接介绍主角,表现如梦的单纯。老人被车撞是否碰瓷,如梦并不知晓,她只是听到有人说是碰瓷,所以立刻进行“业务交流”。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梦没有做价值判断,就是单纯的切磋一下。

接下去是第一次片场/龙套戏,加重了如梦对待演戏的单纯。这场戏会被人说老梗,桥唔怕旧,最紧要受,周星驰就是喜欢重复某些元素,但其实作用是不同的,《喜剧之王》是以此表现尹天仇对戏剧理论的熟稔,《新喜剧之王》则是片场暴力的开端。

第二次片场戏,是借由特殊化妆切入如梦的家庭成员及其态度。第三次片场戏则是父亲态度的反转,深化父亲形象。

第四次跑龙套引出了人物马可以及他与如梦的关系。第五次跑龙套是个过渡,为加深与马可矛盾做铺垫。第六次跑龙套其实如梦上升至配角,通过吓马可直接有了对手戏和表演空间。然后就是矛盾的彻底激化和爆发,最后的高潮戏已蓄势待发。

就这样层层铺垫和推进,观众很容易进入如梦的视角和世界,也有了更多的认同与共情。

努力了,不行;再努力一点,还是不行。怎么办?影片的答案是:不投降就是成功。就算一辈子跑龙套又有什么所谓呢。

如梦不仅是尹天仇,更是何金银,一个始终被人踩在脚下的小人物,执着单纯,拿到影后何尝不是打败断水流大师兄呢。

周星驰式笑片有之,小人物艰辛有之,标准化戏剧创作有之,我想不通为什么会恶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