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值得一读
古诗十九首讲录
参考文献没有列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本文中,作者把几首诗结合起来看作一个完整故事的解读方法,如果说没有参考饶学斌《古诗十九首详解》,是难以置信的。
同为讲稿,本书的听众是大学生,而《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是成都图书馆的讲座录音,听众为大众爱好者。相较流沙河的书,本书翻来覆去的口水话较多。
去掉口水话,其实作者还是有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的,例如品诗,要着力体味那一刻的情感(庭中有奇树)。又如,“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与下句“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是对比。
作者说,“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可以联想到什么,可以联想到民间的两句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不是这样的,你们女生都是这样想的,赶快折吧,再不折就老了。”//为啥觉得女生都该这样想?现代女性不一定都这样想吧,独身主义者也不少吧。作者有点直男癌。后面还有类似的话,像“本来女人就耐不住寂寞,何况是这样的一个出身呢,就特别耐不住寂寞了…女人人性当中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呢?……女人人性当中最大的弱点,就是情感上很软弱很脆弱,很容易受到外在的诱惑,很难坚守,这就是女人人性当中最大的一个弱点”,70亿人口,除了女性就是男性,也就是说男性女性各有35亿,作者认识多少女人,就敢下结论说“本来女人就耐不住寂寞”。两地分居,男方出轨的难道比女方少?怎么就变成了女人人性的弱点了呢?荒唐!
“携手同车”的典故来自“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菡萏香销翠叶残”解得非常不好。无名氏的诗,不知道诗人的背景,不知道作诗的背景,解读时,只要符合古汉语习惯,符合诗的原则,满足基本逻辑,就可以自由的诠释。可“菡萏”这首词的创作者我们已经知道了,也知道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就不能这样自由发挥了。好的诗歌都是诗人写自己的情感,代人立言的诗大都算不上一流的,因为自己的情感“真”而代人立言则“隔”,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解读闺怨诗的时候一定要言之凿凿的说诗人的寄托。这首词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写出了李璟本人的悔恨与惶恐。李璟即位之初,也打赢过灭楚灭闽的灭国之战,颇有功绩,后来被北周逼迫,失地,去帝号,改国主,甚而至于从繁华的大都市金陵迁都僻陋的洪都(南昌),“细雨梦回鸡塞远”说的是昔日的荣光已经远去,“小楼”以后数语,写尽现今的窘迫。本书作者仅仅以思妇来解,这首词的沉痛之处就无法体会。
作者按时间顺序重排6首思妇之诗,串成了一个故事。这个是和清代饶学斌一个路数解读的。《孟冬寒气至》“三岁字不灭”,“三”一般是虚数,所以这首诗应该是在收到来信之后>=3年后,所以顺着作者的思路,《孟冬寒气至》应该有一个波折,从希望(“遗我一书札”)到绝望(“惧君不识察”)。
编号 诗题 季节 情感
九 庭中有奇树 春天 感伤
八 冉冉孤生竹 夏天 担忧
十六 凛凛岁云暮 秋天 怀疑
一 行行重行行 冬天 绝望
十七 孟冬寒气至 冬天 绝望
十八 客从远方来 / 欣喜
““纤纤出素手”,就要注意了,仿佛在哪里见过,就在前面的《迢迢牵牛星》里面见过,它是“纤纤擢素手”,差不多嘛。”//“擢”是抬的意思,女主是在干活,织布,当然不得不抬起手来,“擢”隐含有被迫的意思,呼应了主题,织女跟牛郎分离,也是被迫的;“出”是伸的意思,女主化上好看的妆容,走到窗前,还特地主动地把白白的小手伸出来,这是想干什么呢?自然而然的引出下四句的心理活动。所以,虽然只是一个字“擢”和“出”的区别,但这个动作反应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上,差别就大了。所以钟嵘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八首诗歌的叙事人称,不管是第一人称“我”,还是第三人称“她”,这八首诗歌其实都不是思妇本人写的,都不是女人写的,其实还是男人写的,还是游子写的。”//既然是无名氏所做,虽然古代女作家较少,也不能这么言之凿凿的说一定是男子所写。
三种情感:离别、失意、无常
作者从“游戏宛与洛”猜测游子可能是楚地之人,蛮有意思的推断。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通常把主语解成住在第宅或两宫里举行盛宴的达官贵人,作者在本书中把主语解做游子,“我们去尽情地喝酒吧,开心一点吧,有什么压迫得你不开心的呢?……所以这首诗歌写的就是一个游子在人世无常、仕途失意的双重压迫之下,他要及时行乐故作旷达。”有新意。可是这样解,一是游子在前面已经喝过酒了(“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后面又喝,情节重复;二是整篇诗都说游子落拓失意,喝点斗酒薄酒还说得过去,怎么会有突如其来的极宴呢?把车和驽马都拿去当了吗?
““玉衡”是天上的一颗星星,是北斗七星里面的一颗星星;“孟冬”是什么呢?“孟冬”不是季节,“孟冬”指的是天空中的一个方位。所以“玉衡指孟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看北斗七星里面的“玉衡”这颗星星啊,已经指向“孟冬”这个方位了。这颗星星指向这个方位了,就是后半夜了。”//流沙河持这种看法,而且申明是他的独创,本书作者没有指明到底此书中的这个说法是来自何人何书。
写景、叙事、抒情、说理
宇宙是永恒的,人世是无常的
《春江花月夜》“应照离人妆镜台“-”因为女人在妆镜台面前化妆啊,梳妆打扮啊,是最漂亮的,最好看的,最动人的,所以游子才会想到这个妆镜台。”//女为悦己者容,诗人写女子在思念情人,“游子才会想到这个妆镜台”是个什么鬼。
《春江花月夜》“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个女人看到这个洗衣板,就想到这个男人了,你不在家啊,我不能给你洗衣服啊。//捣衣虽有两解,洗衣或制衣。一般来说,思念戌边丈夫的诗歌,捣衣通常都指制衣的一道工序,用杵捶打葛麻衣料,使之柔软服帖,易于缝制。古人在外打仗,家里是要备好四季衣物寄过去的,参考睡虎地秦简黑夫家书。这句写女人为戌边的丈夫准备换季的衣物,乃诗人的联想,非写实。
《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鸿雁”就是大雁,据说鸿雁可以传书,很能飞,这句话就是说,鸿雁再怎么能飞,也不能把我这里的月光带到你那里去,也就是说,我想跟随月光照到你那里去,是不可能的。接着又说“鱼龙潜跃水成文”。既然在长江边上,那么肯定就有鱼龙了,据说鱼龙也是可以传书的。但是鱼龙再怎么跳,也只能跳出波纹来,只能跳出水文来,不能跳不出文字来。这句话其实是说,都说鱼龙可以传书,鱼龙真的可以传书吗?没有啊,我没有收到你从家里面寄来的信啊。所以这几句话就是说,我不能够到你那里去,我也没有收到你从家里面寄来的信,我们两个人隔得太远了,音信杳无。”//啰嗦。冀望鱼传尺素雁寄锦书,可惜,雁山参云,所以鸿雁长飞光不度;辽水无极,所以鱼龙潜跃水成文。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的情感是怎样的,是感伤呢,还是悲痛?我们觉得有一点感伤,但是不悲痛,为什么不悲痛呢?因为这首诗歌有没有写到战争”//我认为这首诗有写战争。“捣衣”乃制征衣。碣石之山在北,“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山海经·北西三经),又“南翔衡阳,北栖雁门”(张衡《西京赋》),碣石雁门乃象征古中国之边界,所以小楼女子所思念的丈夫在北方戌边,“不知乘月几人归”跟“古来征战几人回”同义,只不过更委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