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写不下

十一篇文章,十二个人物,亚洲与欧洲。
吸纳自然科学以试图改造理学的三浦梅园、准噶尔汗国最后一位大汗的生死、四库全书对之后意识形态的塑造、陆耀对儒学传统中争论的厌恶和对问题、信息与治理术的重视、阮浃对程朱的践行与越南统一的过程、霍尔巴赫在撰写百科全书自然词条时折射出的对人文的重视、普莱斯对自由不懈的思索和追寻、钱伯斯园林艺术对中国风的引入引领其后园艺装置中对世界在微小空间的重现、雷诺兹对英国画的创造与历史画超越时空与否的争论、布莱克史东普通法思想对英美的持续影响、威瑟斯本史密斯弗格森在政治教义上的冲突与英法战争北美独立时的不同选择。
只是叙述一下印象就是漫长一段,但也由此看到所述的内容广博,大多文章在简述生平的基础上,围绕思想进行阐释,虽然所选的人出生在同一年,但是每个人身处的空间不同,所思考的问题也自然不同,很难直接将其作比,也只有到了今日我们才会将他们放在一起翻一遍,都活在十八世纪,但翻下来几位欧洲人的所思所想更靠近今日的世界,那些问题至今还在纠缠,而东方的很多思考都成为故纸堆里的学问。世界在当时已经分别,只是欧美还没将他们的秩序借助贸易与殖民推到世界,当时的人们应该想不到今日的世界在某些层面变得如此一致而无聊,看每篇最后的行迹图时又想到世界其实依旧广大,人在地名间奔波来往,具体的时间中依旧只有自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三百年转瞬即逝,当初活跃的一生已经成为纸上的文字,人的一生还是太复杂,尤其这些有所成就之人,想在短暂篇幅中勾勒一生又显出当时与未来难度太大,浮光掠影很容易就变成流水账,文章风格不同,一些侧重生平故事,一些侧重思想发展,一些又由人及事。喜欢陆耀、阮浃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