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堂吉诃德

御宅暴君
御宅暴君 @otakutyrant
堂吉诃德 - 评论

堂吉诃德是世界史第一部现代小说,西班牙文学至宝,采用了中断并切换角色视觉的叙事手法,现实主义。董燕生的翻译真是好,标题好玩极了,文笔也很出彩,读后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批评刘慈欣的小说文笔如同小学生一样糟糕。差距真是高下立分。

它最大的成果是塑造了堂吉诃德这种究级的自我幻想(超越了中二)形象,若说他是疯子,但是他所幻想的世界观确实高度完备且无懈可击,不需要借助任何心理暗示,甚至不遵循「同一化」(日语)心理学原理。我接触到的这原理出自《僵尸百分百》,指无法从日常社会得到正面评价,自我价值感得不到满足的人更憧憬成为英雄,《请叫我英雄》电影前期就很好地塑造了这样的形象。

反过来,既然他的世界观是完备的,那么会不会反而是众人皆醉?于是书中提现两种截然矛盾的世界观,我们不能因为众人人多就认为他们是对的且堂吉诃德是疯子。但我们可以诉诸科学,两种世界观显然也是两种观察,但是实验结果却是确定的,比如堂吉诃德喝所谓的「神药」后就不疼了,但是他依然没法翻阅围墙救侍从,显然他的伤依然没好,证伪完毕。堂吉诃德或许真是重度精神病患者。这也很好地提现了中世纪封建制度与骑士的衰落,资本主义与科学启蒙的崛起。塞万提斯也说了他一开始就是为了摧毁大行其道的骑士文学,《堂吉诃德》还真成了终结者,自身也变成了经典且终焉的骑士文学之作。

但是,堂吉诃德的形象却长久不衰,因为现实里确实还有这种人存在。既有堂吉诃德惊天地绝古今恶战风车,也有老人往圣龙之翼投掷金币以祈福,我太明白这位只活在自己世界的老人了,因为我之前就看过《善意的杀人者》(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91202) 了。诉诸情感与迷信幼稚且可杀人,我习惯诉诸科学不过可能会很冷血,但是我也没法保证自己的世界观一定科学,甚至所谓科学有时也经不起推敲,从事深度学习的人应该对此深有体会,所以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堂吉诃德,多多少少只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

虽然我很欣赏这样的究级自我幻想形象,但我只读了 17% 就读不下去,我估计后者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堂吉诃德大战现实的啼笑皆非戏,是时候已读了,由于篇幅又长又臭,所以只给三星。不过穿插的故事也算比较有意思,比如玛尓塞拉对于害死相思鬼的自我辩解,声称若他人爱她,她也没有回报的义务,且毫不犹豫地回绝一切奉献。你喜欢我,我拉黑你,与你有何贵干?标准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