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魔戒

以下是2003年底写的,搬过来。。。

用一个魔戒来统治他们
用一个魔戒来寻找他们
用一个魔戒来集结他们
然后在黑暗中,
捆 绑 他 们
(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One Ring to Find Them,
One Ring to Bring Them All,
And in the Darkness,
Bind Them!)

魔戒三部曲是我深爱的故事。两年前在影院看了第一集就匆匆忙忙抱来妹妹很久前收集的J.R.R. Tolkien这三本小说,手不释卷的看了一个月,全部看完,人都痴了过去。这篇首的诗也一字不拉地背了个滚瓜烂熟。去年四月份在厄瓜多尔时也是热情百倍的向所有人推荐书和电影。一有机会就琅琅上口"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有一天在格拉配高的一个岛上,向导带我们去了一个火山岩洞,爬过一条半人高的隧道,来到一个岩石的“大厅”,几乎齐膝的水,我们打着手电,涉水而行,洞壁很高,听得到回声。里面黑漆漆的,大家都突然噤了声,向导向我们建议把手电都关掉,我们听从了。一时间好像立刻感得到一股阴风吹来。我立刻想起了 Moria和那里的Dwarf Lord (矮人王?)。。。

我开始接触中文网站和BBS是和我第一次看到Lord of the Rings电影在差不多的时候。2001年冬天,十一二月份。令我不解的是中国同学们(至少是在bbs上的)好像普遍反映不喜欢魔戒这电影。或者说看不懂,或者说不够刺激,或者说没有中国武侠好看。有几个文笔不错的人写了专门的影评,也是大体在说看不出好在哪里。开始我想是不是因为大家没有看过小说,所以故事有点太复杂了不容易懂?后来有朋友从国内带来盗版VCD我开了中文字幕看得怒气冲冲的,因为完全是在乱翻啊!根本是错的。想,希望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不会是这个水平的翻译字幕。否则真要难怪大家会看得一头雾水。按那字幕去读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老天!

前几个星期和朋友马修又谈到魔戒。我随口说了句,中国观众似乎对此不感冒。马修当时反问为什么,我随口说出的答案却令我自己都大吃一惊,当时脱口而出的是这么一句话,“因为魔戒故事里的一些主要价值观对中国社会来讲是比较陌生的。”马修追问,“比如说?”我答,“比如说,战胜自我,战胜人性的弱点,。。。”“噢,”马修表示理解的点点头,“那些确实是很纯粹的基督教的观点和看法。”

事后对此又想了很久。首先是很惊讶自己下意识的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当时的一闪念,可能还要很久以后才会意识到,或者那想法会永远停留在潜意识里永不会浮出水面也说不定。再仔细的回想了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传统理念,到底有没有这种“人生来有不可逾越的弱点,人生就是与自身的欲望的搏斗”理念呢?我是不是太武断了呢?

我们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一说,但是,它所强调的是金不换。就是说只要改了就是金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浪子。这一概念并不强调我们生来就有丑恶的一面并且将伴随我们一生一世,时时刻刻要小心不要被它左右了这种西方文化里常出现的概念。

我们也有“超越自我”这种口号。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句口号常常是和身残志坚的英雄们连在一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不幸。如果身残了再超越也不迟。

今天读的一片影评里有这么一句话,觉得对魔戒的本质很有概括性:
"这是一场以和平为名的圣战,充满了伤感的悔恨,和一种燃烧的信念:追求绝对权力的本身必定会使追求者被权力绝对的腐化。"
"It's a holy war in the name of peace, suffused with melancholy regret, and fervid in its conviction that the very pursuit of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里有些佛教的禅在里面。

在我记得的所有的武侠小说里,武功最高强的最终都要被选为领袖。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还是权力。好与恶的斗争只是为了使权力落到好人手中而已。而不是说权力本身是坏的。当东方不败等人为害于人,那是因为他们本身是恶的,才会变坏。而像令狐冲这样,本身是好的,就最适合做领袖,因为权力的腐化只对坏人有效。

这和魔戒的立意就很不同了。在“中土”(Middle Earth),人(可以推展到所有生灵,但人的“免疫力”似乎最低)对权力的腐化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一切不幸的源头。无论这个“人”是伟人如那诗歌中提到的 “还有九个魔戒给了九个凡人注定要死去” ("Nine for the Mortal Men doomed to die" 在电影里Frodo曾经问Aragon那些坐着黑马来追杀他的是什么东西?Aragon说他们都曾经是名誉四方的伟大的国王,但是受不了权力的诱惑,接受了Sauron的九个魔戒。现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只能给Sauron跑腿勉强度日)还是卑猥的小人物,如Smeagle。所以销毁魔戒的任务不能由人来完成,哪怕是Aragon这样的皇子也不能碰。其他如高雅智慧的Elf们也都得经过内心地考验才能抵制住从Frodo手里夺过魔戒的诱惑,比如美丽的 Galadriel (Cate Blanchett)。

所以这个故事的感人不仅在于那些善与恶两种势力的打斗,更在于浸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好与恶之间挣扎,试图摆脱权力对自己的诱惑和煎熬。。。

这两天我一直在搜肠刮肚的试图找些中国文化里的反例,来证明我那天的随口所言太过于绝对了。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起来。所以放在这里,大家来帮个忙。毕竟我的中文底子有限。可能有很现成的例子就给漏掉了也是有的。先谢过! :)

后记1:
朋友芳洲说:

”jean你可以想想傅雷为他的《约翰克力斯多夫》译文的首页献词
...并不是没有黑暗,只是光明不被黑暗淹没...
(大意)“

”我觉得就是你要找得魔戒的要旨“

“佛家说的“精进”也有这个含意”

Jean: 嗯,对,黑暗与光明同时存在。我想说的是魔戒的信念之一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如此。所以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因为每个人的心里好和坏的界限很纤细,也有些模糊。这是一种“很人性”的概念。不是一句“人无完人”就可以概括的。因为“人无完人”这话里有原谅人的缺陷的意思。魔戒说一旦走错是会有严重后果的,不可以对自己如此迁就,也就是以前的口号里喊的要对自己严要求吧?但是真正做起来是多么的难。也是多么的感人。什么是“精进”?芳洲讲来听听?:)

后记2:
乱看说: 孟子的性本善论比荀子的性本恶要流行,儒家是主流文化的缘故

Jean: 是,我也隐约想到性本善的问题。好像再往深里想其实有很多文化认同也由此而来的。比方报喜不报忧了,比方打哈哈了,比方要面子了。都似乎和不愿面对人性的阴暗而来的。是好的就都是好的,不可能有错。很绝对的好和坏的分界。

后记3:
乱看:

是啊,文化渗透在各方各面。
不过有时候我觉得也不用太担心。比如说性本善固然会带来些负面的事情,比如轻易的自我谅解,难于对事不对人等。但每种文化都自有高低境界之分。比如魔戒是很精致的关于诱惑、弱点、挣扎的故事。但是呢,以前也看到有人羡慕说,外国人活得那个费劲,忏悔来忏悔去,而中国的那些平和的老人,活得仙人似的,自认一生坦荡,气度自然飘然,学都学不来的。
西方人认为都有原罪,好的人就会因此磨砺自己,战胜了自己,差的就虚伪地忏悔。中国人呢,差的就放任了自己,好的就维持了天生正气的自信。
我老想起所谓的风骨。人性本善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上下五千年,当真有风骨的也就那么寥寥。这是与生俱来就有的要求,起初当然是善的,但要维持这终生的善,到老来还是仙人骨骼,却是难的,所谓晚节难保。
不过,我想想,对人自觉的善的信心,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监督的不足,人们总指望一些人的自我修行,结果在社会问题上,西方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人是最经不起诱惑。
回到武侠,里面是理想的故事。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是因为他是不屑于名利以及权力的。这是一个基本点。令狐冲固然兼职了多项行政职务,但他志不在此,他要的是逍遥江湖,所以他是了不起的,就是那么玄。小人追逐名利而丑态百出,为害人间。唯一一个入世的英雄是洪七,他可以面对‘难道你一生未曾错杀人么’的责问,断喝一声‘我这辈子杀多少多少,一个未错,你是第n加1’。是刚烈的正义代表。
时常觉得未必是文化的高下,实在是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文化教育普及太低,西方人优秀是因为整体素质好,基本的道德线已经拉得比较高。中国现如今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不能不脸红

Jean:

噢,我也只是觉得两种文化的不同很有意思,没有觉得哪个高些哪个低些。只是不同,而且因了这不同而使魔戒的接受程度而不同。:)

周六去看了魔戒三,好看。回肠荡气。看完电影和桂说起我这篇小文章。她的观点是中国文化里本来就对对好与恶没有太在意。重要的是一个人有没有遵循规矩。好像更重要的是被自己的“社会范畴”接受容纳并得到尊敬,个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他人的评论和社团范畴的反映里的,至于一个人本身的(内心的)发展和进步是没有人在意的。是“我们”而不是“我”。所以这种文化应该是有利于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的稳定吧?所以视西方的个人主义如洪水猛兽倾向也有一定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