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温暖色调和搞笑外表下的残酷故事,隔绝乡村里演绎的切近生活经验。 贺岁档一股清流,叫它贺岁片有些贬损它了,任何时候都是一部值得注意的片子。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驴得水》,但是比它更大胆,也更让人回味。当然,与《驴得水》相比也缺少了剧本的圆润,和观众反馈下的打磨。也就因此少了一点一眼望见的“好看”,大概这也是电影不卖座的缘故吧。 电影野心不小,很有想法,一部讽刺荒诞剧。秋蓉心中的“桃花源”,原来依靠每个人心中最黑暗的部分建成。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电影”。 除此以外,影片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在于心理学理论中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关联。自我意识建立在记忆之上。这让人想起16年神剧《西部世界》,后者是关于形成意识(让机器人更像人),而电影则是还原人如何丧失意识(让人变成机器人)。最露骨的表现莫过于片尾王千源在村口卖大饼时的机械动作。提前百年实现“人工智能”既视感。原来所有的超现实都是现实…… 所谓记忆,对于个人,是情感与经历;对于群体,就是历史。所谓自我意识,对于个人,是自我身份的确认;对于群体,就是群体意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所谓“想象的共同体”,一切对于共同体的认同都基于想象,而想象的质料当然是亦真亦假的历史记忆。 不过对于村中秀才角色的轻易放过,有点失望,作为历史的最直接阅读者,知识权力的掌握者,这个角色本可以有更大发挥空间。知识权力在知识分子和暴力与政治权力间的转换,知识分子的无能荒诞,都有进一步的叙述空间。电影开头是有点关注秀才的,他是外来事物的权威解释者,是永远的不合群者,是与普通村民明显不同的被统治者与异见人士。顺民中唯一的反抗者。可是仅限于此就有点不够深入,虎头蛇尾。 另外,两个主演的演技都在线,这与国产商业小鲜肉电影们的荒诞与本质不同。刚刚看到预告片里的王千源,觉得莫名帅啊(星星眼)_(:з」∠)_然而曾志伟这个角色除了不成功地装了个逼,到底意义何在……? 真的第一次感谢国产保护月,让这部电影保持了稀少而稳定的排片,让我看到了对抗商业主导一切的环境中,畸形“保护”的一点意义。当然,真正好的电影不应该依赖这样的保护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