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图史 1966-1976》

《新中国美术图史 1966-1976》。书名是出于作者/编者的自我审查或阉割,还是出版社的要求不得而知,大概率是后者。“文革”在中国也是敏感词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能在网上看到这本书已经是有些惊讶了,所以赶紧拿下。有人曾问我那些“红、光、亮”的时代作品是否辣眼睛。的确是“辣”,但久远的记忆也因此被一一唤起,很多作品在曾经的过眼的书籍、杂志甚至邮票上都有见过。而我赶上文革余绪的年龄,很多内容其实并不陌生。
文字的部分梳理了艺术造神和政治波普的大致路径。有意思的是,作者似乎刻意地回避所有个人的看法,将自己完全藏在了幕后。除了大事记援引各种史料,对作品的分析也几乎都是当时宣传稿或符合当时政治气候的评价,唯一可能的私货是针对某些作品的专业技巧,但也不能保证不是由当时的专业院校给出的意见。所以即使这本书未来有什么状况发生,作者完全可以轻巧地置身事外,毕竟“无一处无来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
有一点遗憾和美中不足的是,关于民间创作,尤其是漫画部分的内容几乎没有图例出现,和一些知名作品甚至对开双页呈现产生鲜明的对比。固然在现实环境中,类似作品的收集不太容易。不想油画国画版画甚至宣传画年画都有相应的机构保存,因为创作之初就是由组织形式来介入的。而民间漫画多多出现在街头,政治风云诡谲多变,往往墨汁未干就被新形势给覆盖了,存世的多依赖于出版。然而多年来,这种出版物估计也非常难得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是,“红、光、亮”的表现最多也就是被人说是个人崇拜,这在当代中国也是睁眼闭眼的事情,但漫画则是多以讽刺嘲笑鞭挞为主,那些作品里的主角现在都获得了肯定,如果再将刘少奇、彭德怀被丑化的形象堂而皇之出版,后果难料,所以这部分被作者刻意隐去,也未可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