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些读后感嗯

王家卫应该算我为数不多的他电影全看完了的导演,本来以前也有学赖皮蛇一段时间专门看一个导演,那个时候把娄烨的差不多看完了,但在娄烨之后我放弃了这种做法。就是可能没什么毅力并且看电影还是比较随性这样。娄烨的还有部《花》没看,因为很不合适坐在宿舍看,我已经明知道这里面会有很多裸露和激情戏镜头,坐在开放的环境里看这样的电影让我窝火,但是不知道朝谁发火,呵呵。只能说我应该磨炼一下我的心理耐受能力吧,只要我插上耳机,谁管我看黄片还是什么的呢,谁发现了的话只能说那人太focus我。还有如果我妈发现我在看这个,我有印象我初一的时候看梁朝伟还是张国荣演的什么青春片,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好像是跟什么水果有关的,有一幕是女孩子们在化妆间换衣服,就那种内衣内裤全都穿着的,我妈看见了也要说我,你在看什么啊。我心想这可真是误会大了,这只是纯洁的青春片啊。那我登黄色网站的时候幸好没被她发现。我是想说我已经这么大了,看点黄东西也不应该管教我。不过我感觉应该是没问题了,上次在房间里投屏看《神秘马戏团》,我妈为了蹭空调进来坐了会儿,然后上面在放父亲强健女儿,电影里的女人持续尖叫。我妈就很识趣地离开了。

初一初二很爱看电影,嗯还是因为我小学最后一个英语老师了,她经常分享王家卫的电影(当然还有很多别的电影)。我不知道吧,现在来说可能王家卫比较为大众所知,不知道以前是不是也这么有名,就是那种他的梗能被什么短视频小视频博主拿来做素材和灵感的这种火红程度,应该是没有吧,但是我也没什么感受因为我小学的时候也不那么爱看电影,对于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感知能力。所以英语老师的喜好在那时的我看来很前卫新潮,我就把她喜好的东西全部调查个遍,她提到的电影全部都要看,也不管读初一还是小学六年级看不看得懂,就是硬看,结果还觉得很好看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王家卫贯穿我的人生就是说。高一分班之后我和赖皮蛇做同桌,那时候看到她微博分享了金城武吃凤梨罐头那段台词的截图,我说你也看王家卫啊,那会儿大概是一五一六年差不多,我感觉那会儿王家卫应该已经烂大街了。不过要说他的知名度应该是随时间逐渐上升的吧,虽然他又很久没出新片了,但是他真的会越来越有名,就去年好像看到两个人仿拍那种王家卫电影氛围的短视频,放了Yumeji’ s theme(花样年华里那段音乐),然后人物故作深沉地说些矫情吧啦的话。然后视频火了,我就觉得王家卫可能会更火,因为他本人的作品都很有特色很有识别度。

说到他很久没出新片子,我觉得很懊悔。初二的时候《一代宗师》上映了我没能去电影院看,现在回想非常恨自己,因为觉得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电影院看他电影的机会,他也不年轻了而且拍电影这么、这么慢。以前的电影上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或者说没有自我的意识,但是《一代宗师》上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看许多电影了。那个时候就是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去电影院对于支持他们的意义。而且那个时候网上抓盗版资源也不是很严,想看的基本都找得到,所以就在电脑上看了。就是这一点让我自己很无语,我觉得院线电影的盗版很差劲,我竟然不去电影院看而是在家看,这件事在我现在看来算是污点。但是有些电影因为什么因素国内不让引进,在网上有资源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唉。

我们真的很好骗,后来不知道是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摆渡人》上映了,王家卫挂名监制。我跟赖皮蛇兴冲冲去电影院看了。出来之后就是:狗生的,又被骗了。我看这本书,《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我觉得写得太好了,他写到,王家卫很会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他时常挂名一些叫座的商业电影(我觉得大概率就是在说卖的很好的烂片)来为自己的电影筹备资金,我看到真的要笑死,但是只能佯怒并且认可他这种行为。我觉得他这人蛮搞笑的,就是电影票房差他都不会一蹶不振的,他就是给人一种很享受拍这些的感觉,他就不在意那些香港人来不来看他的电影,反正爱他的人很多,他就是要接着拍这种东西。没钱了就想办法去搞钱,而不是一看到自己票房惨淡然后日渐消沉。后面他就还国际化了,直接去外国融资,找美国人大陆人日本人投资他的电影,然后他继续花费很多时间即兴拍很多镜头接着我行我素。反正看这本书的时候就经常:这老头子坏得很。但是这样也很好,他能找到自己的缝隙生存下去。

书里面说《一代宗师》应该是他最受欢迎的一部电影,我也不知道是他这评价标准是啥,总之他是说这部之前的一部,也就是《蓝莓之夜》,是在美国融资在美国拍摄的,演员都是美国人,拍的也是美国故事。但是又卖的不怎么好,感觉上又是受挫了。

我反正总体看过来也没有很喜欢《蓝莓之夜》。就是王家卫那个味道我不是怎么能感受到,感觉王家卫离开香港就像鱼离开水了(我胡诌的,全是凭借我初一看过的时候的记忆讲的)。《春光乍泄》虽然是去阿根廷拍的,但总体来说演员都是香港人(或者台湾人),讲的也是香港人的故事,而且看起来好像还有政治隐喻嘛,反映港人对回归的迷茫。并且还有那种离乡和旅行的愁绪的主题。

然后《蓝莓之夜》反响不是很好,作者就说果然还是要瞄准国内市场(给我一种感觉他就是在说向外输出突然遭难所以灰头土脸回家了,笑死)。然后就拍了《一代宗师》,武打片嘛中国人爱看,而且大陆有上了。所以我不知道这个电影就是算卖的好的话意思肯定是算上大陆的票房了,但是不知道以前的电影有没有在内地上呢?我总感觉《春光乍泄》这种内地肯定不让上吧。我也不知道,我感觉在《一代宗师》之前他的电影都没有在内地上。所以说《一代宗师》卖得好我觉得是不是有加上了内地的票房的原因呢。

大概18年的时候《阿飞正传》在内地上映了,我还特意坐大巴去市里看了,为了看这部电影我错过了预约的眼科医生,本来我要去做激光近视手术然后去兵检的,然后就没有做也没有去当兵,而且最搞笑的是兵检的时候我只有眼睛有问题笑死了。

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他最受欢迎的电影应该是《重庆森林》呢(sry全是我的主观臆测,没有事实根据的),因为昆汀爱惨这部了,在国际上很有知名度嘛,我以为这部应该会是传播最广的一部。但是很好笑的是这部是他拍的很快的一部,好像才拍了两个月,想想这是什么概念,以慢工出细活出名的王家卫,他竟然只花了两个月就拍完了一部电影。而且这部是他在拍《东邪西毒》的间歇抽空拍的,《东邪西毒》拍了好几年,结果《重庆森林》还先上映了。但是后来出来的效果就是观众又不太喜欢《东邪西毒》(而且他们也不怎么喜欢《阿飞正传》,这部电影王家卫也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拍的)。就是有种你随便弄弄的东西大家都很喜欢,但是你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做的东西观众却不买账。我感觉我写文也老这样,我很认真写,写了一个月,然后发出来都没人要看;我花两个晚上噼里啪啦乱写之后改都不改的的东西,,但是别人就比较喜欢。很奇怪就是说,可能一口气下来的连贯性很重要吧,但是也有种对努力的戏谑嘲笑的感觉。

其实我整本书看下来改观最大的是《2046》这部。因为我以前其实觉得这部最不怎么样,说实话我觉得这部有点杂糅的嫌疑,就是非要搞什么科幻结果又没多高科技好像半吊子一样有点搞笑……私密马赛。我以前觉得这部不是很纯粹,可能我还是那个刻板印象吧,感觉王家卫离开香港就不行,就没有那个味了。因为这部里面有很多内地女星嘛,王菲章子怡巩俐(算吧)。结果作者说的那个政治联系我确实惊了,因为我是完全没想到的,这部里面内地的浓度一下增加了。而且不止啊,他这部找大陆日本美国融资所以还有木村拓哉在里面的嘛,反正就是一下子从香港扩开的感觉。

并且我之前一直以为2046这个数字是乱取,没想到是1997+50,“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知道了有这一层我就起鸡皮疙瘩了。然后又看到说梁朝伟演的这个周慕云是贯穿王家卫的60年代三部曲的重要人物,我才恍然大悟似的想起《阿飞正传》最后梁朝伟在头会碰到天花板的低矮房间里整理梳妆的情节。我好喜欢那段情节,让人看不够,可以隐隐约约猜到他的故事,但他的故事却完全没有被铺开讲,所以好奇心不可遏制地被勾起了。我在无数的地方看到王家卫因为《阿飞正传》不叫座,所以失去了拍续集的机会。但太明显的,《2046》就是《阿飞正传》的续集,把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梁朝伟就是那个在低矮地下室的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