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师父发过誓的”
豆瓣第一次五星。真的好。太多惊喜,海报、宣传、演员、剧情简介、和题材都不够吸引人的情况下,冒险去看,结果非常惊喜!这是一个安静、庄严又温暖的好故事。
当然会有很多不足,但是它作为一部电影,安静地讲述故事提供思考空间。就像沈从文笔下对现代性的忧虑一样,有大时代背景下的隐忧,更有田园生活下的动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得不承认它与我的生命更能产生共鸣。几次泪目,又全无狗血的骗眼泪嫌疑。
你想现在还有哪个导演敢轻易讲述这样的故事,用这么多不太热门甚至不太知名的演员——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有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而它完全有这个资本。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电影的意义和定位。就连大唐玄奘这么一个题材,都要启用黄晓明,没有黑的意思,就是觉得制片方可能只是太没信心想给票房一点保障——可这当然是偷懒的办法,投机取巧,其他方面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陶泽如的演技也非常棒。
其实这是一个有点悲情的故事,单薄的个人要面对所谓现代化的冲击,其实类似于以卵击石,必然悲情。但是又温暖可爱,因为现象的背后是鲜活的个人,他们使面目模糊冷酷的历史变得真切可感,因而看视者也就没有理由以旁观者角度泰然处之。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景正发生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他们的经历也正是你我生活的一个部分。
鬓发尚黑时候的焦师傅一定非常幸福,有规矩有信仰有努力回报也有后继者带来的希望。天鸣在学徒的时候也一定觉得幸福,方向明确,信念坚定,又有热爱。说白了这一切源自一种单纯朴素的日用之美,可是一旦它受到冲击,就难以再维持自己的独特韵味了。单纯者受到复杂多样者冲击,怎么有招架之力呢?
可是应当给简单和安静留一点空间,这样的复杂才不是杂乱,而有资格称为“丰富”。结尾处的非遗的安排正是这种用意,传统与现代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他们甚至不必融合,就安静地保留下来,让后人各自选择吧。
这真是一部非常克制的电影,连痛哭都几乎没有,真正悲恸的时候都是用含泪、沉默、和吹奏行为表达,而它宁静的外表下有巨大的张力,所以表达的意涵也就更显丰富厚重。(比起《大唐玄奘》里一难过就皱眉,一激动就下跪,有事没事双手合十行动不便…高到不知哪里去。(抱歉又忍不住吐槽)
个人的坚守与选择,现代性和传统的水火不容,规矩的打破与重树,民族记忆的抛弃与重拾。。。吴天明导演带我们走了一条意义丰富的路,这路上我们能重拾民族记忆,也能重新反思和定位自己的人生。
天鸣的一句“我给师父发过誓的”,反复出现,而试图争辩的人听到此处也就觉得对方理由具足,不可再强求。可我们为了什么发过誓呢?为了什么东西可以不顾世俗的成败干扰坚定前行呢?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信念可以超越物质生活而支撑我们走下去,人也就活得太卑微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