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一个不了解的东西做世纪反思?

是我读的秦晖的第一本书。很多地方都挺可笑的,只挑几点:

①全书对我来说为数不多的收获在于知道江青演过娜拉,铁链女事件出现后《古老的罪恶》这本书很火,而这本书出现的背景是因为出版的前一年媒体上出现了研究生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报道、引起热议;

②秦晖把共同体区分为大共同体和小共同体,并认为前者对应公共、公权,后者对应私人、私权,而所谓的父权制因为指的是父亲的权威,那么就是小共同体的问题,看作者是这样说的「他维护的是男权吗?我们看到,他根本没把蝴蝶的父亲放在眼里,也完全不在乎父母之命,他并没有维护父权,没有维护家长制,也说不上维护夫权」,基于上述二分,那么公权力压迫人民当然是因为极权、不公正的政治制度等等原因,而和父权无关,而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如果其遭受了极权的压迫(不管是书中讲的强制堕胎还是对于解救拐卖女人行为的阻止),那么这是极权从父权手中夺走了权力,所以极权和父权相斥的;

③基于上述前提,在一个女性要选择反抗的时候,根据秦晖举的瑞士的例子,他似乎倾向于认为(1)女性同时反抗大共同体和小共同体是不太可能的;(2)女性自己反抗不太可能,必须借助一方反抗另一方。所以秦晖认为如果是先反抗父权的话,就会和大共同体同谋,看作者的说法「如果小沃尔特不是跟随父亲反抗皇权争取自由,而是首先反抗父权,不向朝廷而是向爹爹争自由,乃至于向总督告发父亲谋反,那最高兴的不就是沃尔芬谢森和盖斯勒这些残暴者吗?如果历史是这样走下去,那还是能有今天的瑞士吗?」言下之意,如果不接受反抗极权优先于反抗父权的话,那么先反抗父权就意味着要走向极权、成为极权的同路人(虽然后文秦晖也提到了人权和metoo他都支持、没有先后之分……),所以秦晖全书的核心论点也就是那个老掉牙的观点,要先争取人权再争取女权,人权优先于女权;

④秦晖提出来的所谓themtoo,我觉得语法都不通,因为他提到的论述中根本没有出现too;

⑤他在一段的开头提到「这里就要讲一下女权的定义问题」,讲了几句一般翻译成女性主义,后面接了一句「但在中国大陆,不知为何却流行女权主义的译法,并且似乎已经被广泛接受」(此刻我电脑中正有一本书叫做《女权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历程》(王政、高彦颐主编),虽然我没看过,但我至少知道有这本书),但是这里说明了两点,在秦晖这本冠之以《娜拉出走以后——中国女权的世纪反思》的书中,秦晖没有做过什么文献工作、不太了解其他人都讨论过什么,秦晖也不知道女权这个词怎么来的,但是不妨碍他以此为主题、为标题做「世纪反思」;

⑥还有一些我看起来近于胡言乱语,兹引于下「上述女性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是因为“男权”吗?消除这些惨剧需要反对“男性的人权”?如果是,孙志刚毫无人权地被打死岂不是活该?为孙志刚们维权,难道会有害于、而不是有利于她们?或许,所谓“男权”不是指men rights,而是指men powers,苏萍、黄秋香们受害是因为“男性掌权”?那么孙志刚被打死是否可以说是因为“女性掌权”?残害苏萍、黄秋香们的罪犯无疑是男性(至少主要是男性),但导致孙志刚死亡的罪犯中不也有胡金艳这样的女性?抛开孙案定罪中的争议不谈,假定施害和受害双方是异性,这就可以用“性别政治”来给出社会学解释?」

⑦作者除了在理论上“高屋建瓴”,也针对一些现象提出了批评「强制堕胎是男权诉求还是女权诉求?……港台乃至大陆那些满脑子西方问题的后现代女权活动家恐怕也很少去想」

⑧以及很好奇,书籍不少的引用来源都是直接的日语书和法语书,作者能读懂吗?上野千鹤子的那本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没有读中文翻译版,是因为他可以阅读日语著作还是说看下标题就知道这本书的内容?

看完这本书基本可以知道秦晖连父权、女权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中种种思想论争),对于当今无论是台湾还是中国的女权思想现状的情况都不了解,但是依然不妨碍他侃侃而谈,一个学者对于一个话题的学术内容不了解、现实情况不了解,但是也能对此出书,这样的态度让我真是怀疑他的其他书能不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