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PART 1 分析残篇逻辑的前期准备

1.背景

因缺乏对Protagoras的研究而其残篇又有价值所以写了这本(话外音:其实是博士论文,大家都懂的),因他身为智术师(Sophist)所以先为智术师正名。此项活动从黑格尔开始,而柏拉图则将智术师视作批判对象,至今依旧被称作诡辩学家(fiend)。

公元前6-4世纪处于口传(一种整体参与和情感认同上的个体交付行为)与书写的过渡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完全口传,字母出现+荷马等重要口传的保存,书写开始+书籍流通但依旧属于贵重,书籍广布。

2.残篇的解读方法

当时口传和书写的散文挑战诗歌,人类中心和“科学”挑战神学,民主挑战精英,此时流传下来的内容可能有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更改,句型和词汇都有变化,所以提出了四种研究方法:本人原话优先(ipsissima verba primacy),三角依存(triangulation),语义扩充(liguistic density),语义共鸣(resonance)。

3.讲讲修辞

因西西里僭主制的倒塌,伴随着民主制建立的法庭同集会需要使用修辞学。Corax和Tisias写了第一本《修辞的艺术》。当时存在三种修辞理论:技艺性的,智术性的,哲学性的。 论点:实际上在柏拉图之前,修辞作为学科还未得到承认和界定,智术师关注的是兼具哲学和修辞的logos。→Rhetor在公元前4世纪初Plato的《高尔吉亚》才作为(语言)技艺的术语出现,特指在法庭或公众集会上演讲的政治家。rhetorike和rhetoreia公元5世纪前并未出现在相关文献中,此前一直是用logos和logein描述修辞etc.

研究修辞要注意区分两种研究方法:修辞理论和批评的构建,历史重构。后者要求忠实古典语文学的方法和实践,用那个时代哲人的话语和知识重构(能理解当时的特殊性;前者也是将其纳入自己的哲学框架,此时可能构建出某些哲人自己不曾提出的法则(比如备受批评的新亚里士多德理论)。二者兼可为但不能同为。

4.看看大家怎么理解智术师

立场:对智术师的研究个体在逻辑上应先于整体,对修辞的早期努力是在构建logos与世界的关系,后期则是将推理独立并完善为修辞哲学的一部分。 →评判了波拉克斯定义智术师的五要素:techne(技艺),风格,kairos(时机),to prepon(适当性),to dunaton(可能性)。 当时著名的智术师都关注着科学(具体领域/科目有不同),风格有差异,在修辞问题上态度不同。

亚里士多德有时出于对比需要会不惜歪曲前人的观点 专业术语往往伴随学科出现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