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步入中年的我来说用处不大,但依然推荐给身边的人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前三个习惯,针对个人,第二部分包括后四个习惯,针对的是如何与他人协作,实现共赢。其中后四个习惯必须以前三个习惯为基础,否则很难执行。我本人已经中年,已经成功养成了书里说的很多内容(当然更需要更新和坚持),因此这本书对我更多的是肯定和安慰。但我想对他人来说,作为一本指导性书籍,没有过多的鸡汤,可能还是很有用的,下面用自己的话阐述这本书对我来说重点的地方。
习惯1:觉醒。
你首先要有自我意识,也就是拥有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能力。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审视自己,这样才能区别他者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和环境左右。很多人根据他人的评价看待自己,但其实他人的评价仅仅是他人的投射,是一种虚幻。只有客观审视自己并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样的自我才有根基、长久、客观、可持续成长。如果对于自我的认识依赖他人的评价,就会被他人利用,也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说都是他人造成的。然而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没人能为了他人的生活负责。你要积极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坐等贵人或者厄运降临。
习惯2:保持初心
当你有用了自我审视的能力,就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如果你还没有觉醒,很容易把他者当成自己生活的中心,无论是家庭、工作、朋友、敌人,其实都不是你生活的中心,你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并以此为准则指导每一天的行动。普世价值会要求人以道德和良知为价值观,这样带来的也是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相悖,自然规则就会反噬他自己。道德和良知是一种选择,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原则。
习惯3:要事第一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讲过这个概念,也就是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即书中的第二类事物。然而我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这么做的呢,步入中年的时候,任何时候开始做对的事情都不晚,但我希望你比我早。你要追随内在价值,服从习惯二,也就是自己建立的价值观的约束。现在你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当某事与此相悖时,你就有了说不的能力,不会因为外在环境和评价左右自己。无论何时,都专注于自己能影响的圈子里,尽全力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把精力放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反而会慢慢改变环境。
习惯4:双赢思维
赢过一个人很容易,妥协也很容易,难的是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双赢只有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具备了上诉3个习惯的人很容易合作共赢,共赢需要个人的美德做支撑,也需要相应的环境和体系,如果和一个习惯上损人利己的人共事,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退一步海阔天空,好聚好散也是一种选择。信任的建立,需要品德基础。
习惯5:沟通
人们总是习惯快速反应,急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但影响别人的前提其实是被人影响,去理解他人(因此真正真诚的沟通需要一个人具备安全感和坚定的价值观),别人理解自己与否只能争取,不能强求。有时候你并不赞同对方,但是不赞成不代表不理解。有效的沟通包括肯定对方的发言、理解对方的话语逻辑、体会对方的心情。沟通不是给出你的意见,而是重复和肯定,然后让对方自己做选择。如果对方拒绝沟通,也没有关系,你已经表达了对他的尊重。沟通不能急功近利,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巨大,因此要花在你真正爱的人身上。有的人做出了沟通的姿态,但其实目的就是姿态而已,为了树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没有自我认知),其实根本没有倾听,也没有移情的能力,更惹人反感,如此这样还不如按规章制度就事论事。
习惯6:合作
合作的本质是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和一个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共事是机会,因为如果你俩意见相同,那么其中有一个人肯定是多余的。即使处于不利于合作的环境里,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释放影响力,无需在意别人的无礼行径,发现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展自己的视野。
习惯7:持续学习
人应该在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四个方面持续投资自己。工作不是赚钱的根本,个人能力才是。只重视自己赚了多少钱,不重视自己赚钱的能力,就是书中所说产出和产能不平衡,投资自己,才不会坐在一堆钱中间害怕失去一切。
里面多次写到“原则”,我一开始不懂,还以为就是价值观,但不是,价值观是主观的,偷盗团伙也有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事,然后原则会给出后果。这个原则,我觉得和歌德所说,一种自然的无法形容的力量,还有老子所谓“道”是一回事。作者说时代会改变,外在的环境都会改变,只有原则不变,因此这本书才能适用于一代又一代人,指导他们的人生。我觉得作者说的很对,市面上出了很多教你成功、展现个人魅力技巧的书籍,但这些都不会长久,因为根基是一个人的品德,伪善和操纵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没有根基的人,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左右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本书写的有点泛泛,总结的话几乎都是肯定的重复,例子举的也都是成功的故事,但缺少数据,说服力不强。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影响力》,里面写最好不要相信你身边的人成功的例子,它没有普适性,重要的是客观数据和事实,并非例子和故事,我相信这些都是作者的真实经历,但如果能精简一些话,多给出一些数据可能更好。
很多书都写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很少有书写如何和不成熟的人打交道,这本书也不例外,合作共赢需要一个适合的体系做支撑,可能在zg,还只能独善其身,难以兼济天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