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赵宋”
全部 | 书籍 (8)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物尽其用 豆瓣
7.7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物尽其用”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大宋之变 豆瓣
6.5 (15 个评分) 作者: 赵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5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饱受争议,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文明辉煌。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认为,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堪称“大宋之变”。
本书以司马光的后半生为线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坛风云,深入濮议之争、王安石变法、司马相业等历史细节,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充分展现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文人政治家在历史大变局中的抗争与博弈,再现共治时代末期知识分子的荣光与屈辱。以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典雅流畅的语言,探究大宋之变的错综因果和历史真相,揭示朝代兴衰、帝国统治的深层根源。
文武之间 豆瓣
作者: 赵冬梅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3
从唐后期到北宋,一群掌管宫廷事务的内职近侍、“陛下家臣”,因其“结构性孤立”,在特定的历史机缘下,逐渐成长壮大为一个新的官僚群体——武选官。边防军的统兵官、管理基层经济事务的监当官,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却是武选官最具代表性和最大宗的两类职位。武选官的存在,有效地分割了统兵权,而这个群体却被“隔离”在政府行政决策权力之外。宋代的官僚结构、官僚生态因而发生重大而微妙的变化。本书所呈现的,是武选官的“前世”与“今生”,是成长过程与变化机缘,是皇帝、官僚群与制度互动的生动细节。
苏东坡传 豆瓣
The Gay Genius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2018 - 2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赵佶·写生珍禽图 豆瓣
作者: 赵佶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5
《写生珍禽图》乃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无论禽鸟花草,“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以精准的形体,活泼的精神,力求写生的逼真,由形似达到神似。画中之鸟,用淡墨轻擦出形,再以浓墨点染头尾羽梢,层叠描绘,映衬鸟羽松软的质感、厚度以及斑斓色彩。枝叶的画法也类似,皆生动写实。
《天聖令》與唐宋法制考論 豆瓣
作者: 趙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8
《<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立足于《天圣令》残卷,尝试从令篇构造、条文源流、法律术语、唐令复原及规范意涵等方面,切入唐宋令及唐宋法制研究。第一章“令典篇目献疑”围绕《唐六典》所载令篇是否为唐代通例、《庆元令》篇目如何排序等问题,检讨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又以庆元《时令》为例,考索现存条文在唐令中的归属,管窥唐宋令篇目之演变及原因。第二章“唐宋令条文演变”通过对唐宋《仓库令》条文的比勘和庆元《河渠令》、《驿令》条文的溯源,检证既往的研究观点,探讨唐代其他法源与宋令之间的源流关系。第三章“唐令用语的内涵”择取“财没不追”、“僧道法”语词,尝试在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内探究其内涵所指,并衍生至律令、令格的关系、影响等问题。第四章“唐令复原与法意辨析”则围绕《赋役令》与《仓库令》的部分条文,探索唐令复原的可能性方案,致力于令文诠释、制度勾勒的研究。代结语“法史呓语:唐宋变革、法学方法与法典研究”就与《<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相关的三个命题阐述笔者对《<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的自我定位。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