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谈话”
全部 | 书籍 (72) | 影视 (27)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把自己作为方法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1 (380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 吴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omen at Work: Interviews from The Paris Review
8.6 (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译者: 肖海生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2
《女性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编辑部自二〇一七年起推出的特辑,迄今为止已出版两辑。此次推出的《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篇目上有所调整,收录了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伊萨克•迪内森、希拉里•曼特尔、埃莱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珍妮特•温特森、伊丽莎白•毕肖普、玛丽莲•罗宾逊、简•莫里斯、多萝西•帕克、琼•狄迪恩、格蕾丝•佩雷、娜塔莉•萨洛特、尤多拉•韦尔蒂、安•比蒂、洛丽•摩尔。
作为《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本书的十六篇访谈也可以看作“对话中的散文”,既是极具水准的对写作技术的探讨,又涵盖了女性作家生活中那些细微却折射性格的细节:她何时确立写作的志向?她的文学启蒙是什么?在写作不同的写作阶段,她遇到的具体阻碍是什么?她如何面对外部否定和自我怀疑?她的同道人或格格不入的对手又是谁?她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关系如何?……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1
9.2 (9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译者: 黄昱宁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圆桌派 第一季 (2016) [剧集] TMDB 豆瓣
所属 : 圆桌派
8.8 (175 个评分) 导演: 苏雷 演员: 窦文涛 / 梁文道
【窦文涛圆桌派】
2016年10月28日起,每周三、周五。
和文化人侃文化,跟会聊天的聊天。
窦文涛组局——谈天说地,活色生香。
锵锵三人行 (1998) [剧集] 豆瓣
9.7 (157 个评分) 导演: 毕蜂 演员: 窦文涛 / 孟广美
凤凰卫视中文台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对每日热门新闻时间各抒己见。不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辨析事理于一身。
女性的谈判 (2022) [电影] 豆瓣 IMDb TMDB
Women Talking
7.4 (92 个评分) 导演: Sarah Polley 演员: Claire Foy / Jessie Buckley
其它标题: Women Talking
基于Miriam Toews所著同名畅销书,讲述在一个偏僻的宗教殖民地,数百名女性长年累月遭到性侵犯,一些妇女了解到她们是被一群来自他们自己社区的男人下药、攻击,为保护自己和女儿们免受更多的伤害,她们决定采取措施。这些女性尝试筹集足够的资金,但她们都是文盲,对社区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甚至不会说所在国家的语言。她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出选择:是留在唯一所熟悉的世界里,还是敢于逃离。
圆桌派 第二季 (2017) [剧集] TMDB 豆瓣
所属 : 圆桌派
8.9 (158 个评分) 导演: 苏雷 演员: 窦文涛 / 马未都
《圆桌派》是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活色生香”聊天真人秀节目,延续不“装”的窦式主持风格,神侃包罗万象的话题,立足网络,开启全新的“谈论+互动”节目模式,场景多变,嘉宾流动。
圆桌派 第三季 (2018) [剧集] TMDB 豆瓣
所属 : 圆桌派
9.0 (152 个评分) 导演: 苏雷 演员: 窦文涛 / 马家辉
20180427 第二十四集 失恋:失恋是一种病?
20180424 第二十三集 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
20180420 第二十二集 选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20180417 第二十一集 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
20180413 第二十集 艺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20180410 第十九集 低欲: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20180406 第十八集 看戏:看门道与看热闹
20180403 第十七集 鲜肉:这是好词还是坏词?
20180330 第十六集 抄袭:侵权这事怎么断?
20180327 第十五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20180323 第十四集 规则:你怎么理解规则?
20180320 第十三集 逆商:如何面对逆境?
20180316 第十二集 供养:谁养谁?亲密关系的背后
20180313 第十一集 烂片:怎样算烂?为何会烂?
20180309 第十集 成就:你有成就吗?
20180306 第九集 演员:演员是怎样一种生物?
20180302 第八集 怀旧:青春时光真的美吗?
20180227 第七集 母亲:你与妈妈的相处模式?
20180213 第六集 亲戚:过年需要亲戚吗?
20180209 第五集 佛系:你真的“无所谓吗”?
20180206 第四集 爱哭:何时你变得爱哭了?
20180202 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
20180130 第二集 界限:社交时代有没有男女之防?
20180126 第一集 人设:粉丝时代 人设属于谁?
博尔赫斯谈话录 [图书] 豆瓣
Borges at Eighty: Conversations
9.0 (7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利斯·巴恩斯通 /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西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976年,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十三邀 第二季 (2017) [剧集] 豆瓣
7.9 (112 个评分) 演员: 许知远 / 马东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对话罗振宇时“针锋相对”,探寻”二次元“时恐惧且焦虑,采访陈嘉映又“感到被碾压”,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
十三邀 第四季 (2019) [剧集] 豆瓣
8.6 (93 个评分) 导演: 朱凌卿 演员: 许知远 / 倪大红
《十三邀》是腾讯新闻与单向空间联合出品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许知远与十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漫长的星期六 [图书] 豆瓣
A Long Saturday: Conversations
8.0 (30 个评分) 作者: [美]乔治•斯坦纳 / [法]洛尔•阿德勒 译者: 秦三澍 / 王子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9
这未知的星期六,这没有保证的等待,就是我们的历史。
人文主义最后的大师 乔治·斯坦纳的一生总结
——“下一次我会更好地失败”
今年2月,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治·斯坦纳离世。本书整理了这位传奇知识分子与法国记者洛尔·阿德勒于2002年到2014年间进行的一系列对谈,共分为五个章节,涉及话题极为多样,相当于斯坦纳在人生最后阶段对自己的总结。
在对谈中,斯坦纳生动地回忆了自己的生平,童年如何克服身体的残疾,如何神奇地逃脱纳粹的迫害。他始终关注犹太问题和语言问题,称犹太人为“地球上的客人”,视每一种语言为打开新世界的窗子。作为跨越多个领域、学养深厚的文学评论家,他分享自己所钟爱的作家,对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塞利纳等人进行评价。彼时已年逾七旬的他还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死亡。在星期天到来之前,斯坦纳向读者展示了度过这一“漫长的星期六”的豁达智慧。
十三邀 第三季 (2018) [剧集] 豆瓣
8.1 (68 个评分) 演员: 许知远 / 张艺谋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本季嘉宾包括张艺谋、李宇春、王石、徐冰、赫拉利、唐诺、吴孟达、黑木瞳、木村拓哉等。
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 [图书] 豆瓣
Conversations with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8.6 (19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 [美]吉恩·贝尔-维亚达 编 译者: 许志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7
【编辑推荐】
★马尔克斯访谈录中文版重磅面世,《百年孤独》标配读物,精选十一篇重要访谈,其中多篇访谈首度译成中文。
-----------------------------------------
★十一堂诺奖大师文学课,展现马尔克斯二十多年创作脉络,绘制马尔克斯私人文学图谱。
听马尔克斯亲自揭秘他的作品:
他本人的心头好《枯枝败叶》,拒绝“严肃”诠释的《百年孤独》,包含他毕生经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结构周密如钟表发条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复仇”之作《迷宫中的将军》……
听马尔克斯与文学巨匠们隔空对话:
福克纳、卡夫卡、格雷厄姆•格林、卡波蒂、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海明威……
-----------------------------------------
★十一场冒险之旅,跟讲故事大师马尔克斯飞升魔幻王国,深入鬼魅地狱,听他玩笑般讲述残酷诡异的故事,在拉美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等各领域探秘。
异域风情满溢的香蕉种植园,冰得烫手的鲷鱼,幽灵般消失的电车,像水一样淹死孩子的灯光,赤裸的玻利瓦尔,大开杀戒的独裁者……
-----------------------------------------
★十一次面对面畅谈,搜寻打开马尔克斯世界大门的钥匙:爱与孤独。
-----------------------------------------
★中文版由马尔克斯研究者许志强教授译出,并作长序导读。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马尔克斯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拉美文学的泰斗,作品畅销全球,所受关注度堪比电影明星。而他本人真正想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古老又神秘——讲故事的人。《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精选了这位讲故事大师二十多年间接受的重要采访,清晰而系统地勾勒出他早期、中期乃至后期的创作脉络,更为了解和研究马尔克斯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这里汇集了马尔克斯的“即兴创作”,他尽情讲述着亦真亦幻的故事:他的童年、外祖父母、爱情;他的记者生涯、创作的艰辛与愉悦;他的卡夫卡、福克纳;他的加勒比根基、左翼立场、他与卡斯特罗的友谊;他对电影、音乐的看法……这部访谈录就像一个故事魔盒,记录了马尔克斯的真实声音、私密时刻、思想火花。魔幻现实在这里流淌,谈话的艺术在这里尽显。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图书] 豆瓣
Conversations with Raymond Carver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雷蒙德·卡佛 / [美]马歇尔·布鲁斯·金特里 译者: 小二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7
【编辑推荐】
★卡佛访谈合集首译中文,《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标配读物,精选二十三篇重要访谈。
-----------------------------------------
★每一个被贫穷生活淹没的人、每一个被家庭琐事牵绊的人、每一个热爱文学与写作的人,都会在卡佛的谈话中得到共鸣。
-----------------------------------------
★二十三堂大师亲授的创意写作课,清晰展现卡佛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完整收录卡佛私人作家清单。
听卡佛谈论自己的作品:削减到只剩下骨髓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象征着创作转折的《大教堂》,仿佛天赐的诗集……
看卡佛手把手教你写作:要真诚,不要耍花招,要开个好头,不要把好东西留到作品后面再写……
看卡佛与文坛大师碰撞思想火花:契诃夫、海明威、庞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弗兰纳里·奥康纳、约翰·契弗、安·比蒂、巴塞尔姆……
-----------------------------------------
★二十三篇卡佛本人出演的卡佛式“微小说”,亲历他的贫苦岁月、家长里短、高光时刻、生命末期。
早婚早育的困窘、夜间扫厕所的工作、与契弗一起酗酒的教书时期、与酒精的长期斗争、与天才编辑的故事、与前妻的爱恨纠葛、与伴侣加拉格尔的相爱相助……
-----------------------------------------
★二十三次敞开心扉的真诚对谈,寻找进入“卡佛领地”的路标:贫困、幸存与感恩。
-----------------------------------------
★中文版由知名译者小二倾情译出。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卡佛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当卡佛谈论自己时卡佛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作者,“美国的契诃夫”,坐拥无数粉丝的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卡佛访谈录》是首度译成中文的卡佛访谈合集,精选他去世前十多年间接受的二十三篇重要采访,清晰完整地刻画了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两次生命”,为深入了解与研究卡佛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访谈中,传奇卡佛抖落了一身标签(特别是“极简主义”),变回说话声音轻柔的大块头男人,真诚地讲述接地气的故事:钓鱼打猎、早婚早育、打工挣钱、酗酒戒酒、写作教书、投稿退稿……他对自己热爱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楼拜等人不吝赞美,对部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主义者则毫不留情。卡佛坦率、不做作的风格让陌生人放松,把正式访谈变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短暂却充盈的生命在他的话语中闪光。
圆桌讲究派 (2018) [剧集] 豆瓣
7.9 (84 个评分) 演员: 窦文涛 / 姜文
《圆桌讲究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是由优酷与天猫超级品类日联手打造的文化谈天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姜文、孟广美、马未都共话“讲究”,探讨了电影的讲究、生活的讲究和人生的态度等。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 [图书] 豆瓣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2
8.6 (34 个评分) 作者: 《巴黎评论》编辑部 译者: 仲召明 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11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为题,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多篇,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大多数世界文坛最重要的作家,成为这份文学杂志的招牌,也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访谈者从准备到采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访谈也不是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出版而带上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如何克服困难,文坛秘辛……这些访谈妙趣横生的内容、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也成为一个传奇。有人说,这些访谈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图书] 豆瓣
Jorge Luis Borges: 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8.5 (45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译者: 汤笛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著名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访谈中,他给出了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并谈到了现在常常为人忽略的诸多政治主张。而辞世前几日,博尔赫斯和好友莱库比曾进行过一次私密的访谈,涉及他的生活、爱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最后的访谈"。这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深入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会发现,它背后那个从世界文学和哲学中广泛摄取养分的人,同时有着否认自身见多识广的谦逊品格。这是一次相当私人的馈飨。通过这些访谈,博尔赫斯似乎在告诉我们,访谈本身就是一个自知的时刻,一个悬停在时间长河中的时刻。--《纽约时报》
博尔赫斯 x 理查德·伯金
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时,我与理查德·伯金有过很多次愉快的交谈。事实上是自我坦白,坦白的程度更甚于那些我在孤独中怀着过度的忧虑和戒备写下的文字。沃尔特·惠特曼曾说:"连我自己对我真正的生活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博尔赫斯 x 《巧妙的回避》
与博尔赫斯面对面交谈,就是要沿着一座由他过往经历和情感体验构成的迷宫去追踪他。我们会见到各种各样绘着千奇百怪图案的围墙,它们可能是线索,也可能只是迷惑人的岔路。我们不能指望每次找到的都是同一个博尔赫斯。那里不仅仅只有一个博尔赫斯,而是许多个。
博尔赫斯 x 格洛丽亚·洛佩斯·莱库韦
失明之前,博尔赫斯最后能看到的颜色是黄色,而他生来第一眼看见的颜色就是虎皮的金黄。他曾说失明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却又坦白:如果还能看见,他不会离开屋子半步,他会待在屋里读手边满满的书。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