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中国 林徽因”
全部 | 书籍 (20)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梁思成与林徽因 (2010) [剧集] 豆瓣
9.5 (53 个评分) 导演: 胡劲草
《梁思成·林徽因》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一对著名夫妇的人生轨迹和中国近现代的激荡史密切交织。这个故事所蕴涵的精神气质,是我们追索和展现这一传奇故事的动因。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图书] 豆瓣
7.2 (21 个评分) 作者: 林徽因 万卷出版公司 2009 - 11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以最完美的传奇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她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文学作品的经典代表作,例如小说代表作《九十九度中》、散文代表作《窗子以外》。此外,《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还精心收录了林徽因的书信,在这些写给亲友的书信中,我们能看到一代才女最真实的心路历程:有的文字甚至有掩饰不住她当时的急切和冲动,但是正是这些在隐忍过后,仍飞溅出来的情感的火花,留给我们最真实的林徽因。
除了内文的选排,《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在装帧上也力图呈现最唯美的林徽因,不依赖印刷的封面用纸,和内文每一幅都百看不厌的“十竹斋画谱”,都是对这名伟大女性的致敬,以及为了给读者最完美的视觉体验!
翻开《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找到久违的感动,让我们重温那段唯美的时光!
还有5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作品全集(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抛开那些夸张的吹捧、泛滥的溢美和捕风捉影的八卦,林徽因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对林徽因的认识,总是在争议之中。冰心赞她: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又在《我们太太的客厅》里讽刺抨击她。喜欢她的女人,恨不能按模子复刻一份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灿烂人生;不入眼的鄙夷她虚伪作秀,花蝴蝶一般穿梭在男人堆里,靠绯闻、花边和半吊子的才情博得美女兼才女的虚名。而男人们,却把她当做解语花,争先恐后挤进她的“太太客厅”,他们都是那个年代最出色的男子:胡适、徐志摩、沈从文、萧乾、金岳霖、李健吾、朱光潜等等,把这样一批优质而成功的异性聚拢身边,至少,她不是争议中虚妄的女子。林徽因做过三件极少有人能及的大事:1、参与国徽设计;2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3、参加八宝山革命公墓设计。她呼吁保护古代建筑,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句句深情。二战期间,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同时,林徽因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翻译、绘画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身份,应该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作家、诗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作品全集(套装共2册)》本着客观、真实记录林徽因的原则,根据早期文档资料,完整无改动的收录了林徽因全部作品,既有她作为建筑学家的建筑学文字,也有她作为作家、诗人的文学作品。并特别收录书信和演讲稿。书信是最私人的物品,也是我们认识林徽因的重要史料,如在致胡适的书信里,谈了对徐志摩的态度;在致费正清的书信里,写了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矛盾;在致梁再冰的书信里,告诉女儿对战争、对日本人不要害怕,要勇敢……这些信件,有时情绪激烈如同马上就要爆发,有时理智果断,展现了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林徽因真实的个性、思想,以及她的黄金时代。本套书由台湾新生代设计师王志弘设计,设计作品曾六度获台北国际书展金蝶奖之金奖、香港HKDADesignAwards葛西薰评审奖与银奖,并入选东京TDC。
商品描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作品全集(套装共2册)》根据早期刊载林徽因作品的报纸、刊物一一整理,目的只为还原真实的林徽因。全套书包含文学、建筑两卷收藏版,总计45万字。文学卷主要收录林徽因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剧本和译文,凸显林徽因的文学才华。建筑卷除收录林徽因建筑文章外,还特别收录了林徽因演讲实录和亲笔书信。林徽因被誉为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建筑意”一词为林徽因最早提出,赋予建筑“诗意”“画意”,严肃的建筑学文字在林徽因笔下也异常优美,充满灵气和想象,不仅能领略到她作品背后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还能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美感。而书信,则是林徽因个人思想、情感和生活的更为真实的呈现。在书信里,林徽因谈论了对徐志摩的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对时局的愤怒、家庭关系等等,有时情绪激烈如同马上就要爆发,有时理智果断,这些信件,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林徽因真实的个性、思想,以及她的黄金时代。
林徽因文集・文学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梁从诫 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 4
再版编叙:
自一九八五和一九九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林徽因诗集》和《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卷以来,出版界对林徽因似乎日益关注。除各类文集中零散收录了不少林徽因的诗文外,仅我所见到的选集就又有两种:陕西太白出版社编印的一个与梁思成的合集,以及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卷;此外还见有传记或类传记两种。然其编、著中的种种问题,实在有负于林。另有(美)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原是一部好传记,可惜我们看到的译文又不大让人放心。
“百花”这个集子,可能是目前搜集林徽因遗存各类文字最全的了。一九九九年四月,其初版面世。然而由于我工作不力,校订方面留下不少问题,再版时才得以改正。为此谨向第一版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
林徽因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一生写过的东西比发表过的要多得多,而佚失的文字比保留下来的又多得多。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界的一个真正的损失。那原因只能从多半个世纪中国辛酸的历史中去寻找,而不能责怪什么人。
这个集子与其它林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既包括了林的文学作品,又包括了她的建筑学作品。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可惜过去的林集多半为文学出版机构所编选,建筑学家林徽因的面貌由是无从充分展现。
本集的另一特点是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从而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作为她的后人,我也只是从这个意义上才把这些原纯属她个人的东西向读者公开的。
本集还有一个特色,即收录了她的几封英文信。从而可以看到林徽因的另一个侧面。林徽因自己说过,她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因此,英语在她不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可以说,没有英语,就没有“文化的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学上著述不多,本书精选其诗歌、小说、散文佳作。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丽,但并不为小格局所囿。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娇弱女子,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实有创作天赋。书中选配相关图片近200幅,栩栩如生地反映林徽因及其家人、友人的风貌。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同心出版社 2011 - 7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永正图书推出的“比烟花寂寞”系列之三。“比烟花寂寞"系列包括《民国女子》《爱眉小札》《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这系列以前所未有的包装形式推出,引起读者尖叫连连。一经上市,便引发各大报纸、媒体的一致报道。
有人崇拜她,把她当做女神、偶像;也有人放出话来,“喜欢她的女人,品行有问题;喜欢她的男人,脑子有问题。”
她是缺乏幽娴品德的女人,她喜好与人辩论,她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学贯中西。她对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
她,就是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散文成就颇大,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知识性强。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4 - 4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至今为止最精美、最完整、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年销量突破100万册,影响百万人成长,每个人都希望品读的经典美文。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诗情画意让众多才子交口称赞,流连忘返。林徽因之美,美在于女人情感的天性中,恰到好处地调和以后天形成的知性。调和的过程必是痛苦的,本书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你她的一生。她出身名门,留学欧美,但是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她是三角恋的女主角,诗人徐志摩为她抛弃发妻,哲人金岳霖为她终身守候,建筑学家梁思成呵护了她一辈子。她真诚、热情、细腻、直率,同时也有几分自恋、自傲,她一生缺乏女性朋友,是有名的“刀子嘴,豆腐心”。一个多面的、并不完美的林徽因,一个超越了绯闻女主角的林徽因。传奇女子、完美女子的典范林徽因,永远停留在四月的花季,如清风,带来暖和希望;如阳光,晒着温润;如清泉,淌着淙淙的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图书] 豆瓣
3.8 (25 个评分) 作者: 白落梅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 9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内容简介: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点击链接进入:
林徽因文集: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风雨琳琅 [图书] 豆瓣
Lin——The Return
作者: 陈新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
这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底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
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他们幼年时,接传统的余绪,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求学时期经“五四”洗礼,留学欧美,受现代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这两者结合,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是要以自己对知识的、专业的追求,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实质性”的影响,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
这在他们的时代,意味着事倍而功半,意味着痛苦和磨难,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失败,最终淹没在时代洪流的大旋涡中。就像史景迁为他们的一生做出的发问:“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目标明确的国家建设?在大众的贫弊被某些时期里市侩的贪婪无度与另一些时期里国家的极端集权主义变得日益深重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平衡的经济增长?在一个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个人的创造活动和心智的探索怎么可能会得到普遍的展开?”
自然是千难万难。所以我们看到,她和梁思成的一生,近似于愚的勇气和坚持,也看到他们出人意料的软弱和改变。他们在斗室里漫卷诗书,也在暗夜里苦痛追问。和短暂的荣耀相比,疑问和困惑持久不息,追随了他们一生。最终,他们成了逆时代的力量,最忠诚的反对者,在孤独和寂寞里走到生命的尽头。
风雨琳琅的时代,安身立命的那个东西,决定的,真的是一生的命运。
林徽因 [图书]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张清平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 8
《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林徽因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清平 中华书局 2016 - 1
《林徽因传(修订本)》是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记录。青年时代,林徽因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代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林徽因传(修订本)》是一部优美的动人的文学传记,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林徽因女士的坚贞一生。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 6
本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本书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解,又在叙述自身经历的同时,记录下了“反右”、“文革”等特殊时期的点滴史实,跳出了狭小的家庭圈子,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因而,本书不是名人琐事的堆砌,更非关于名人的猎奇之作,而是以一人、一家经历见证历史的严肃作品。
本书从20世纪40年代写到梁思成先生去世的70年代,图文并茂,全书计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林徽因诗文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 8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作家,曾被胡适誉为“旷世才情、风华绝代”,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当世仰叹。本书精选林徽因最有代表的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若干合为一集,以飨读者对这位才女才情的仰慕。本书版本典雅、素朴,内文排版大方,是阅读、收藏不错的版本。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图书] 豆瓣
作者: 田时雨 编 2004 - 2
徽因的美丽,在她的外貌。两条小辫,颇具神采的清亮的双眸,有雕琢之美的精致的五官,脸颊上的笑靥,浅色半袖短衫,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宛若飘逸仙子。徽因的美丽,又不在她的外貌。她读书很多,她有活泼跳跃的思维,明澈清新的识见,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超出了她的年龄。这是她的智慧美。她热爱朋友,有朋友在,她就思路洞开,妙语如珠,艺术和思想的灵感如电光石火般熠熠闪亮,耀人眼目。这是她的性灵美。她是“古建筑”上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与美丽的阑干。这是她的人格美……
莲灯微光里的梦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学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8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的作者陈学勇系国内知名的林徽因研究专家,这部传记是他积多年研究积累结出的成果。
它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以人物、地点、事件为切入角度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诸多史实上的错误和小说演绎之类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珍贵文史资料。是集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好读本。
此书是图文本,存有图片百余张,不少照片首次面世;除此之外,很多图片也非常少见。书中还首次附有完整的林徽因年表和林氏世系谱表,为喜爱林徽因的读者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传主提供了最为清晰简洁的脉络。
这部传记从内容、文字到插图都保持了严谨高雅的风格,说它是林徽因传记中的佼佼者,当之无愧。
林徽因经典作品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2004 - 9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经典作品,其中涉及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四部分内容。
骄傲的女神--林徽因 [图书] 豆瓣
作者: 丁言昭 2002 - 1
本书记录了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女诗人和建筑师林徽因一生在亲情、友情、爱情方面的曲折经历以及在建筑和文学方面取得的成绩。
在众多热爱林徽因的人们心中,林徽因仿佛就是一位骄傲的女神,她圣洁、美丽又富有才气,既是文学家又是建筑家,几乎成了完美女人的化身。本书作者充分运用其撰写女性作家传记的经验,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把林徽因的一生从童年到晚年,从文学到建筑,从友情到亲情等一系列经历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感情波折,又使林徽因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围绕在林徽因身边的一大批文化精英也在书中一一展现,这一切都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风生水起-风水方家谭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2007 - 4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中国风水理论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等之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重新考虑它的本质思想和它研究具体问题的技术,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风水理论分“形势宗”与“理气宗”两大派:前者“寻龙捉脉”,注重龙、砂、水、穴之相配;后者讲究方位、时辰等之吉凶占卜。两派的共同地理学基础是:以气水与岩土之间相互作用之理及气水在岩土中运移之理,评判地象之优劣,选择通汇首善之地以为民用”……因为“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 本书辑录了王充等人批判风水的论述,不仅对中国传统中的风水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而且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了风水学的迷信成分和在生态学方面的某些积极价值。
林徽因全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2012 - 10
本全集收录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剧本、译文以及建筑方面作品,共分四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林徽因全集》。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