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吳思”
还有2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血酬定律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语文出版社
2009
- 4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最新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
血酬定律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思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
2003年《新周刊》年度新锐作品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血酬定律有三个要点:
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掠夺发生。
三、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
根据第一个要点,以生命为代价从事狩猎或挖煤的收益不算血酬。暴力掠夺特指以人类及其所拥有的财富为对象的行为。
根据第二个要点,在暴力掠夺发生时,人类必定权衡成本和收益。成本至少有四类:1、良心。同情心和正义感。2、机会成本。在权衡中,与卖命并列的还有卖力、卖身和卖东西等选项,人们会比较血、汗、身、财的付出与收益。3、人工和物资的消耗。4、暴力对抗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暴力镇压,暴力反抗,还是暴力掠夺者之间的竞争,暴力掠夺都要面临一定的伤亡风险。以上四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每类都能演义出一串历史故事。根据第三个要点,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这就会引出暴力掠夺者与财富创造者互动的漫长故事。本书对血酬定律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血酬定律有三个要点:
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掠夺发生。
三、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
根据第一个要点,以生命为代价从事狩猎或挖煤的收益不算血酬。暴力掠夺特指以人类及其所拥有的财富为对象的行为。
根据第二个要点,在暴力掠夺发生时,人类必定权衡成本和收益。成本至少有四类:1、良心。同情心和正义感。2、机会成本。在权衡中,与卖命并列的还有卖力、卖身和卖东西等选项,人们会比较血、汗、身、财的付出与收益。3、人工和物资的消耗。4、暴力对抗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暴力镇压,暴力反抗,还是暴力掠夺者之间的竞争,暴力掠夺都要面临一定的伤亡风险。以上四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每类都能演义出一串历史故事。根据第三个要点,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这就会引出暴力掠夺者与财富创造者互动的漫长故事。本书对血酬定律作了深入的研究。
双子神偷 (2007) [电影] 豆瓣 TMDB
雙子神偷
5.1 (76 个评分)
导演:
江道海
演员:
蔡卓妍
/
钟欣潼
…
其它标题:
雙子神偷
/
Twins Mission
从小被喇嘛收养的刘曦(吴京饰),跟随养父吉祥(洪金宝饰)护送“贡佛天珠”,怎料途中被一群神秘人偷去。吉祥怀疑事件与多年前销声匿迹的“双子门”有关,于是找到了当年的校长常忠(元华饰)。
为了尽快找到丢失的天珠,吉祥以及常忠决定重组“双子门”,从马戏团找回双胞胎姐妹珍珠(蔡卓妍饰)、宝珠(钟欣桐饰)以及其余学生。
苦苦追寻终于发现天珠下落,与一班似乎同是“双子门”的人大打出手。刘曦最后抢到了“天珠”,却误交给常忠弟弟,常勇。
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为了尽快找到丢失的天珠,吉祥以及常忠决定重组“双子门”,从马戏团找回双胞胎姐妹珍珠(蔡卓妍饰)、宝珠(钟欣桐饰)以及其余学生。
苦苦追寻终于发现天珠下落,与一班似乎同是“双子门”的人大打出手。刘曦最后抢到了“天珠”,却误交给常忠弟弟,常勇。
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潜规则(修订版)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3 (47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2
其它标题:
潜规则
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分身 [图书]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李永晶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1
★ 21世纪的日本论,中国日本认知的再次更新
★ 日本三部曲开篇力作,重构近代日本精神史
★ 深刻揭示日本何以在近代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了让人震惊的角色?
★分析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
★ 展示一条民族主 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
【特别推荐】
许纪霖——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与自己最为纠缠的国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邻居。从明治维新到军国主义,日本尝到了“另类普遍性”的失败,而战后的新宪法与民主实践,让日本回归到了世界主义的文明普遍性。日本的这段国家历史,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面难得的借鉴之镜。作者的这部著作从精神史的高度,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点。
刘苏里——作者以其惯有的沉静、慎思风格,给我们描画了一幅“新日本论”长卷——既是向同行先贤的致敬之文,也是对当世提出的警戒之文。在作者的论述中,日本不再是行进中的我们的简单镜像;它的崛起、疯狂、毁灭、重生,也不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由死由生的简单例证。近现代的日本,为世界,当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的路径。“新日本论”正是在“日本道路”对世界的启示中铺陈开来。
刘擎——这是一部新颖而杰出的近代日本精神史论著。它呈现出日本精神史演进中的巨大爆发力、自我冲突与纠葛、惨烈的失败以及最终的拯救,读来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同时,“分身”的隐喻敏锐地把握了日本对于中国兼具亲缘性与异己感的双重性,从而洞悉并阐明了日本精神对于探究中国之自我理解的特殊意义。最终,作者重新勘定了近代东亚历史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展现出富有启示性的世界主义视野与愿景。
施展——日本与中国在近代的各种恩怨情仇,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双方在外在身份与内在精神上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错位,几乎互为镜像般地反复出现。这部著作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它深刻而又全方位呈现出的近代日本的精神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命运及未来走向,是极有价值的。
【内容脉络】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选择日本近现代史上的若干个精神主题予以刻画和重述,诸如水户学、亚洲主义、近代超克、日本马克思主义、战后民主主义以及战后日本宪法的问题,从而揭示日本经验在思想史、政治史与文明史上的意义。对这些主题的讨论,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近代日本的变迁,更是重新认识东亚世界史变迁和探寻更为公正的世界秩序不可欠缺的视角。
★ 日本三部曲开篇力作,重构近代日本精神史
★ 深刻揭示日本何以在近代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了让人震惊的角色?
★分析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
★ 展示一条民族主 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
【特别推荐】
许纪霖——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与自己最为纠缠的国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邻居。从明治维新到军国主义,日本尝到了“另类普遍性”的失败,而战后的新宪法与民主实践,让日本回归到了世界主义的文明普遍性。日本的这段国家历史,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面难得的借鉴之镜。作者的这部著作从精神史的高度,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点。
刘苏里——作者以其惯有的沉静、慎思风格,给我们描画了一幅“新日本论”长卷——既是向同行先贤的致敬之文,也是对当世提出的警戒之文。在作者的论述中,日本不再是行进中的我们的简单镜像;它的崛起、疯狂、毁灭、重生,也不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由死由生的简单例证。近现代的日本,为世界,当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的路径。“新日本论”正是在“日本道路”对世界的启示中铺陈开来。
刘擎——这是一部新颖而杰出的近代日本精神史论著。它呈现出日本精神史演进中的巨大爆发力、自我冲突与纠葛、惨烈的失败以及最终的拯救,读来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同时,“分身”的隐喻敏锐地把握了日本对于中国兼具亲缘性与异己感的双重性,从而洞悉并阐明了日本精神对于探究中国之自我理解的特殊意义。最终,作者重新勘定了近代东亚历史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展现出富有启示性的世界主义视野与愿景。
施展——日本与中国在近代的各种恩怨情仇,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双方在外在身份与内在精神上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错位,几乎互为镜像般地反复出现。这部著作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它深刻而又全方位呈现出的近代日本的精神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命运及未来走向,是极有价值的。
【内容脉络】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选择日本近现代史上的若干个精神主题予以刻画和重述,诸如水户学、亚洲主义、近代超克、日本马克思主义、战后民主主义以及战后日本宪法的问题,从而揭示日本经验在思想史、政治史与文明史上的意义。对这些主题的讨论,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近代日本的变迁,更是重新认识东亚世界史变迁和探寻更为公正的世界秩序不可欠缺的视角。
hidden order: the dismantling of historical chess Board (Paperback)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海南出版社
2004
- 4
其它标题:
隐蔽的秩序
此书为中国学者吳思的一本作品集,包含了作者前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正编的大部分文章,个别文章有所修改。此外,本书亦加入了五篇其外的文章。在本书末尾制作了相关概念索引,作者将自己两个时期提出的一些术语、名词联系在了一起。目录选编说明第一编 潜规则:平民与官吏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硬伙企业第二编 潜规则:皇帝与官吏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是冤大头当贪官的理由正义的边界总要老第三编 潜规则:官吏与官吏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刘瑾潜流第四编 策略选择:官吏和平民的武库身怀利器灰牢考略庶人用暗器洋旗的价值第五编 隐身份:主体的演变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县官的隐身份白员的胜局我认出了一个小物种第六编 血酬和元规则: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匪变:血酬定律及其推想命价考略地霸发迹的历程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切换的秘密出售英雄崇祯死弯第七编 观念:营造心目中的利害理解“迷信”笑话天道官场传统的心传真实的难题与梦幻的解金庸给我们编了什么梦统论(代)血酬定律与历史弈局后记: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附录一《潜规则》自序《血酬定律》自序附录二本书关键词语解释(兼索引)
鹰爪铁布衫 (1977) [电影] 豆瓣
6.8 (24 个评分)
导演:
吴思远
演员:
黄正利
/
刘忠良
…
其它标题:
寄居侠客
/
The Invincible Armour
明朝神宗年间,黑白颠倒,朝纲混乱。刑部尚书郑重(黄正利 饰)图谋不轨,意欲谋反,然苦于兵部尚书刘天和(川原 饰)等贤良震慑,怀恨在心。为清除异己,郑设计派胡龙(李海生 饰)混入刘府,二人过招之时将刘刺杀。随后胡越墙逃跑,而举荐胡龙的朝勇将军萧如风(刘忠良 饰)则被诬为凶手拿下。
萧情知中计,趁差人不备夺路而逃,决心捉拿胡龙洗脱罪名。郑重为杀人灭口,广告天下十三省府衙捉拿,并派出功夫与萧不相上下的中军沈乐(王将 饰)一路追踪……
萧情知中计,趁差人不备夺路而逃,决心捉拿胡龙洗脱罪名。郑重为杀人灭口,广告天下十三省府衙捉拿,并派出功夫与萧不相上下的中军沈乐(王将 饰)一路追踪……
巴不得爸爸... (2009) [剧集] 豆瓣
7.9 (16 个评分)
导演:
潘嘉德
演员:
吴卓羲
/
陈锦鸿
…
楚帆(陈锦鸿 饰)和楚慈(吴卓羲 饰)俩父子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可内心所处的时代却相隔颇远。楚帆依旧怀念着过去六十年代的旧时光,怀念那个时候的人情世故;而楚慈只觉得当下依然还不够快。在烟草公司工作的楚慈可谓如鱼得水,口齿伶俐的他职位升了又升,薪水加了又加。可作为父亲的楚帆却看不过去,后来楚帆患上了老年痴呆,楚慈不得不加以照料。
阴差阳错间,楚慈竟然穿越到了父亲生活的六十年代!父子一下成为了兄弟,故事的舞台是当年的云吞面馆,还有形形色色的租户。起初颇不适应的楚慈该如何应对这突发状况,而父子俩的关系又当有何发展……
阴差阳错间,楚慈竟然穿越到了父亲生活的六十年代!父子一下成为了兄弟,故事的舞台是当年的云吞面馆,还有形形色色的租户。起初颇不适应的楚慈该如何应对这突发状况,而父子俩的关系又当有何发展……
天长地久 (1993) [电影] TMDB 豆瓣
天長地久
8.2 (9 个评分)
导演:
刘镇伟
演员:
刘德华
/
刘锦玲
…
其它标题:
Days of Tomorrow
/
天長地久
方德胜(刘德华 饰)和何宝玲(刘锦玲 饰)是同乡,亦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要好,然而,方德胜的心中怀揣着成为演员的理想,为了实现这梦想,方德胜不得不离开老家,离开何宝玲,来到大城市,奔向自己的远大前程。
一次偶然中,方德胜遇见了兰姐(吴家丽 饰),后者对方德胜十分赏识,在兰姐的推荐之下,方德胜得到了电影《天长地久》中男主角的角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片的女主角,竟然正是何宝玲。在一连串的误会之中,方德胜以为何宝玲背叛了自己,两人自此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之中,并双双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次偶然中,方德胜遇见了兰姐(吴家丽 饰),后者对方德胜十分赏识,在兰姐的推荐之下,方德胜得到了电影《天长地久》中男主角的角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片的女主角,竟然正是何宝玲。在一连串的误会之中,方德胜以为何宝玲背叛了自己,两人自此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之中,并双双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I want to explain history: Wu Si interview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吴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7
其它标题: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
陈永贵沉浮中南海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思
花城出版社
1993
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修订版后记
-------------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1993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转眼六年过去,我又读到了一些权威性的新出版物,譬如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原新华社驻大寨记者冯东书先生的《“文盲宰相”陈永贵》,等等。我发现本书第一版对陈永贵和一些事件的描写有不准确的地方,更有不充分的地方。这次有机会修订,也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这个修订本的增删修改大大小小有五六十处,以字数计,大约在两万字左右。每改动一处,我都感到离历史的真实近了一步。但是我仍然不敢宣称我写下的东西毫不失真。特别是关于陈永贵文革期间在中央活动的情况,我所依据的材料零零碎碎,几乎毫无相互印证的余地。如果有一天,有关档案材料开放了,如果那时候还有机会再版,我相信这本书还可以离历史的真实更近一些。
我当过插队知青,在山区农村当过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带领和督促社员们学过大寨。我当时很认真,但我失败了。因此,共和国的这段历史也是我个人心中的一块“病”。我的这种经历也许能帮助我理解历史,也许会妨碍我认识历史。无论如何,这种影响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注定是抹不掉的,并且会在本书的关注角度、侧重、选材、观点和笔调之中体现出来。我尽力超越这种局限,但我首先应该老老实实地把这一点告诉读者。
大概在1975年,北京农展馆举办农业学大寨的展览,我去看了。当时看到的主体内容,现在已全无记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出门时见到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放得很大,那是一群大寨农民拿着书本从夜校中走出的景象。照片上的八九位农民咧嘴笑着,头上系着白毛巾,似乎穿着黑棉袄,背后是夜校的灯火。图片说明的大意是:大寨社员白天下地生产,夜晚上夜校学习政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当时心中大动,一种很悲哀的感觉从心底翻卷上来。大寨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大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在这张照片上看到的是我自己和我们这代人的未来。那张照片中间的一位农民好象已入老年,我似乎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生命尽头的真相。我站在照片前边想,难道人的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吗?白天下地生产,晚上读报纸学文件?这就是我们奋斗终生所要争取的幸福生活吗?我不敢往下想。
我看到过无数关于大寨的照片,读到过无数关于大寨的介绍,这些信息或者模糊淡忘了,或者合乎逻辑地整理编排起来。惟有这幅二十多年前看见的照片,异常清晰地印在我的心底,不理会任何逻辑地闪烁着。
吴思
1999年1月31日于北京
-------------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1993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转眼六年过去,我又读到了一些权威性的新出版物,譬如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原新华社驻大寨记者冯东书先生的《“文盲宰相”陈永贵》,等等。我发现本书第一版对陈永贵和一些事件的描写有不准确的地方,更有不充分的地方。这次有机会修订,也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这个修订本的增删修改大大小小有五六十处,以字数计,大约在两万字左右。每改动一处,我都感到离历史的真实近了一步。但是我仍然不敢宣称我写下的东西毫不失真。特别是关于陈永贵文革期间在中央活动的情况,我所依据的材料零零碎碎,几乎毫无相互印证的余地。如果有一天,有关档案材料开放了,如果那时候还有机会再版,我相信这本书还可以离历史的真实更近一些。
我当过插队知青,在山区农村当过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带领和督促社员们学过大寨。我当时很认真,但我失败了。因此,共和国的这段历史也是我个人心中的一块“病”。我的这种经历也许能帮助我理解历史,也许会妨碍我认识历史。无论如何,这种影响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注定是抹不掉的,并且会在本书的关注角度、侧重、选材、观点和笔调之中体现出来。我尽力超越这种局限,但我首先应该老老实实地把这一点告诉读者。
大概在1975年,北京农展馆举办农业学大寨的展览,我去看了。当时看到的主体内容,现在已全无记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出门时见到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放得很大,那是一群大寨农民拿着书本从夜校中走出的景象。照片上的八九位农民咧嘴笑着,头上系着白毛巾,似乎穿着黑棉袄,背后是夜校的灯火。图片说明的大意是:大寨社员白天下地生产,夜晚上夜校学习政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当时心中大动,一种很悲哀的感觉从心底翻卷上来。大寨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大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在这张照片上看到的是我自己和我们这代人的未来。那张照片中间的一位农民好象已入老年,我似乎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生命尽头的真相。我站在照片前边想,难道人的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吗?白天下地生产,晚上读报纸学文件?这就是我们奋斗终生所要争取的幸福生活吗?我不敢往下想。
我看到过无数关于大寨的照片,读到过无数关于大寨的介绍,这些信息或者模糊淡忘了,或者合乎逻辑地整理编排起来。惟有这幅二十多年前看见的照片,异常清晰地印在我的心底,不理会任何逻辑地闪烁着。
吴思
1999年1月31日于北京
南北醉拳 (1979) [电影] 豆瓣
导演:
袁和平
演员:
袁小田
/
黄正利
…
其它标题:
南醉拳北醉拳
/
Dance of the Drunk Mantis
…
享誉武林的醉拳分南北两派。北派代表人物是沧州的千醉翁,他将醉拳和螳螂拳相结合,创出一套新的拳法——“醉螳螂”。千醉翁为人心狠手辣,他苦练创新的目的并非强身健体除暴安良,沿袭武学精神,而是想要称霸武林。为了证明北醉拳的功力天下第一,千醉翁带着徒弟来到南方寻找南醉拳苏花子一决高下。
但苏花子整年云游在外,神龙见首不见尾,要想找到他并非易事。恰巧此刻苏花子刚好回到家中,见到了老伴收养的义子苏蒙。苏蒙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一心想向苏花子学习醉拳。但苏花子见他并非习武奇才,不愿传授。为了磨练苏蒙,苏花子使出许多奇怪的训练招数让苏蒙苦不堪言。苏蒙认为苏花子不喜欢自己,便不辞而别到酒楼中当起了伙计。
苏蒙遇到了住在酒楼里的千醉翁,并被他的徒弟侮辱。苏蒙回到家中把此事转告苏花子,苏花子明白千醉翁的来意,便来到酒楼与千醉翁比武,被千醉翁的“醉螳螂”打成重伤。
苏蒙在为苏花子抓药途中遇到了苏花子的师弟病君,并开始瞒着苏花子和病君学习拳法。经过病君的指点,苏蒙在练习醉拳的基础上,加入了病拳的精髓,经过刻苦练习,苏蒙的拳法有了显著提高。
苏花子病情好转,他感觉到苏蒙每日早出晚归必定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他,于是跟踪苏蒙想探个究竟。但刚到病君家门外,便遇到了想要来斩草除根的千醉翁,两人再次过招,苏花子仍不敌千醉翁,艰难应战。此时苏蒙及时出现,他和千醉翁摆开阵势,面对千醉翁的独门武功醉螳螂,苏蒙将病拳和醉拳结合并发挥到极致,战胜了千醉翁。苏蒙终于扬眉吐气,学有所成。
但苏花子整年云游在外,神龙见首不见尾,要想找到他并非易事。恰巧此刻苏花子刚好回到家中,见到了老伴收养的义子苏蒙。苏蒙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一心想向苏花子学习醉拳。但苏花子见他并非习武奇才,不愿传授。为了磨练苏蒙,苏花子使出许多奇怪的训练招数让苏蒙苦不堪言。苏蒙认为苏花子不喜欢自己,便不辞而别到酒楼中当起了伙计。
苏蒙遇到了住在酒楼里的千醉翁,并被他的徒弟侮辱。苏蒙回到家中把此事转告苏花子,苏花子明白千醉翁的来意,便来到酒楼与千醉翁比武,被千醉翁的“醉螳螂”打成重伤。
苏蒙在为苏花子抓药途中遇到了苏花子的师弟病君,并开始瞒着苏花子和病君学习拳法。经过病君的指点,苏蒙在练习醉拳的基础上,加入了病拳的精髓,经过刻苦练习,苏蒙的拳法有了显著提高。
苏花子病情好转,他感觉到苏蒙每日早出晚归必定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他,于是跟踪苏蒙想探个究竟。但刚到病君家门外,便遇到了想要来斩草除根的千醉翁,两人再次过招,苏花子仍不敌千醉翁,艰难应战。此时苏蒙及时出现,他和千醉翁摆开阵势,面对千醉翁的独门武功醉螳螂,苏蒙将病拳和醉拳结合并发挥到极致,战胜了千醉翁。苏蒙终于扬眉吐气,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