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埃里希 雷马克”
全部 | 书籍 (4)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西线无战事 [图书] 豆瓣
Im Westen nichts Neues
9.2 (41 个评分) 作者: [德] 雷马克 译者: 朱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
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德国国内仍沉浸在对于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士兵们在前线所受的灾难,他和从前的生活已完全脱节,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此时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西线无战事 [图书] 豆瓣
Im Westen nichts Neues
8.8 (13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译者: 李清华 译林出版社 2001 - 6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学们在“爱国主义”口号的煽动下应征入伍,在前线绞肉机一般的阵地战中厮杀。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崩塌了,对生活的热情崩塌了,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残肢、碎肉、脑浆和毒气。活生生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阵亡,战场成为一个个无名士兵的坟茔。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无泪的悲哀。最后,就在和平即将到来之前的一个宁静的秋日,主人公在前线阵亡。对战争的忠实还原及反思,使《西线无战事》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不朽名篇。
里斯本之夜 [图书] 豆瓣
Die Nacht von Lissabon
9.1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雷马克 译者: 朱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6
1942年,葡萄牙里斯本聚集了许多等待前往美国的流亡者。一天深夜,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码头相遇。一人因没有船票而徘徊,另一人愿意送出自己的两张船票,条件是对方要听他倾诉至天明,故事就此展开。
送出船票的是德国人约瑟夫·施瓦茨,他因反对纳粹政权,被他做盖世太保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后逃出德国,却冒险回国探望妻子海伦。海伦决定和约瑟夫一同离开德国。他们辗转瑞士、法国、西班牙,经过数次分离与重聚,逃过种种追捕与监禁,终于到达了里斯本,却在最后关头不能登船去往“应许之地”了……约瑟夫和海伦的逃亡之路是一首“由恐怖、喜剧、逃跑、官僚政治、绝望和爱情组成的史诗”。
爱与死的年代 [图书] 豆瓣
Zeit zu leben und Zeit zu sterben
8.2 (6 个评分) 作者: [德] 雷马克 译者: 朱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3
☆20世纪顶尖小说家,拥有读者最多的德语作家之一。
☆茨威格、君特•格拉斯推崇的大师,林语堂、巴金鼎力推荐,影响鲍勃迪伦、王朔的经典名家。
☆雷马克笔下的东线战场故事,世纪经典,名家译本,绝版60年重新面世。
☆1945年,那时还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多久。从前线到后方,处处是轰炸、弹坑和死亡。这场注定要幻灭的爱情,是救赎还是深渊?活着、相爱,于我们而言已是不可思议的奇遇。
--------------
恩斯特•格雷贝尔是一名德国士兵,他所在的部队从法国到北非曾经战无不胜,但在1944年的苏联战场上,他们却遭遇了寒冷与失败。在苏联前线待了多年的格雷贝尔终于幸运地获得了三周假期,满心欢喜的他辗转回到后方,但所看到的却是和前线一样被炸毁的建筑、同样的成堆的尸体。他家的房子早被炸毁,父母也不知所踪。在四下探听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无辜者带来的灾难,惨烈的的死亡成为了生活的日常,而比轰炸更糟糕的是在纳粹的恐怖统治下,告密成风,没有人敢公开谈论任何事情。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重识了童年时代的旧友伊丽莎白,她的父亲因政治问题被关进集中营,她自己的生活受到纳粹党员利泽尔太太的监视。两个孤独无依的年轻人成为了彼此的慰藉,随即陷入爱河并迅速登记结婚,除了时常被空袭打扰之外,两人的生活也算幸福。很快,带着牵挂与慰藉的格雷贝尔重新回到前线,战况依旧令人绝望,德军还在不断后撤,经历了爱情洗礼的格雷贝尔更加痛恨纳粹蛊惑人心的残酷的统治,厌倦了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战争,厌倦了自己像野兽一样活着,麻木地杀人,麻木地被仇恨。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鼓起勇气开枪打死了笃信德国必胜的党卫队员施丹勃雷纳,放走了苏联俘虏,而他自己也静悄悄地死在了苏联游击队员枪口之下。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