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学科”
全部 | 书籍 (224)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世界的苦难 [图书] 豆瓣
La Misère du monde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1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最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图书] 豆瓣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9.1 (3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 石冲白 商务印书馆 1982 - 11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这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本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可以说,本书是研究作者哲学思想的必备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图书] 豆瓣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2nd edition)
9.7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古典传统 [图书] 豆瓣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 Greek and Roman Influences on Western Literature
9.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吉尔伯特·海厄特(Gilbert Highet) 译者: 王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0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联合推荐
比较文学领域、古典文化接受史领域里程碑式著作
一部紧扣主脉、细节饱满、层次丰富的西方文学史
【推荐】
海厄特的大著是一部地道的欧洲文学史,它当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欧洲文明,但在我看来,这部出色的著作其实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明。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
我希望海厄特的中国读者通过这本著作,让“我们”的文化也“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思想生活的重要性……和唯一不朽的财富:灵魂”。
——雷立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海厄特不太可能把我看做他的天命读者,但在《古典传统》出版六十年后重读本书时,书中在记录古典作品对西方文学之影响时的出色编排和细节仍让我像当年一样钦佩。我与海厄特只有一面之缘,但暮年的我仍然对他的学识和热情心存感激。他的书仍然活着,并将继续活下去。
——哈罗德·布鲁姆,耶鲁大学斯特林人文学讲座教授
重读海厄特的《古典传统》,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它的魔力。与库尔提乌斯的《欧洲文学与拉丁语中世纪》一样,本书是古典学在20世纪中叶那个特定时代的一座丰碑,它饱含人文精神,立足保守态度,致力于复原遭遇纳粹暴行后显得分崩离析的西方文明。广博的内容和宏大的概览赋予了其力量。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特聘人文学讲座教授
自六十多年前海厄特的著作第一次出版后,它仍是希腊罗马文学在后世的全部故事的最佳单卷本指南。《古典传统》充分展现了这段千年历史的复杂性:海厄特不仅描绘了古典著作如何塑造了后世的读者,还告诉了我们中世纪及现代的作者如何利用古典元素创作出自己的独特作品。博学、妙语频出、恪守人文主义,海厄特的著作既全面又好读。
——安东尼·格拉夫敦,普林斯顿大学亨利·普特南校级特聘历史学讲座教授
【编辑推荐】
⊙ 本书出版以来60多年间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与日语,早已奠定了学术经典的地位。
⊙ 本书勾勒了古典传统影响西欧和美国文学的主要途径,范围宽广;重要作家和作品被放在与古典文化的关系下进行检视,具有其他文学史难以企及的深度。
⊙ 全书语言博雅晓畅,没有当代文学评论的学术黑话,稍具文学史常识即可顺利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陆续被翻译为多种欧洲语言及日语,是比较文学领域赫拉克勒斯式的壮举,也是古典文化接受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的主旨是勾勒希腊语和拉丁语传统影响西欧与美国文学的主要途径。以此为线索,作者带领读者对西方文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全书自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衰亡和日耳曼蛮族文学在“黑暗时代”破土而生写起,描绘了直到20世纪初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涉及众多的人物与主题。书中谈到了奥维德对法国中世纪文学的影响、乔叟对维吉尔和西塞罗的借鉴、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文学与“异教”文学对抗、巴洛克时期对塞内卡的模仿及讽刺作品的重生,经过革命时代灿若星河的天才,最终落脚在现代主义的诞生和成型。
全书以博雅晓畅的语言写成,没有现代文学批评中充斥着的学术黑话,作者以轻柔而富有魅力的语调,将贯穿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核心主线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也许不是面面俱到的文学史,却是一部紧扣主脉、细节饱满、层次丰富的立体的文学史。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
9.1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Daniel T. Willingham 译者: 赵萌 / 朱永新(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 5
本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等等。
本书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伊始关于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作者指出,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尸体变化图鉴 [图书] 豆瓣
法医尸变图鉴
8.6 (32 个评分) 作者: 陈禄仕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7 - 10
尸体变化图鉴》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成果。
《尸体变化图鉴》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尸体的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出死者死后经过时间(死亡时间)。
《尸体变化图鉴》内容翔实丰富,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及数据,确立了一些尸体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观察方法及判断标准,对法医工作者和相关学科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尸体变化图鉴》具有适用性、创新性,可以说《尸体变化图鉴》的问世对我国法医学的发展是一突出贡献。
牛奶可乐经济学 [图书] 豆瓣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
7.4 (69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弗兰克 译者: 闾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9.4 (34 个评分) 作者: 陈海涛 / 陈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1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Political Philosophy
8.6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 Smith) 译者: 贺晴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1 其它标题: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名家推荐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兼具教师与学者的卓越品质,循循善诱地引领读者,深入到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他的讲解格外清晰生动,但不失深刻与丰富;他呈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却保持着中肯开放的对话气质。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哲学课程最为理想的读本之一,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读完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会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
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本书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重要主题。
落脚现实,生动幽默 作者非常善于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阐述深奥的政治哲学原理,并且以美国作为民主社会的典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民主政 体的利弊。
◎内容简介
应该由谁进行统治?为什么我应该遵守法律?应该如何控制冲突?公民和政治家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自由与权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它们是所有社会都曾面临的永恒难题。今天,我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样发问,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和托克维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些著作就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
在这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斯密什教授通过细致讲解这门学科的伟大经典,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广阔领域。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刻画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难题,斯密什教授将向我们展示,尽管我们不会通盘接受他们的答案,但他们总是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出问题。只有透过昔日最严肃的思想家的视角,我们自己对当下的关切才是可以理解的。
病玫瑰 [图书] 豆瓣
The Sick Rose: Disease and the Art of Medical Illustration
9.1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巴奈特 译者: 郭腾杰 理想国丨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9 - 7
安能无恙!10种流行疾病挑战你的“审美底线”
豆瓣评分9.4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推荐
◎内容简介
《病玫瑰》的书名源自威廉•布莱克的同名诗作。书中收录了自18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354幅珍贵医学绘画,集中展现了前彩色摄影时代医学图像的科学与艺术成就,更是回顾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类疾病抗争史。医学史学者巴奈特整理出10种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流行病科学绘画,结合历史地图、信息图表,以及当代的个案笔记,揭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在工业革命的波涛汹涌和文艺运动的五彩纷呈面前,对疾病、痛苦,乃至死亡的恐惧与痴迷。
书中收录的医学绘画均来自珍贵的医学典籍,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不是猎奇性的展览,而是强调绘画背后所包含的那些复杂情绪(同情、厌恶、冷漠,等等),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幸灾乐祸”。某种意义上,《病玫瑰》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了上个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医学伦理和对疾病的非道德评价。
◎编辑推荐
医学与艺术跨界之作。354幅医学绘画,既是前彩色摄影时代对疾病的忠实记录,也是浪漫主义与写实艺术交织出的病态美学。
10种疾病,10个人类抗争恶疾的故事。天花、癌症、性病……禁忌、黑暗、曲折……与战胜病魔一样艰辛的,是克服痛苦与厌恶的情感交杂。
荣获2014年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专色布脊精装,雅黑漆片烫印,与原版同厂共版印刷。
◎图书推荐
如果说医学插画的命运,同所有医学图书和文献一样,终将被更新更好的出版形态所取代,《病玫瑰》或许会作为纸书得以延续。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每一个人,无论你喜爱艺术、医学还是历史,或者只是对拥有并维持一副躯体而感到精疲力竭。
——《柳叶刀》(The Lancet)
不惜在一些令人厌恶的细节上下足功夫,但血腥文字与图片背后,是真实的生命和死亡……本书是一份交互辩证、庄严肃然的最高艺术图像集。
——《泰晤士报》(The Times)
这本图集里有各种脓液和增生物,还布满皮疹和面疱。医学史学家理查德·巴奈特已证明自己能在这满布死亡氛围的领域中充任活泼的导游……这是一本对人体有兴趣的艺术家必备的藏书。
——《版画家》季刊(Printmaking Today)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图书] 豆瓣
Psychology: Core Concepts, 5th Edition
8.8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津巴多 / [美] 罗伯特·约翰逊 译者: 王佳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厚粲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 芝加哥大学 终身教授 奚恺元 专文推荐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协会(APA)前主席
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
连续15年成为最畅销的普通心理学教材
被哈佛大学等近300所国际知名大学广泛采用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Psychology: the Core Concepts)已连续五版成为最畅销的心理学教材。它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写作设计和安排,如“生活中的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亲自实践”等板块,阐述了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给予学生掌握心理学导论的激励与工具。
主要特色:
正如这本心理学的副标题“核心概念”所提及的一样,作者聚焦于大多数老师所认同的那些心理学核心概念——而这些概念对学生学习心理学导论往往又是最重要的,同时又把那些与心理学核心概念毫无关联的内容摒弃,从而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核心科学原理。
每章中的关键问题会激发你想象本章或这一部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即核心概念。实际上,核心概念往往给这些问题提供了简单的答案,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这个错综复杂的庞大画面。围绕“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设计的章末知识总结是旨在帮助学生简要地回顾该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强化所学知识。
各章每个部分末尾为学生设计了理解测试题。这些测试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了每章相关部分的主要内容
亲自实践:这些参与型的活动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都取自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其中包括确定视觉盲点的位置,演示心理定势,确定工作记忆的容量,确定个人的控制源,应对智商测试,以及演示令人惊讶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所涉及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本教材在各章每个主要部分的末尾都会介绍相关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在每一章的末尾,将会告诉学生如何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学好心理学。
连接箭头:本书还有另一个特点:如果某章涉及其他章节的重要内容,那么就会在页边空白处用箭头标明该内容在其他章节中的位置,以供学生参考。箭头下的参考信息不但可以告诉学生本书其他部分还有哪些相关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点的脉络,让他们感到心理学的知识点往往是密切联系的。
文化和性别:几乎每章都会有一个与文化或性别相关的概念。作者并不想在一些角落里把这些话题随意带过,而是将它们完全整合在课文之中。
推荐书籍和视频:在每章章末都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推荐图书,其中既有非常经典之作,也有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作者还推荐了一些电影,这些与本章内容丝丝入扣的电影——其中不乏欧美大片——不仅可以为读者带来精彩的视觉享受,而且还能从影片中学习到心理学知识。
与其他心理学教材相比:
本书的一大优势就是作者。津巴多教授的名字会出现在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中,他对于心理学研究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津巴多还讲述了自己在斯坦福读研究生时的一些有趣研究经历。并且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于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无疑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本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参与性强。你可以看到,厚厚的一本书可以浓缩为几十个问答,即“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章末尾的“推荐书籍和视频资料”这部分,虽然书中列出的书籍学生不太容易读到,但是列出的大部分影片还是能够找到的。所以,在阅读这本教材的一大乐趣就是按图索骥,观看作者推荐的一些电影。这些电影不但精彩,而且与相关章节的主题丝丝入扣。看电影学心理学一定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
亲密关系 [图书] 豆瓣
Intimate Relationships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莎伦·布雷姆 / 丹尼尔·珀尔曼 译者: 郭辉 / 肖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 10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代码大全(第2版)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Code Complete
9.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夫·迈克康奈尔 译者: 金戈 / 汤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 3
第2版的《代码大全》是著名IT畅销书作者史蒂夫·迈克康奈尔11年前的经典著作的全新演绎:第2版不是第一版的简单修订增补,而是完全进行了重写;增加了很多与时俱进的内容。这也是一本完整的软件构建手册,涵盖了软件构建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它从软件质量和编程思想等方面论述了软件构建的各个问题,并详细论述了紧跟潮流的新技术、高屋建瓴的观点、通用的概念,还含有丰富而典型的程序示例。这本书中所论述的技术不仅填补了初级与高级编程技术之间的空白,而且也为程序员们提供了一个有关编程技巧的信息来源。这本书对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技术带头人、自学的程序员及几乎不懂太多编程技巧的学生们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无论是什么背景的读者,阅读这本书都有助于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地写出更好的程序。
王国与权力 [图书] 豆瓣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Institution That Influences the World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盖伊·特立斯 译者: 张峰 / 唐霄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 掘地三尺深挖《纽约时报》内幕
每个名字、场景、故事,句句属实
每一天,从早上的新闻,到晚上的热帖,所有这些信息和咨询,全由记者报道,再由编辑打磨挑选。是他们的“创造”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谈论什么。
《纽约时报》是所有媒体中公认最可靠的历史记录者,它报道的就是事实。从地方小报到世界自由主义阵营的旗帜,哪些人为它奠基,为它添砖加瓦?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的人。
他们全力报导今天,截稿时间一过,该跳舞跳舞,该赛马赛马。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野心家、投机客和享乐家。
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第一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
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最权威细致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什么是数学 [图书] 豆瓣
What Is Mathematic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to Ideas And Methods,Second Edition
9.2 (12 个评分) 作者: R•柯朗 / H•罗宾 译者: 左平 / 张饴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它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或是愿意作数学思考者都可以阅读本书。特别对中学数学教师、大学生和高中生,本书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亚洲教父 [图书] 豆瓣
Asian godfathers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史塔威尔 译者: 史钰军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7
《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披露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超级富豪们并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详细阐释了包括印尼苏哈托家族、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在内的东南亚豪门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的。
对李嘉诚、何鸿燊、谢国民、林梧桐、陈永栽等香港、东南亚商业巨贾的发迹史和生意经均有详细的介绍。
主导东南亚商界的精明华人大亨创造了该地区的经济奇迹,对吗?错!事实上,上述经济增长和复苏都是由平凡的出口行业推动的,而非这些大亨。史塔威尔得出结论:“教父们更多的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而不是推动者。”《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披露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超级富豪们并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详细阐释了包括印尼苏哈托家族、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在内的东南亚豪门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的。作者反驳风行的“文化论”,指出东南亚富豪普遍是华人后裔或有华人血统,与传统儒家文化无关。正像作者所指出的,《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不是为了“揭丑”,而是为了激发读者思考,从而探索一条使亚洲保持持久的平衡发展的道路。
编程珠玑 [图书] 豆瓣
Programming Pearls
9.3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Jon Bentley 译者: 黄倩 / 钱丽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是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经典名著。书的内容围绕程序设计人员面对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展开。作者Jon Bentley 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引导读者理解这些问题并学会解决方法,而这些正是程序员实际编程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本书的特色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有趣而又颇具指导意义的程序,对实用程序设计技巧及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透彻而睿智的描述,为复杂的编程问题提供了清晰而完备的解决思路。本书对各个层次的程序员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多年以来,当程序员们推选出最心爱的计算机图书时,《编程珠玑》总是位列前列。正如自然界里珍珠出自细沙对牡蛎的磨砺,计算机科学大师Jon Bentley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从磨砺程序员的实际问题中凝结出一篇篇不朽的编程“珠玑”,成为世界计算机界名刊《ACM通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专栏,最终结集为两部不朽的计算机科学经典名著,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程序员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本书为第一卷,主要讨论计算机科学中最本质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和高效地实现算法。..
在书中,作者选取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编程和算法问题,生动描绘了历史上众大师们在探索解决方案中发生的轶事、走过的弯路和不断精益求精的历程,引导读者像真正的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那样富于创新性地思考,并透彻阐述和总结了许多独特而精妙的设计原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实用程序设计技巧。解决方案的代码均以C/C++语言编写,不仅有趣,而且有很大的实战示范意义。每章后所附习题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书末给出了简洁的解答。...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图书] 豆瓣
Psychology and Life
9.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11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第一品牌书,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 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 版中译本在国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 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 世纪50 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迄今已修订19 次。每次修订既力图反映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也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本书译自英文原版《心理学与生活》第19 版,较之第16 版已经有了大幅的修订,全书精简为16 章,更新了数十万字和1 000 多篇参考文献,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同时,此次在译文上也进行了精心修订。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首选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选择《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的九大理由:
1.经典理论与最新研究发现的完美结合。与第16版相比,增加了1000余处最新的研究资料,新增和更新内容超过60万字,新增专栏“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近十年来心理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最新最全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之中。
2.心理学基础教材领导品牌。《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学等美国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3.世界级的、绝搭的作者团队。开创《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于世,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被公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认知革命”无疑是当代心理学的主流,而擅长认知心理学的理查德•格里格的加入则是对津巴多社会心理学专长的重要补充。
4.顶级的译者团队。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新版在译文上进行了精心修订。
5.豪华的编辑团队。六位编辑都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四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两位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系,专业功底扎实。怀着对经典的敬畏,对读者的负责,沉下心来,“用心雕刻”,在第16版中译本的基础上,翻译和编校质量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6.权威学术机构推荐。本书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普通心理学的首选引进版教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高校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用教材或首推参考读物。
7.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首选读物。
8.读者好评如潮。2003年《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首次在国内出版中译本,十年来累计发行50余万册。《心理学与生活》在豆瓣上的近万条评价中一半以上为五星,还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大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9.设计印制精美。单栏留白,图文并茂,铜版彩印,护封精装,带给你不逊原版的阅读体验。
结构是什么 [图书] 豆瓣
Structures: Or Why Things Don’t Fall Down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J.E.戈登(J.E.Gordon) 译者: 李轻舟 / 审校:刘新宇 中信出版社·鹦鹉螺 2019 - 8
★ 埃隆•马斯克14本推荐读物之一,“这是一本关于结构设计的非常好的入门书。”
★ 畅销40余年经典著作,国内首次引进。
★美亚分类榜前十。
★业内资深工程师审校。
★入选中学和大学教材,业内口碑高,专业人士必读经典书目。
-
--------------------------------------------------------------------------------------
-
为什么一座吊桥即便开通了八条车道也不至于倒塌?为什么堤坝可以阻拦或释放巨大的水量?为什么希腊人在晚上会将马车轮子卸下来?为什么人类会腰痛?为什么鸟类有羽毛?摩天大楼和袋鼠的设计有什么原理?本书将帮你理解伟大建筑的巧夺天工之处,并探究历史上诸多灾难性事故的背后原因。
-
结构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植物或动物,还是高楼大厦、桥梁等设计都要承受一定的机械力度,使其不易被折断或倒塌。所以,每个事物都包含一种结构。
-
当我们思考结构的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为什么建筑物和桥梁不会坍塌,为什么机器和飞机不会解体,也要考虑虫子为何长成那种形态,以及蝙蝠为什么能飞过玫瑰花丛而翅膀完好无损。
-
这是一本发现结构的原理、生动解释结构的基本特性的趣味读物,它将为你揭开关于结构力学的许多好玩的谜题。作者摒弃了工程师惯用的让人不知所云的技术术语,用浅显、幽默的语言为读者解释了结构的有趣原理,分析了不同结构的特性,并告诉我们,生物的生存需求和人类的设计需求影响了这些结构的发展,自然、科技、生活中存在的结构都有其各自的道理。
算法导论(原书第2版)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9.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Thomas H.Cormen / Charles E.Leiserson 译者: 潘金贵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9
这本书深入浅出,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算法。对每一个算法的分析既易于理解又十分有趣,并保持了数学严谨性。本书的设计目标全面,适用于多种用途。涵盖的内容有:算法在计算中的作用,概率分析和随机算法的介绍。书中专门讨论了线性规划,介绍了动态规划的两个应用,随机化和线性规划技术的近似算法等,还有有关递归求解、快速排序中用到的划分方法与期望线性时间顺序统计算法,以及对贪心算法元素的讨论。此书还介绍了对强连通子图算法正确性的证明,对哈密顿回路和子集求和问题的NP完全性的证明等内容。全书提供了900多个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及叙述较为详细的实例研究。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