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心理学书”
全部 | 书籍 (447)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被讨厌的勇气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49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存在主义咖啡馆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Freedom,Being,and Apricot Cocktails
8.6 (17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莎拉·贝克韦尔 译者: 沈敏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2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娱乐至死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8.2 (2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尼尔·波兹曼 译者: 章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无声告白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8.0 (384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绮诗 译者: 孙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7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一部温柔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纽约》

在这本书中,伍绮诗深入地谱写和揭晓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这些隐藏已久,安静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种族和性别等议题的探讨,慢慢地带领读者见识到伍绮诗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胜,直至读到最后一页,深深的触动仍在心间回荡。伍绮诗的首部小说,情感复杂,仿佛一股吸引人的强劲水流,拖着你随着急流向前,直到抵达最后的秘密。
——《科克斯书评》

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洛杉矶时报》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确!围绕身份焦虑和巨大悲恸,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开了故事……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
——《波士顿环球报》

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生为女儿们的书中女性来说,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是人生中的第一道课题。
——《Vogue》

我对《无声告白》爱不释手……伍绮诗的笔触细腻、观察敏锐,对李家每一位成员的描摹,对他们种族差异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寻杀害家中二女莉迪亚真凶的线索,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都让我紧扣心弦。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一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作者乌文•阿克潘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对这个混种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绮诗的这部处女作,张力十足,余味久久不散。
——《娱乐周刊》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书道》

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伍绮诗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永远无法消弭。
——《旧金山记事报》

读完了还久久沉浸在故事里面。16岁少女的死亡让她的家人们开始怀疑——她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处女作让人想起了《可爱的骨头》。
——《嘉人》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

冷静,激烈……这个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苏里人》

伍绮诗极有技巧,她将这个悲剧的每个微小线头都捡拾了起来,顺着这些线头,牵出了很多秘密,诸多真相纷至沓来,酸楚而最终令人振奋。
——《娱乐周刊》编辑评论语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的第一个章节有些阅读难度,一个家庭的大女儿死了,这个情节,对那些追逐快感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而紧凑的各种转折——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彼此都深藏着太多从未诉说的秘密。这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一本小说。
——美国《大观》杂志
少有人走的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8.0 (23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科特·派克 译者: 于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 1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9.3 (54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隆 译者: 黄峥 / 张怡玲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社会心理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ocial Psychology
9.3 (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戴维·迈尔斯 / 周晓虹 译者: 张智勇 / 乐国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 1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自控力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Willpower Instinct:How Self-control Works,Why it Matters,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8.0 (166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 王岑卉 文化发展出版社(原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 - 8
《自控力》内容简介: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海报:
利维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Leviathan
8.8 (3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霍布斯 译者: 黎思复 / 黎廷弼 商务印书馆 1985 - 9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腐朽 ,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地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图书] 豆瓣
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8.8 (46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伯恩斯 译者: 李亚萍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1
你是否总感到焦虑、抑郁、内疚、自卑、孤独、挫折、易怒、躁狂?总感到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致索然?心中 盘踞着悲观绝望,痛苦难熬,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你很想让自己更理性更开心,但你拖拉,觉得生活没劲;你发现自己习惯逃避;你有严重完美主义倾向,常不满意自己;你想摆脱抑郁却无助无望更抑郁。你该怎么办? 请牢记,思维决定情绪。错误扭曲的认知,则导致抑郁情绪。
戴维·伯恩斯博士是世界主流认知疗法最重要的发展者之一,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自助书籍作家,他的著作《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连续多年位于自助书籍畅销榜第1名,全球销售超过500万册,也是美国、加拿大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最常“开药方”给抑郁症患者的书籍,带给无数抑郁症患者福音。《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最新完整版)》将是一套治疗体系,更是一整组的工具,向读者展示了快速、有效地克服日常不良情绪的治疗技术,从而战胜抑郁。
4周左右的系统化的自我阅读和练习治疗体系。你会注意到书中不断要求你边阅读,边拿起笔做测试、做练习,请静心对待,你是在逐渐谙习一些特别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技巧,以帮助你战胜不良情绪,如忧郁、焦虑、悲伤、挫折、内疚、紧张、羞愧、自卑、孤独。22个简单有效的原则和技巧。深挖抑郁背后的情绪根源,学会掌控日常摇摆不定的不良情绪和自我否定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安全渡过生命中的每个低谷,让每个人的心灵天空清新明朗。
原生家庭 [图书] 豆瓣
Toxic Parents
8.3 (102 个评分)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克雷格·巴克 译者: 黄姝 / 王婷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 - 5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运气的诱饵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
8.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娜塔莎·道·舒尔 译者: 李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12
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
·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机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内灯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会员追踪技术乃至急救措施……
·背负着生活压力、身心病痛、情感变故的赌博者,为何又如何一步步深陷赌博机营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哪怕他们就是赌场雇员甚至赌博机设计师;
·一个个原子化现代个体在“全权为自己负责”的无尽重压下,面对购物、运动、聊天、刷剧、烟酒、药物、加班等万事万物时,都可能无力抵抗诱惑,而戒赌的方法和陷入赌瘾的途径,乃是同一条路……
雪人 [图书] 豆瓣
Snømannen
7.7 (17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4
初雪的夜晚,小男孩从噩梦中醒来,惊觉妈妈不见踪影,院子里凭空出现一个不知是谁堆起的雪人。他当圣诞礼物送给妈妈的粉色围巾,就围在雪人的脖子上,一排由黑色卵石组成的眼睛和嘴巴在月光下闪烁,雪人凝视着屋子,仿佛在微笑……一封署名“雪人”的匿名信,开启了警探哈利·霍勒对新近女性失踪案的调查,观察力敏锐、又略显神秘的女警卡翠娜也加入了调查小组。接连失踪的那些女人似乎有着奇怪的共同点。是什么隐秘的动机在驱使罪犯连续作案?以“雪人”为杀人记号的冷血犯人究竟是谁?总是徘徊在酒醉与清醒之间的哈利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案情,越来越无法自拔,几欲疯狂。就在他即将揭开“雪人”真面目的当口,前女友萝凯也被卷入这场致命的追缉。哈利必须牺牲自己,才能救回爱人……
身份的焦虑 [图书] 豆瓣
Status Anxiety
7.4 (9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心理学与生活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8 (4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10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拖延心理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
8.0 (108 个评分) 作者: [美] 简·博克(Jane B. Burka) / [美] 莱诺拉·袁(Lenora M. Yuen) 译者: 蒋永强 / 陆正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脑髓地狱 [图书] 豆瓣
ドグラ・マグラ
7.3 (100 个评分) 作者: [日] 梦野久作 译者: 林敏生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1926年11月20日,住院在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科的第七号病房楼的某一呆子青年,突然随着病房中的挂钟的“嘀嗒嘀嗒声”的节奏而恢复了意识。不过,他自己的姓名和经历一切都回想不起来。然而从邻近的病房中传来了一位少女的悲痛喊叫声“哥,哥哥——是我——我是哥哥的未婚妻,你想起来了吗?”据说有位住在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院的患者——若林教授,为了让呆子青年回想自己的过去,把他带到狂人医院的标本室。在那儿,找到了二份资料,一份是《幻术》的狂人日记,另一份是在一个月以前自杀的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呆子青年拒绝阅读《幻术》,而开始读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它的第一编资料是《疯子地狱异端邪说祭文——一名犯人的黑暗时代》,这是由正木博士扮演唱的《奇妙楼的众多孩儿》歌,歌中隐含著揭露精神病员和精神病院的黑暗面。第二篇是《狂人大解放治疗室》以正木博士提出“人类都是疯子”观点,建议进行精神病研究治疗办法(这种思维在1975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飞越疯人院》很相似)。接著又提出“侦探小说绝不是用脑子想出来的”,“头脑不是来思考问题的,而是交换的介质(就象电信局的功能)人的全身每个细胞,才是思考问题的来源”。接下来又提出了“胎儿的梦”,胎儿在母亲胎内是从单细胞式微生物进化到人的形态。当形成人的形态时,都是直接从父母那儿得到的各种复杂的罪孽,遗传给自己而所做的恶梦……
心流 [图书] 豆瓣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7.5 (71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 张定绮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1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身体从未忘记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8.8 (40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范德考克) 译者: 李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是一部杰作。作者充满感情和同理心的深入视角,令人深信今后对心理创伤幸存者的治疗会日益人性化,极大地拓展了自我调控和疗愈的方式,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创伤及其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创新。作者范德考克通过充分呈现他人工作中令人信服的证据,连同他自己的开拓性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证实了身体会记录创伤的经历。除此之外,他开发了一套借助瑜伽、运动和戏剧表演的方法,巧妙地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这个新鲜观点是美好和令人欢迎的,并为心理治疗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煤气灯效应 [图书] 豆瓣
The Gaslight Effect :How to Spot and Survive the Hidden Manipulation Others Use to Control Your Life
7.0 (65 个评分) 作者: [美]罗宾·斯特恩 译者: 刘彦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6
【编辑推荐】
★中国大陆引进首部完整分析“煤气灯操控”的重量级经典心理学作品。
★煤气灯操纵的本质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因此它被称为“煤气灯探戈”。它表现为情感虐待、情感操纵、PUA……
★全面解读婚姻、职场、家庭中无所不在的精神操控,6点计划、5种方法 教你快速识别并摆脱毒性关系。
★作者具有权威背景。美国耶鲁大学情商中心联合创始人、心理分析师,罗宾·斯特恩博士奠基之作。30年实践经验大公开;出版10年,依旧经典。
★这本书帮助不计其数的人找回了自尊和力量。
★“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1944年美国上映的一部知名老电影《煤气灯下》,该片主要讲述了钢琴师安东作为丈夫,通过不断对妻子宝拉进行精神操控从而使其发疯,以霸占其所继承的财产的故事。
★心理学界知名作者和国际媒体力荐。中信畅销书《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重磅推荐。国际媒体包括《今日心理学》、《赫芬顿邮报》、时代网、《华盛顿邮报》、《国会山报》和《哈佛商业评论》等。
————————————————————————————————
【内容提要】
你努力改变自己,希望成为好伴侣、好员工、好儿女,却始终无法获得肯定。
也许这不是因为你还不够好,而是你无意识地被操控了……
你对自己的看法往往来自周围人的评价?你是否总在向父母、伴侣和领导道歉?你的父母数落你的穿着、工作、朋友还有交往对象,你却反思也许他们的意见都是对的?你很难做出简单的决定,并且经常自我怀疑?
如果你也符合以上的情形,小心!你很可能已经被“煤气灯操纵”了!
“煤气灯操纵”是一种阴险的情感虐待和操纵形式,很难识别,甚至很难摆脱。这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内心无比恐惧的诱因——被遗弃;还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赏识和被爱的需求。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拥有超过3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知名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博士向你展示了煤气灯操纵的运作模式,从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停止煤气灯操纵的五种方法,以及你该如何决定哪些关系还有救、哪些需要尽早离开的判断准则。只要提高警觉、保持坦诚、学会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终止这些“毒性关系”。你也会发现,你值得对自己更好一点!
————————————————————————————————
你被煤气灯操纵了吗?
启动你的煤气灯检测雷达查看以下几个报警信号:
1.你反复质疑自己。
2.你每天数十次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4.你总在向父母、男友和领导道歉。
5.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友、妻子、员工、朋友或女儿。
6.你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却总是不够开心。
7.你给自己买衣服、给自己的公寓买家具,或者买其他的个人用品时,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的是他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
8.你经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为伴侣找借口。
9.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和家人隐瞒某些信息,这样你就不用再对他们解释,或者在他们面前找借口。
10.你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但你就是没办法表达清楚,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为了躲避伴侣贬低你的言语和对现实的扭曲,你开始撒谎。
12.你连简单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你在闲谈时也要三思。
14.在伴侣回家之前,你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这一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15.你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爱玩、更放松。
16.你开始通过丈夫的秘书和他对话,这样你就不用直接告诉他那些可能会让他不开心的事。
17.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18.你的孩子开始在你的伴侣面前保护你。
19.你发现开始对一向相处愉快的人发火。
20.你感到绝望,郁郁寡欢。
煤气灯操纵存在于任何关系中,可能是伴侣、雇主、亲戚或朋友。
如果你符合以上其中几点,那么你务必要翻开这本书。
————————————————————————————————
【名人推荐】
从社会智能的角度,这本书提供给读者辨识并且对抗情绪虐待的方法……它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远离关系的阴暗面。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本书极富同情心且无比坦诚,这本书就像我们在艰难处境中,遇到的一位性格坚定、实话实说的朋友。罗宾·斯特恩会让你知道,在这些毒性关系中你并非孤身一人,她会帮助你辨识自身扮演的角色,以及该如何改变现状,最终你将成为更强大、更有智慧的人!
──《古怪女孩》作者/雷切尔·西蒙斯
本书是求生的必要工具。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以清晰、舒心且练达的语调,循序渐进地带着她遭受心理虐待的读者踏上旅程,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和命运的掌控力。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作者/菲莉丝·切斯勒博士
强而有力的指南,清楚地说明这种隐性操纵于公于私所带来的恶果。
──经济学家、《让世界看见你》作者/席薇雅·安·惠列
她杜绝情感操纵的策略既实际又可执行,将重点放在提升自尊并且设想可能的结果……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
清楚有力地点出经常被忽略的议题──情感虐待……我非常确定这本书将会改善许多人的生活。
──美国学业、社会与情绪学习合作协会/琳达·蓝提艾里
罗宾·斯特恩博士是当今极为聪慧的女子之一,我们能从她身上学到许多。
──《怕飞》作者/埃丽卡·容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