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心理学研究方法”
全部 | 书籍 (49)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文思泉涌 [图书] 豆瓣
How to Write a Lot: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ductive Academic Writing
8.2 (19 个评分) 作者: 保罗·J·席尔瓦 译者: 胡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 9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都需要写作。然而,写作让许多人感到头痛。拖延症,是学术圈的流行病,是学术生涯中的顽症……
心理学家席尔瓦的这本小册子,实用、励志而轻松。它告诉你写作不需要太多的天赋或特殊才能,而是需要策略、方法和行动。熟读此书,你不用熬夜,也能成为文思泉涌的学术牛人,既不耽误享受生活,又能获得高效率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走向学术生涯的高峰。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 [图书]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易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 1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莉多年英文论文写作课程精华
一套更适合国内英文学术写作者的方法
一部有关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
◎从学术写作的障碍和原则、学术写作的逻辑、学术写作的语言、学术写作的流程四个方面,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学术写作的方法。
◎针对中国人英文学术写作中的常见误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学术写作资源(如学术写作指导书单、学术措辞库、语料库等)和写作修改范例,以帮助读者提高学术写作水平,顺利发表论文。
论方法 [图书]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潘绥铭 / 黄盈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9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8.5 (13 个评分) 作者: Keith E.Stanovich 译者: 范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 2
本书介绍了心理学研究的本质、内容、科学方法和社会意义,它以深入浅出、充满睿智的论述去纠正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真相。可以说它是一本引导“消费者”认识心理学“文化产品”的指南,故定名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本书对揭开人们对心理学之误解的面纱做了很大的贡献,让读者看清心理学的真面目。强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知道心理学是怎么样一回事以及心理学知识是如何累积起来的读者。它指出心理学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是却拥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因此人们对它的误解也很深,以为对心理学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可以不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及评价。
本书则告诉我们,判定心理学知识的好坏,是和其他的科学一样,一定要用“科学”的标准。书中用了许多精彩的例子说明这些标准是什么,以及要如何用之来分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知识与迷域大众的伪科学心理学常识。
人类理解研究 [图书] 豆瓣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9.2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休谟 译者: 关文运 商务印书馆 1997 - 5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各派哲学、观念的起源、观念的联络、关于理解作用的一些怀疑、关于这些怀疑的一种怀疑主义的解决法、可然性、"必然联系"的观念、自由和必然、动物的理性、神迹、特殊的大意和来世的状况、怀疑哲学等。
人类的误测 [图书] 豆瓣
THE MISMEASURE OF MAN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 译者: 柳文文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 4
不论在专业机构的研究里,还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智商测试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它是怎么从一个小小测试表发展为一项包罗万象的庞大产业,乃至于影响到大众生活以及某些时期的政府政策的?智商测试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所解答。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是一本对智商测试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梳理的科学史著作,作者特别对借助“钟形曲线”理论外衣来合理化自身的“生物决定论”“遗传论”等论调以及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的应用现象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论据,对不同人种有等级、优劣之分的不当观点作了严密的反驳和批判。作者通过对身体、颅骨以及智商测量的各种学说和流派的历史性梳理,指出此前的人体测量学和智商测试实际上起到了一种为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依据的效果,甚至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作者指出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它通过部分经验数据来假定普遍状况,在逻辑起点上就是可疑的,必将导致错误的运用和结果。本书逻辑清晰,论述严密,参证详细,对从事相关科学与学术问题探究的专业学者和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很有帮助。
社会研究方法 [图书]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艾尔·巴比 译者: 邱泽奇 华夏出版社 2005 - 1
《社会研究方法》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0版。
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和丰富的网络链接,为师生教学和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行动科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克里斯·阿吉里斯 / 罗伯特·帕特南 译者: 夏林清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 8
《行动科学:探究与介入的概念、方法与技能》作者清晰并具体地阐述了行动科学立基的哲学和科学原则。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一门人类行动的科学;常规科学与行动科学的实践、方法和结果;为有用的研究和有效地介入培养技巧。
弗洛伊德与哲学 [图书] 豆瓣
Freud and Philosophy: An Essay on Interpretation
作者: [法国] 保罗·利科 译者: 汪堂家 / 李之喆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 - 4
《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脱胎于1961年耶鲁大学Terry讲座,从全新的解释学视角讨论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保罗•利科并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弗洛伊德,他关注的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结构,以及弗洛伊德所引入的对人的理解,因此它是一个哲学的探讨。全书分为三部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是认识论的问题,即心理分析是一个什么样的解释学问题,以及这个解释学问题如何看待人类的欲望与行为的关系。其次,是相对主义的哲学问题,解释学如何阐发一个新的自我理解的观点。最后,他探讨了一个辨证论的问题,即弗洛伊德的解释是否排除了其他文化?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2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一种怀疑和论证、辨析和评估、探索和综合的能力,也是这一能力的实践行为。这样的“批判”既是认知的,也是伦理的,既是审慎的知识验证,也是实践理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尽量辨别真相,然后做出对错、是非或正邪的判断,从而增强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参与力量。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是不轻信和不自欺。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讨论的是自欺与欺人的可能关系。第二部分讨论的人的情感、情绪、欲望如何影响真实思考和正确判断,主要体现为“认知偏误”和“捷径思维”。第三部分讨论人的思考方式如何应对逆境现实和受其何种影响,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乐观幻觉、偏见、歧视、歪理、假话、贪腐、伪善、不实宣传、集体沉默、装聋作哑、心知肚明地附和谎言和说假话。
心理统计学(第3版) [图书] 豆瓣
Explaining Psychological Statistics
作者: B.H.科恩 译者: 高定国 / 周欣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2
Barry Cohen教授所著《心理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心理统计学教材。它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心理统计学教材,既包括入门性的统计学知识(如零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局限性),也包括心理统计的高级内容(如复杂设计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虽然是一本统计教材,但作者无时不考虑结合研究设计来解释有关概念,因此该书的重点是讲授各个统计公式或手段的适用条件以及如何解释统计结果的意义。作者实验心理学博士出身,在纽约大学教授心理学统计学超过30年,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深刻体会“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结合”的妙处。 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既适合于那些对统计不甚了解的人,也适合于专业研究人员(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它每章基本上包括ABC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初学者可以只看A和B部分的内容;而在C部分(虽不能只说更高级),作者介绍了很多最近才出现的分析手段,也反映了数据处理的一些发展趋势,对心理学研究者非常有帮助。
社会学研究方法 [图书] 豆瓣
作者: 风笑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6
风笑天编著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学研究方法教学的实际,对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慨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及定性研究方式和各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十几年学习实践及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科学规范,内容取舍得当,语言简明,适合高等学校的教学需要,也适合实际研究部门的人员自学及参考。
概念界定 [图书] 豆瓣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 User's Guide
作者: 加里·戈茨 译者: 尹继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4
没有有效的概念,我们理论的价值就微乎其微。
——加里•戈茨
• 概念是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它们从来不是天然的,而是经验和逻辑双刃交叉剪合的产物。
• 本书使用了大量来自政治科学和社会学的实例,如革命、福利国家、国际争端和战争、民主,以阐明概念建构和使用的理论和实践议题。
• 如果其他关于概念的方法论书,你觉得太浅而不满意,那你正是本书的读者。
• 这是一部有深度的著作,虽然它的确不是那么好读,一目十行肯定不是它的读法。但若能耐下心来细细研读,必然受益匪浅。
戈茨对于概念界定、测量及其因果作用的清晰剖析,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处理概念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指南。特别是,他独创性地将概念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是我们实际操作、领悟以及评析概念的具体运用时的路线图。
在本书中,作者将试图跨越横亘在关注实体性有效概念的定性学者与热衷于精确量化测量的定量研究者之间的这一鸿沟。正如本书标题所示,这将是一种非平衡的处理:本书将集中于概念问题的讨论。
本书第I部分将探讨概念建构的理论、结构、形式以及经验方面;第2章将讨论三层次框架以及原型状态的家族相似性概念结构和充要条件概念结构;第3章则涉及概念结构如何与经验范围(如外延)相关;第4章将解释概念结构和量化测量理论的顺流结果;第5章将阐明重要的理论命题如何嵌入概念之中,以及如何能够接受经验检验。这些章节将结合许多具体案例,解释概念建构的因果性质、本体论性质以及经验性质。
本书第Ⅱ部分集中论述了概念的一种核心用途,即选择个案。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化,对于经验分析和因果推论的意义至深且巨。几乎毫无例外,任何学术研究所分析的总体(population)都是由概念加以定义的。第Ⅱ部分的所有章节都彰显了概念对于个案选择以及随后对于因果推论的强烈影响。我们可以把第Ⅱ部分所讨论的内容看作是一个研究链条,即概念→个案选择→因果推论。或许,概念所具有的最为戏剧化的效果是在链条的末端。本书第6至第8章将阐述概念对因果推论施加影响的不同方式。其中,在第6章中,我们将看到,那些被冲突研究者通常视为选择效用中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权力变量,就是那些因其所在而使得概念变化引起因果推论发生最大变化的因素。第7章指出,为斯考切波的大多数读者所相对忽视的变量即农民起义(peasant revolt),在经验层次上,会比广受关注的国家危机变量更为重要。第8章说明,在统计分析中纳入那些定义个案总体(如政治相关二联体)之变量的通行做法,会怎样对总体定义之变量的因果评估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只要依据研究设计,概念通常在研究的起点就得到使用,那么,它们接下来对因果推论的顺流影响就是不可忽视的。
本书第Ⅲ部分将考察多层次概念怎样出现于理论之中。在第9章,我将分析斯考切波的社会革命理论、希克斯(Hicks)的福利国家原因研究、奥斯特罗姆(Ostrom)的公共资源制度(common pool resource institutions)研究以及唐宁(Downing)有关早期现代欧洲民主制度的分析。从上述诸多案例中,我们在等式的因变量一边与自变量的另一边都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概念建构方式。我们还将看到有关现实研究的理论情境下的充要条件概念和家族相似性概念。
用户体验度量:收集、分析与呈现(第2版)(全彩)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TOM TULLIS(汤姆 图丽斯) / 【美】Bill Albert(比尔 艾博特) 著 译者: 周荣刚 / 秦宪刚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 2
如何量化用户体验对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质量至关重要。《用户体验度量:收集、分析与呈现(第2版)(全彩)》详尽地介绍了如何有效且可靠地收集、分析和呈现典型的用户体验度量数据:操作绩效(正确率等)、用户体验问题(频率和严重程度)、自我报告式的满意度及生理/行为数据(眼动追踪等)。同时对“综合性量化度量数据”等问题进行了专门介绍,而且结合案例等形式对当前与用户体验相关的新内容(如用户体验对NPS 的影响)进行了说明。
《用户体验度量:收集、分析与呈现(第2版)(全彩)》内容翔实,是一本值得用户体验从业人员研读的指导性书籍,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明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 5
本书的内容架构,在于完整介绍问卷调查法中的数据处理与其统计分析流程,统计分析技术以SPSS统计软件包的操作界面与应用为主,内容除基本统计原理的解析外,着重的是SPSS统计软件包在量化研究上的应用。内容包括问卷编码、创建文件与数据处理转换、预试问卷之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以及正式问卷常用的统计方法介绍,包括相关、复选题及卡方检定、平均数的差异检定、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逻辑斯回归分析、区别分析等。
本书以实务应用及使用者界面为导向,对于以SPSS统计软件包来进行量化研究的使用者而言,相信有不少帮助,综括本书的内容,有五大特色:完整的操作步骤与使用程序介绍,研究者只要依书籍步骤,即能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操作画面与说明以SPSS14.0中文版窗口界面为主,符合多数研究者的需求;详细的报表解析与说明,让读者真正了解各种输出统计量的意义;报表结果的统整归纳,选用的范例可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内容丰富而多元,兼顾基本统计与高等统计。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图书] 豆瓣
作者: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各种实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三方面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大量举例,对从如何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如何进行方差分析,如何得出研究结论做了详细的介绍...
使用多因素实验设计是当前心理和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早期实验室和教育现场研究的局限性,使实验研究更加深入,探索更加复杂的现象,同时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实验设计也是一门技术,它包括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三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各种实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三方面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大量举例,对从如何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如何进行方差分析,如何得出研究结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介绍了如何编制sPSs方差分析程序对书中的例题进行数据处理,和阅读输出结果。因而,可使读者较好地把三方面知识结合起来,较快地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操作,用于自己的研究。本书的内容在作者几次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编“因素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计算原理”中介绍了多种实验设计,其中,重复测量因素实验设计、简单效应检验、多重比较和对比等部分,都是国内尚未详细介绍过的。第二编“应用SPSS方差分析软件包处理数据”中介绍了各种实验设计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SPSS方差分析软件包的使用也是国内尚未系统介绍过的。
本书内容对从事心理与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及各类研究人员开展实验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
怎样做研究 [图书] 豆瓣
How to Do Research: A Psycholgist's Guide
作者: 乔纳森·埃文斯 译者: 邵志芳 / 杜逸旻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 8
该书是英国普利茅茨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心理学专家乔纳森·埃文思撰写的一部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著作。该著作观点新颖、通俗易懂,介绍了很多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初级研究者、授课者和助教们很有帮助的观念和思想。内容包括学术观点的源头,如何设计经验性研究、假设检验与推理、统计推断,如何提出与检验理论、协作与管理,如何交流成果,等等。该书出版后很受心理学专业、初涉心理学的年轻学者的欢迎,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或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参考用书。
多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原理认知规律及学习方法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顾伟勤 2011
《多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原理、认知规律及学习方法研究》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多外语学习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过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介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多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原理、认知规律及学习方法研究》引用了大量的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和观点,同时又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采集了第一手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可以说是间接性研究和原始性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体现了该学科多元化研究方法的特点。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