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日本古代史”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中華の崩壊と拡大︰ 魏晋南北朝
8.2 (36 个评分)
作者:
川本芳昭
译者:
余晓潮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4
- 2
其它标题: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图书] 豆瓣
絢爛たる世界帝国 隋唐時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气贺泽 保规
译者:
石晓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科举史 [图书]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马云超
后浪丨大象出版社
2020
- 6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
一本书带你看透科举制度
▷编辑推荐◁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一本书看透科举制度。
☆本书脱胎于早期作品《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增补了科举的沿革、近世中国社会与科举等篇章,成为一部完备的全方位研究科举制度的史学著作,是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里程碑式作品。
☆本书与《九品官人法研究》堪称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作品中的双璧,是对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次全面研究与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量虽重,但语言轻松,结构精巧,作者在200 余页的篇幅中展现了完整的科举制度发展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本书带你看透科举制度
▷编辑推荐◁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一本书看透科举制度。
☆本书脱胎于早期作品《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增补了科举的沿革、近世中国社会与科举等篇章,成为一部完备的全方位研究科举制度的史学著作,是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里程碑式作品。
☆本书与《九品官人法研究》堪称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作品中的双璧,是对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次全面研究与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量虽重,但语言轻松,结构精巧,作者在200 余页的篇幅中展现了完整的科举制度发展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图书] 豆瓣
東アジア古代における諸民族と国家
作者:
(日) 川本芳昭
译者:
刘可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4
★ 汉民族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 一个不同于秦汉社会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在与诸民族互动形成的?
★ 东亚大陆形成的统一帝国对周边民族与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
汉民族乃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川本芳昭一直关注其形成过程极其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本书突破】
① 从“中华帝国的构造”的观点来看,北朝与辽、元、汉代彼此间在国家体制上具有同质性的一面(本书第1篇第4章);
② 朝鲜、日本的古代国家体制也可以看到与上述类似的发展历程(第2篇第1章);
③ 当东亚大陆形成统一帝国时,周边地域(如古代云南、日本等)也会产生同样的波动,这一波动又与周边地域的自立化相互关联,从而呈现出与大陆同样的发展轨迹(第3篇第1章);
④ 北魏史研究中的发现,在辽、金、元甚至清代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同类现象,且这种类似性绝非仅仅因为同是非汉民族入华而产生的(第4篇第4章);
⑤ 所谓汉民族的形成,要等到解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问题后才能得以实现,此时的汉民族已是个较秦汉时期进一步扩大、深化了的概念(第3篇、第4篇第1章)。
★ 一个不同于秦汉社会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在与诸民族互动形成的?
★ 东亚大陆形成的统一帝国对周边民族与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
汉民族乃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川本芳昭一直关注其形成过程极其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本书突破】
① 从“中华帝国的构造”的观点来看,北朝与辽、元、汉代彼此间在国家体制上具有同质性的一面(本书第1篇第4章);
② 朝鲜、日本的古代国家体制也可以看到与上述类似的发展历程(第2篇第1章);
③ 当东亚大陆形成统一帝国时,周边地域(如古代云南、日本等)也会产生同样的波动,这一波动又与周边地域的自立化相互关联,从而呈现出与大陆同样的发展轨迹(第3篇第1章);
④ 北魏史研究中的发现,在辽、金、元甚至清代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同类现象,且这种类似性绝非仅仅因为同是非汉民族入华而产生的(第4篇第4章);
⑤ 所谓汉民族的形成,要等到解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问题后才能得以实现,此时的汉民族已是个较秦汉时期进一步扩大、深化了的概念(第3篇、第4篇第1章)。
另一种士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金元時代の華北社会と科挙制度 もう一つの「士人層」
作者:
[日]饭山知保
译者:
邹笛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 2
本书主要考察的是金元时代,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之下的汉族知识界的整体氛围与环境。宋金元三朝政权的更迭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儒学的速度都导致了华北士人群体的仕途变得格外坎坷。在多种异质文化相碰撞时,一直抱有优越感的汉族知识分子必须要在新的形式下调整心态,重整目标,融入社会。与此同时,为了稳固统治,笼络知识分子以维持政权,异族统治者也面临着一项将儒士招为己用的艰巨任务。然而,只要统治者没有放弃科举晋升之路,知识分子总归会对考取功名保有厚望并因此而依附于朝廷,社会也会因此趋于稳定。
本书具体考察了这个时段华北的科举情况,对当时北方士人的仕途做出了总结,即在南方士人层作为南方社会领导层的地方形成的同时,北方则形成了其独有的“另一种士人层”。
本书具体考察了这个时段华北的科举情况,对当时北方士人的仕途做出了总结,即在南方士人层作为南方社会领导层的地方形成的同时,北方则形成了其独有的“另一种士人层”。
平安朝的生活与文学 [图书] 豆瓣
平安朝の生活と文学
8.5 (8 个评分)
作者:
[日] 池田龟鉴
译者:
玖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5
平安朝宫廷女性生活百科全书
《源氏物语》专家写给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为读者展开宁静而幽娴、朦胧而深邃的平安文学画卷
◎ 编辑推荐
☆ 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生活的百科全书
☆ “平安文学的视角,毋宁说就是女性的视角。”一千年前宫廷女性的文学记忆,塑造了我们对平安朝的历史想象。
☆ 著名平安文学学者池田龟鉴通过搜罗整理物语文学原著,为读者搭建宫廷女性生活的模型,还原历史建筑、器物、风俗乃至观念,使读者与平安时代建立更为真实可感的联系。
一千多年前的日本都城平安京有怎样的规划?皇宫又是如何布局?
“罗生门”在古时是怎样的地方?
宫廷女性一生中会经历哪些仪式?
清少纳言对职业女性有何见解?
宫廷之中流行怎样的妆容和发型?
紫式部因何获得绰号?
如何逃避噩梦所预兆的命运?
……
◎ 内容简介
平安时代是日本从八世纪末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到十二世纪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为止的历史时期,是日本古典文学到达顶峰的时期。本书堪称“平安时代女性生活百科全书”,从城市结构、后宫制度、宫廷住所、社会活动、习俗、饮食、器物、婚姻、生育、教育、美容、疾病和医疗、美学观点、信仰等角度,揭示了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池田龟鉴专攻平安时代文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他搜索浩繁的文学典籍,通过对古典文学原著的丰富征引,将平安时代文学中的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
《源氏物语》专家写给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为读者展开宁静而幽娴、朦胧而深邃的平安文学画卷
◎ 编辑推荐
☆ 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生活的百科全书
☆ “平安文学的视角,毋宁说就是女性的视角。”一千年前宫廷女性的文学记忆,塑造了我们对平安朝的历史想象。
☆ 著名平安文学学者池田龟鉴通过搜罗整理物语文学原著,为读者搭建宫廷女性生活的模型,还原历史建筑、器物、风俗乃至观念,使读者与平安时代建立更为真实可感的联系。
一千多年前的日本都城平安京有怎样的规划?皇宫又是如何布局?
“罗生门”在古时是怎样的地方?
宫廷女性一生中会经历哪些仪式?
清少纳言对职业女性有何见解?
宫廷之中流行怎样的妆容和发型?
紫式部因何获得绰号?
如何逃避噩梦所预兆的命运?
……
◎ 内容简介
平安时代是日本从八世纪末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到十二世纪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为止的历史时期,是日本古典文学到达顶峰的时期。本书堪称“平安时代女性生活百科全书”,从城市结构、后宫制度、宫廷住所、社会活动、习俗、饮食、器物、婚姻、生育、教育、美容、疾病和医疗、美学观点、信仰等角度,揭示了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池田龟鉴专攻平安时代文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他搜索浩繁的文学典籍,通过对古典文学原著的丰富征引,将平安时代文学中的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图书] 豆瓣
7.3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译者:
吴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图书] 豆瓣
9.2 (9 个评分)
作者:
川胜义雄
译者:
徐谷梵
/
李济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1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川胜义雄(1922-1984)的代表作。川胜在对后汉及魏晋南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分析之后,认为中国六朝是个贵族制的社会,而如何思考六朝贵族制与封建制的关系,则是川胜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中世,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当时的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领主制倾斜的性质,他称之为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本书以不同于中国学者的视角研究中国史。现徐谷梵先生将其译成中文,以俾中国读者共享。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都市国家から中華へ
6.9 (21 个评分)
作者:
平势隆郎
译者:
周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殷周春秋战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 [图书] 豆瓣
疾駆する草原の征服者: 遼 西夏 金 元
7.7 (18 个评分)
作者:
(日)杉山正明
译者:
乌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图书] 豆瓣
中国古代の社会と国家
作者:
(日) 增渊龙夫
译者:
吕静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9
本书在继承和反省战前各种学派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基础上,主张站在中国社会的“内面”、“历史地”理解中国社会。作者以独一无二的问题视角、开拓创新的研究手法,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大大推进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总体把握和细部了解。本书从社会史的研究立场,展开了对任侠习俗、官僚制的性格以及专制主义经济基础成立等方面的精湛研究,成为学术研究之典范。
九品官人法研究 [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王丹
大象出版社
2020
- 6
本书以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述了该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揭示九品官人法与传统所认为的“九品中正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门阀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本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学界好评,荣获日本最高学术大奖“学士院奖”,成为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必读之作。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寺地遵
译者:
刘静贞
/
李今芸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 4
北宋政权崩解后,继起的南宋高宗政权既需要快速有效地清理内部诸政治势力,重建朝廷威权,也必须思考如何应对敌国金压境的威胁。本书作者寺地遵教授引入政治学的“政治过程论”作为研究方法,细腻地描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乾道元年(1165)间诸政治势力为掌握国家权力所进行的斗争,以及国家政策如何因应外在情势而调整,同时综合考察了各政治势力的社会背景。全书以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形成分为前后两部,论述南宋政权自成立以来的运作与变化。讨论的时空虽在南宋初期,然自北方避敌南下的高宗皇帝以至文武官僚为巩固自身权、利,彼此纵横捭阖间对南宋政权性质所造成的影响,恰为理解传统中国政权体制内的权力冲突、抗争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观察视角。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 [图书] 豆瓣
作者:
西嶋定生
译者:
武尚清
中华书局
2004
- 10
本书作者通过对二十等爵制的研究,论述了秦汉政制的一个重要部分,探考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一封建国家社会政治结构的历史奥秘,开拓了中国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国际影响。作者根据史籍记载和出土汉简,对二十等爵制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对它在秦汉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全面、深入、严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阐明二十等爵制是封建大一统帝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盘和框架,是中央皇帝与广大庶民间的政治维系与精神纽带,是当时中国社会上层建筑中特色的事物.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图书] 豆瓣
8.0 (16 个评分)
作者:
【日】鹤间 和幸
译者:
马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秦汉帝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图书] 豆瓣
隋唐帝国形成史論
作者:
谷川道雄
译者:
李济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6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古川道雄)是一本以十六国北朝政治史为具体内容,而以隋唐帝国形成根据和历史本质为问题意识的实证之作,也是作者著称的“豪族共同体理论”由以提出并得以成立的奠基之作。对于这本成名之作,作者自称:“如果说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何自负之处的话,那便是密切注意民众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点。”《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从十六国北朝寻觅隋唐帝国的原始形态和形成动力,指出国家与民众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没有民众的积极作用,隋唐帝国便不可能出现”。作者深入到六朝隋唐社会的内部和基层,把摸这一时代的精神脉搏,揭示出从纷乱的十六国发展到强盛的隋唐帝国的历史内在逻辑,突破了战后日本中国史学界强调世界史基本规律而忽视中国历史特色的研究范式,标志着一种新的中国中古史阐释体系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