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普里莫 莱维”
全部 | 书籍 (16)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不定的时刻 [图书] 豆瓣
Ad ora incerta
8.0 (6 个评分)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 译者: 武忠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0
◆ 生之现实与死之记忆的缠绕和搏斗
◆ 在奥斯维辛之后,普里莫·莱维以诗歌之眼凝视人的存在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男人:
在泥泞中劳役
不知安宁为何物
为半块面包而争斗
死于一个“是”或“否”。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女人:
没有头发没有名字
没有多余力气去回忆
眼睛空洞子宫冰冷
像冬日里的蛙。
···
【内容简介】
《不定的时刻:莱维诗选》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大屠杀见证者普里莫·莱维的诗歌结集,共收录莱维毕生写作的84首诗歌。在这本诗集中,莱维以饱满的感情,锻造了堪称经典的奥斯维辛诗歌——它们将真、善、美融为一体,既以最深邃的目光审视了一个幸存者、见证者乃至一群受难者的苦难心灵,又以最凝练的方式展现了这位20世纪文学巨擘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与反思。此外,莱维也思考人生、关注自然,展现出他文学的另一面。
...
【名人推荐】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编辑推荐】
◆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莱维毕生诗作结集,时间跨度超过40年,共收录84首诗作,其中包括两首未曾结集出版过的诗歌。
◆ 和莱维冷静、克制、沉重的小说和非虚构作品相比,他的诗歌迸发出了浓烈、饱满的感情,凝练的诗行中,蕴含着高浓度的感情,展现出莱维的另一面。
◆ 莱维用诗歌的形式再一次为大屠杀写下了属于他的证词,曾有人说“证词”不具有美学意义,但莱维的诗歌打破了这一成见,它们既是深刻的证词,也充满了艺术之美。
◆ 荣获卡尔杜齐奖。(卡尔杜齐为意大利著名诗人,19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趣的是,诗集中《虔敬》一诗却讽刺了卡尔杜齐的诗作《牛》。)
◆ 诗集中多处引征但丁、里尔克、艾略克等名家名著,意象丰富,趣味盎然。
◆ 译者特为引征之处添加详实注解,方便中文读者阅读。
◆ 编排精巧。书写大屠杀的诗歌集中于《不定的时刻》一辑;展现莱维诙谐、天真一面的诗歌则收于《其他的诗》一辑;未曾结集发表,中文版首度收录的诗收于《未结集的诗》一辑。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莱维作品) [图书] 豆瓣
The Voice of Memory: Interview 1961-1987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 著 / [意]马可·贝波里蒂 译者: 索马里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3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奥斯维辛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这个世界给莱维贴上沉重的标签,使他简化为一个符号
《记忆之声》重现了另一个更加复杂和真实的莱维
···
【内容简介】
1961—1987年间,普里莫·莱维接受了不计其数的采访。本书两位编者精选了其中36篇采访,编录成这本《记忆之声》。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莱维一生的轨迹,呈现出“幸存者”“作家”“化学家”“政论家”“犹太人”等多面向的莱维。在书中,他谈到从奥斯维辛返家后,自己迫切地想要讲述集中营的故事,享誉全球的“奥斯维辛三部曲”就在莱维与他人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谈到自己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和诗歌创作,拥抱技术的同时,莱维对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抱有信心。在奥斯维辛40年后,莱维认为战争的阴霾仍未散去,法西斯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莱维积极地介入离散犹太人与以色列的问题,终其一生,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
【编辑推荐】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这本莱维访谈录,是本书编者马可·贝波里蒂和罗伯特·戈登从25年间200多家报纸、期刊、电台和电视台刊登的普里莫·莱维中访谈精选集结而出,涵盖了莱维人生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作家”“化学家”“犹太人”“普通人”等多面向的莱维。
◆“来自英语世界的采访”收录了如菲利普·罗斯等英语国家中著名作家、记者与莱维的对谈;“生活”收录了与其的个人生活和兴趣爱好相关的采访、广播节目稿、自述文章;“作品”则收录了关于莱维创作生涯中的几部重要作品的访谈,既包括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休战》《元素周期表》《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也包括莱维的科幻故事集和文学选集;“文学与写作”中收录的访谈围绕莱维的文学创作观;“奥斯维辛和幸存”收录了莱维的电视采访稿、自我采访稿等,内容关涉奥斯维辛大屠杀与人性之恶,这也是莱维的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犹太教和以色列”收录的访谈稿围绕莱维对犹太人身份的认同、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以及对以色列建国问题的思考。
◆相比莱维的其他作品,本书以对话体为主,语言更为口语化,对读者来说更为亲切好读。
◆译稿清晰流畅,新增的译者注将更好地帮助中国读者理解当时发生的某些事件及重要人物。
◆此次出版的莱维作品集,全面收录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莱维作品,设计精美,适心娱目,适合每一位喜爱莱维的读者收藏。
与你们交谈的我 [图书] 豆瓣
IO CHE VI PARLO: CONVERSAZIONE CON GIOVANNI TESIO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 / [意]乔瓦尼·泰西奥 译者: 刘月樵 / 沈萼梅 校 中信出版社 2018 - 10
◆ 莱维临终前的珍贵采访,一部对话式的莱维传记
◆ 每个喜爱莱维的读者都不可错过
....
【内容简介】
“讲述是一种可靠的良药。”本书由泰西奥与莱维的三次长谈组成,这些谈话并无固定主题,唯一的线索便是记忆,在其中,莱维讲述自己的阅读趣味,少年时的烦恼和友谊,对人的害羞和对登山的热情,以及他人生中永远无法忽略的——奥斯维辛的经历。这些谈话简明而又深入,平静而又充满表现力;它们照进莱维的私人世界,他的痛苦和诗意,也呈现了一段被奥斯维辛所打断的生活。
....
【名人推荐】
以他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所世人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编辑推荐】
◆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 泰西奥是读者,莱维是他喜爱的作家;泰西奥询问的是每个普通读者都好奇的问题,莱维回答的是他不曾在写作中提及的私人逸事。本书是堪称一部缩略的、对话式的莱维传记,包含了莱维生命中许多重要的名字、事件和情感,每个喜爱莱维的读者都不可错过。
◆ 本书的采访全都完成于莱维去世的那一年——它是莱维临终前的珍贵采访,也是他最后的证言。
普里莫·莱维 [图书] 豆瓣
Primo Levi: A Life
作者: [英]伊恩·汤姆森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8
◆作者耗数十年之功,找寻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
◆走访世界各地,以资料和细节呈现莱维最真实的肖像
···
【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化学家,自小痴迷试管和药剂,一生中有三十余年从事化学行当。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而沦为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劫 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杀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证、反思,写下了关于人类道德的最好的作品。卡尔维诺、艾柯、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欧文·豪、列维-斯特劳斯、托尼·朱特……他受到无数作家和普通读者的欣赏。但撇开这些身份,他亦时常显露一种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涩,对昆虫和游戏的兴趣;他有作为儿子和丈夫的两难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
伊恩·汤姆森作为最早为莱维立传的人,历时10年,走访莱维的多名知交好友、搜集有关莱维的大量一手档案材料,结合自身在莱维逝世前一次近距离采访的所知所感,真实还原了身处那特定时代的、唯一的莱维,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在平凡和伟大之间充满张力的真实的普里莫·莱维。
···
“伊恩·汤姆森非常敏锐,他提供的是所有莱维爱好者需要的东西:不是一份文学解读或重新解读,而是一份读者导览……他对细节的掌控、独特的文气,都堪称范本……他的这部传记学养丰富,向读者阐释了莱维的写作,并且凭着一种审慎的感觉将那些人物和影响串联起来。”
——《观察家报》
“传记中的模范之作:其行文叙述之曼妙、均衡与真实时刻让沉闷荡然无存。……普里莫·莱维的完美传记,以及那精炼、准确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汤姆森的生花妙笔。”
——克雷格·布朗,《周日邮报》
“文学传记的惊人之作……对于战争时期意大利的精彩记录……非常、非常有力。”
——理查德·霍姆斯,BBC第四电台
“伊恩·汤姆森(的这本书),是经过充分研究之后的成果,其中包括关于莱维的大量一手材料……极具说服力。”
——《纽约书评》
···
【编辑推荐】
◆普利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本书荣获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颁发的W.H.海尼曼奖,并荣登《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科雷特犹太图书奖获奖名单。
◆展现出多面的莱维: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几经周折,劫后余生;一位伟大的作家,清醒地反思,审慎地写下关于人类道德最好的作品;一位出色的化学家,自小便痴迷试管和药剂,终身以此为业......但褪去光环后,他也面临着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长年与抑郁症抗争。
◆伊恩·汤姆森是第一位为莱维立传的作家,擅长非虚构题材的写作,在莱维逝世前曾近距离采访过他。
◆展现了莱维与卡尔维诺、索尔·贝娄等多位名人的交往与轶事。
◆还原了莱维各部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并能发现作品中多个人物原型。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5 (58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3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 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普里莫•莱维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泰洛·卡尔维诺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莱维的最后一部宏伟巨著…是对他所有作品浓缩而优雅的总结。 ——《纽约客》
关于犹太人、德国人、大屠杀及其它相关主题的著作。它是一场令人沉思的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们理解,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理解的极限,就像我们无法开启的古代文明的石头废墟。 ——《纽约书评》
在人生接近尾声之时,莱维越来越坚信人们会忘记大屠杀的教训,仿佛这场大屠杀只是人类历史中司空见惯的暴行之一。《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是在四十年之后对纳粹种族灭绝意义的阴郁思索。 ——《纽约时报》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图书] 豆瓣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6 (33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再度觉醒 [图书]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 1
【编辑推荐】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以一贯的冷静笔触回溯了奥斯维辛这座人间炼狱,以及走出奥斯维辛后的希望之旅
◆《再度觉醒》是莱维大屠杀回忆录三部曲之一、电影《劫后余生》原著,被国外媒体称为“文学世界的卓越成就”
【内容简介】
一九四五年,普里莫•莱维与另一些奥斯维辛幸存者死里逃生,从集中营开始返乡之旅。在返回意大利途中,他们经历了一段奇妙而坎坷的旅程,途遇形形色色的幸存者:出生在集中营的无名幼童,精明独立的希腊人,轻快活泼的乌克兰姑娘,向意大利人寻求庇护的德国军妓……每一个劫后余生者都背负着不同的故事,要去往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依靠生之意志坚强地活着。
对莱维而言,这是一段绝无仅有的休战期:不仅指外部世界的休战,也是经历了奥斯维辛摧残之后,试图重返光明、重建秩序之前的过渡阶段。这本原名为“终战”的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
游走于文明边缘的这几月过去了,尽管艰苦,但它们此刻在我们眼中就像是一场停战,无边无际的沉重生活中的一次间歇,命运送给我们的一件幸运却不可复制的礼物。
——普里莫•莱维
【媒体、学者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怎么让年轻人了解纳粹大屠杀,让他们读读普里莫•莱维的书。
——《华尔街日报》
如果一位化学家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上帝帮帮那些作家们吧。
——《卫报》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他将欧洲犹太人的两极生活放在一起作对比,莱维先生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无可抵挡的、史诗般的气质,这成就了他最好的作品。莱维又一次呈现了我们在他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的特点——对全人类的悲悯。
——《纽约时报》
普里莫•莱维是那种罕见的人物。他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书写他的经历的同时,又能保持一种平衡和协调感……随着他的叙述,历史的真相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
——《旧金山纪事报》
莱维让我们感到一个人不仅要作为受害者活下来,更要作为一个“必须追求卓越和知识的人”
去争取生存的权利。不能读懂这部作品就好比任由人类经验的长河流向遗忘。
——《芝加哥论坛报》
尽管他书写的是痛苦和悲惨,但莱维用作家的技巧让事物变得清晰,并一一呈现了他所见到的事实。最后的结果是,他的书能让读者更理性地去思考暴虐。
——《大众读者》
一位杰出的作家已经出现,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他的正直、他的尊严、他的人性,以及他那严格的标准。
——H•斯图尔特•休斯《纽约时报》
他是我们的但丁。他的三部曲(《活在奥斯维辛》《再度觉醒》《缓刑时刻》)是一部现代的伟大著作。
——休•尼桑森《今日美国》
恰巧他并非一个喜怒无常的作家。如果你偏爱奥斯汀式的主人公,又不爱平常艺术家抑郁、不安以及由此带来的贫穷,他会是对你胃口的浪漫英雄。普利莫•莱维的大屠杀回忆录是20世纪顶尖的文学作品,但他最伟大的作品却是他本人。
——莫娜•辛普森 《美国大西洋月刊》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卡林•罗马诺 《纪事报》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保罗•奥布莱恩 《社会主义评论》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休战 [图书] 豆瓣
La Tregua
9.3 (13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1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的“奥斯维辛三部曲”之一
◆一本载满了死亡与希望的记忆之书
【内容简介】
1945年,普里莫•莱维与另一些奥斯维辛幸存者死里逃生,从集中营开始返乡之旅。在返回意大利途中,他们经历了一段奇妙而坎坷的旅程,途遇形形色色的幸存者:出生在集中营的无名幼童,精明独立的希腊人,向意大利人寻求庇护的德国军妓……每一个劫后余生者都背负着不同的生命故事,每一个人都依靠生之意志坚强地活着。
对莱维而言,这是一段绝无仅有的休战期:不仅指外部世界的休战,也是经历了奥斯维辛摧残之后,试图重返光明、重建秩序之前的过渡阶段。这本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
【媒体/学者推荐】
以20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他将欧洲犹太人的两极生活放在一起作对比,莱维先生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无可抵挡的、史诗般的气质,这成就了他最好的作品。莱维又一次呈现了我们在他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的特点——对全人类的悲悯。
——《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不读懂这部作品,就等于任由人类经验的长河流向遗忘。”
◆普里莫·莱维——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这是一本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莱维以一贯的冷静笔触回溯了奥斯维辛这座人间炼狱,以及走出奥斯维辛后的希望之旅。
◆莱维的“奥斯维辛三部曲”之一、电影《劫后余生》原著,被国外媒体称为“文学世界的卓越成就”。
缓刑时刻 [图书] 豆瓣
Moments of Reprieve
9.6 (5 个评分)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 译者: 谢小谢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记录集中营里奇异、边缘的缓刑时刻
在这些时刻,被压迫的身份短暂地重获它的面貌
◆假如电影《美丽人生》曾经打动你,那么这本书也将以同样方式打动你
···
【内容简介】
十五个故事,每个故事只写一个人:在集中营里坚持演奏音乐的药剂师、与莱维分享苹果和古老神话的木匠、想从集中营里送出玩偶给情人的吉卜赛人、每天为莱维带来一份汤的泥瓦匠洛伦佐……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精神或物质上帮助了莱维,使他最终得以幸存。
本书所写的不是集中营里最为悲剧性的事件或最为惨痛的经验,它捕捉的是那些奇特的、少量的缓刑时刻,在这些时刻,最坏的事尚未降临,被压抑者得到片刻喘息,短暂地重获尊严,人类精神在泥泞与卑屈中重现。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者之一。
——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
【编辑推荐】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不同于莱维以往的冷静克制的见证,这本书更像是莱维在文学上的一次尝试:诗意、浪漫,富有幽默感。它写的是野蛮黑暗的年代,人类精神的复现;也是毁灭与屈辱之下,善与希望的可能。
◆“如果你只读一位经历过大屠杀的作家,那么读莱维吧。”此次出版的莱维作品集,全面收录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莱维作品,设计精美,适心娱目,适合每一位喜爱莱维的读者收藏。
若非此时,何时?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翁海贞 三辉图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 1
【编辑推荐】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一曲关于人类精神的力量和才智的颂歌
◆《若非此时,何时?》是普里莫•莱维唯一一部虚构作品,获意大利最高荣誉文学奖,同名电影《若非此时,何时?》由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库斯图里卡执导,即将上映
【内容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日里,一队饶有胆魄的犹太人武工队一路从俄罗斯走到意大利,朝向巴勒斯坦这个终极目的地。这些武工队员向纳粹清算个人仇恨之时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炸火车、拯救集中营里最后的幸存者、在难以名状的毁灭之前赢得小小的胜利……
数年的磨难令这些流亡中的人硬起心肠,却不曾使他们自觉卑屈。他们是一个文明的幸存者,尽管这个文明几乎不为意大利人所知,又差点儿被纳粹连根铲除。虽然困顿,这些幸存者依然深知自己的尊严所在。
我欲向那些犹太人致敬,无论寥寥数人或人数众多,他们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奋斗里重新找到尊严和自由。
——普里莫•莱维
【媒体、学者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怎么让年轻人了解纳粹大屠杀,让他们读读普里莫•莱维的书。
——《华尔街日报》
如果一位化学家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上帝帮帮那些作家们吧。
——《卫报》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他将欧洲犹太人的两极生活放在一起作对比,莱维先生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无可抵挡的、史诗般的气质,这成就了他最好的作品。莱维又一次呈现了我们在他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的特点——对全人类的悲悯。
——《纽约时报》
普里莫•莱维是那种罕见的人物。他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书写他的经历的同时,又能保持一种平衡和协调感……随着他的叙述,历史的真相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
——《旧金山纪事报》
莱维让我们感到一个人不仅要作为受害者活下来,更要作为一个“必须追求卓越和知识的人”
去争取生存的权利。不能读懂这部作品就好比任由人类经验的长河流向遗忘。
——《芝加哥论坛报》
尽管他书写的是痛苦和悲惨,但莱维用作家的技巧让事物变得清晰,并一一呈现了他所见到的事实。最后的结果是,他的书能让读者更理性地去思考暴虐。
——《大众读者》
一位杰出的作家已经出现,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他的正直、他的尊严、他的人性,以及他那严格的标准。
——H•斯图尔特•休斯《纽约时报》
他是我们的但丁。他的三部曲(《活在奥斯维辛》《再度觉醒》《缓刑时刻》)是一部现代的伟大著作。
——休•尼桑森《今日美国》
恰巧他并非一个喜怒无常的作家。如果你偏爱奥斯汀式的主人公,又不爱平常艺术家抑郁、不安以及由此带来的贫穷,他会是对你胃口的浪漫英雄。普利莫•莱维的大屠杀回忆录是20世纪顶尖的文学作品,但他最伟大的作品却是他本人。
——莫娜•辛普森 《美国大西洋月刊》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卡林•罗马诺 《纪事报》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保罗•奥布莱恩 《社会主义评论》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若非此时,何时? [图书] 豆瓣
Se Non Ora,Quando?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翁海贞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9
◆ 普里莫·莱维唯一一部长篇虚构作品
◆ 谱写犹太人游击队横跨战时欧洲的奇异冒险
....
【内容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日里,一支奇特的犹太人游击队从俄罗斯出发,穿越战火中的波兰和德国,一路打到意大利。他们逃过屠杀,踏着血染的路而来,当中有掉队的红军士兵、劳动营的幸存者,甚至演员和小提琴手。他们扛起从德国人手里夺来的武器,努力挣得为人的尊严,屡次品尝杀戮的苦涩,经历重重冒险——炸火车、拯救集中营里最后的幸存者、转移德军的空投物资……他们将《塔木德》中的格言写进队歌:“我若不为自己,谁会为我?我若只为自己,我是什么?若非此时,何时?”
通过这本书,莱维“欲向那些犹太人致敬,无论寥寥数人或人数众多,他们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奋斗里重新找到尊严和自由”。
....
【名人推荐】
以20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编辑推荐】
◆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若非此时,何时?》斩获两项意大利顶级文学奖,入选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书单《混乱时代:预言经典》。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库斯图里卡正在筹拍同名电影。
◆ 《若非此时,何时?》基于莱维友人讲述的真实故事和游击队战争文献,以虚构的人物,承载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既有跌宕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又有确凿可信的细节。
◆ 游击队中有掉队的士兵、小提琴手、木匠……他们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似熔化的铅块一般沉甸、灼人。此外,普里莫•莱维以生动的细节,捕捉了东欧的风景和人物,也形象地描绘了被战争蹂躏之下的欧洲的悲惨荒凉。
扳手 [图书] 豆瓣
La Chiave a stella
8.4 (5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晓琼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之后,幸存者如何书写日常生活?
◆从炼狱重返人间,普里莫·莱维思索常人眼中的平凡人生,探求被忽视的自由可能
◆《扳手》曾获意大利顶级文学奖项斯特雷加文学奖
···
【内容简介】
在这本诙谐的小说中,莱维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命经验上。体格健壮、经历丰富的装配工利贝蒂诺·福索内向叙述者——一位作家、化学家——分享了一系列令人着迷的人生故事,他热爱工作、享受劳动,以职业为冒险,从平凡中获得了自由。这些故事串联起一个又一个通常被忽视的瞬间,令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黯然神伤,为人类的智慧与局限,也为生命的伟大和渺小。
···
【媒体推荐】
最残忍的恐怖,也不得不在人类的精神面前屈服……莱维笔下的“福索内”勇往直前,他的墓碑上刻写着生命的全部意义。
——《洛杉矶时报》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他是我们的但丁。
——休•尼桑森《今日美国》
这是不是个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E QUESTO E' UN UOMO
9.1 (15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沈萼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3
“最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
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见证
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性的权力
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畅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这是不是个人》是普里莫 ·莱维描写奥斯维辛经历的回忆录,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处女作。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和集中营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莱维全盘拓宽了人类的道德限度——他的著作成为诸多哲学家(伊曼努尔 ·列维纳斯、乔治·阿甘本等)反思暴力和生存的起点和参考文献。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最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性、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元素周期表 [图书] 豆瓣
Il Sistema Periodico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牟中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元素周期表》是意大 利作家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文集,既有自传因素,又糅合了寓言、想象,甚至历史。作者通过阐释二十一种元素的特性,钩沉了自己在二战前后的成长、生活,对人类道德和物质世界的隐蔽关联进行了深邃动人的追问。
化学家和奥斯维辛幸存者这两个身份,在莱维身上如此强烈地共存着。对于莱维而言,化学是“一所政治的学校”,化学的物质世界向他呈现诸多微妙的伦理和道德隐喻,帮助他面对身为一个意大利犹太人在法西斯岁月中经历的诸般流离。
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要有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去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铈”、“钒”、“金”的故事则隐约还原了作者在奥斯维辛担任“化学工程师”的经历的痛苦记忆;而莱维对生命的看法也在最后一章“碳”中揭露无遗,作家以超历史的视角还原了一枚碳原子在天地万物和人体之间的传递和循环。每个读者也被迫和莱维面临一样的思考:既然生命都是物质的偶然、随机重组,那生命必定是虚无的吗?
还有2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周期表 [图书] 豆瓣
Il Sistema Periodico
7.7 (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牟中原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 - 6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
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元素周期表 [图书]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牟中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5 - 9
《元素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关于二战经历的小说。作家具备同时具备化学家和作家两个灵魂,用二十一种元素截然不同的特性,在化学世界、生活世界和词源学之间建立了微妙的隐喻和类比。在莱维的文学世界里,只有通过非生命的物质,我们才能理解生命。
《元素周期表》也和莱维其他直接反思奥斯维辛罪恶的作品截然不同——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需要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祛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
击败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卫报》
化学对于莱维来说,也是一所 “政治的学校”。 ——《纽约时报》
善良的种类 (2024) [电影] TMDB IMDb 豆瓣
Kinds of Kindness
6.2 (58 个评分) 导演: 欧格斯·兰斯莫斯 演员: 艾玛·斯通 / 杰西·普莱蒙
其它标题: 并且 / AND‎
影片由三段寓言故事组成,分别讲述:一个没有选择权的男人(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试图掌控自己的人生;一名警察(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惊见失踪已久的妻子(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突然回归,但性格似乎截然不同;一位女士(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决心找到一位有特殊能力的人,相信此人注定成为伟大的精神领袖。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