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甜梅號”
謝謝你提醒我 [音乐] 豆瓣
8.4 (81 个评分) 甜梅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30日 出版发行: 小白兔橘子
「在矮樹叢環繞四週的羊腸小徑,沿路上縈繞不斷的耳語,和著安靜而沉默的節奏,我被捲進了擁有一整片夕陽的旅行漩渦」,這是屬於甜梅號的溫暖,象徵青春白皮書的輕狂、帶著曖昧羞澀的明亮心情、串結每段傷心故事的始末......。
三人男孩團體的甜梅號,在台灣代表著不可思議的後搖滾先驅!90年代末期,在眾家爭鳴的水晶唱片初露頭角,2001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後,甜梅號經歷了團員離團、當兵等種種驟變,沉寂了好一陣子。吉他手小白,是個連呼吸都是後搖滾的吉他達人,前陣子參加電影配樂刺青的製作,新專輯中,一人分飾多角的雙吉他與合成音效;貝斯手葉子,比擬賭神般的真人不露相,拍照和表演都不會出現五官的神祕型男;最後加入的孟諺,是個精通各類鼓藝的天才型鼓手,花式碎拍和數學派炫技都難不倒!
甜梅號有的不只是音樂,所擁有,是象徵著對音樂永遠不會死的堅持與熱血。漫漫十年歲月幾近飄逝,終於在眾所期盼下,發行了第二張正式專輯「謝謝你提醒我」,像是對老友突如其來的擁抱。擺脫一般搖滾曲式的規範,這次僅僅五首歌的專輯中,卻擁有超長史詩般的氣魄,意圖在長篇之中找尋音樂演繹的真正解答,吉他堆疊出步步溫暖而動人的旋律,貝斯與鼓精準穩定的提供最厚實的背景,客串的長笛聲,彷若撰述著戀侶們所發生的,種種心碎而美好的回憶,結束的篇章則是充斥著情緒糾結的吟唱。
搭乘著甜梅號的列車,有蒸汽火車的高溫,還有子彈列車的脫序,或慢或快的律動,最適合在深夜與季節轉換之際盤旋,都將記錄我們難以啟齒的夢想。
是不是少了什麽 [音乐] 豆瓣
8.2 (55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8月15日 出版发行: 水晶唱片
甜梅號成軍於1998年3月,三位成員分別是黃建勳(小白;主唱兼吉他手)、李柏曄(葉子;低音吉他手)和林佑青(佑子;鼓手);三人目前分別就讀於世新、實踐和台大的學生。
甜梅號的樂風融合90年代西方另類搖滾興起的三個重要類型概念──緩飆﹝slowcore﹞、低傳真﹝lo-fi﹞和後搖滾﹝post- rock﹞,令人想起Yo La Tengo、Sonic Youth、Seam、Mogwai等樂團。
音樂簡單而自溺,在甜美的旋律下,往往在同一首歌裡,表現時而沉靜飄渺,時而吵雜激亢,藉著樂曲的累積和堆砌,將聽者內心最深沈的情緒牽引出來,繼而爆發開來。三年多來經過多張合輯和數十場現場演唱的歷練,甜梅號已經成為目前台灣最具風格和號召力的樂團之一。
實幹文化製作的首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在八月二十五日正式發行。
Islands on the ocean of the mind / 脑海群岛 [音乐] 豆瓣
8.2 (54 个评分) 甜梅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0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前衛花園
「甜梅號成軍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擊;在那些拉扯與釋放、不安與從容間,我們似乎也替自己的心與靈,找到一處溫暖的棲息所。」
甜梅號 / 腦海群島
sugarplumferry / Islands on the ocean of the mind
發行日期:2010.02.13
發行公司:前衛花園 (Avant Garden Records)
專輯曲目:
1. 清醒夢 / false awakening / 07:50
2. 黃昏鹿場 / deerfield at dusk / 06:01
3. 站在太陽上 / feet on the sun / 07:54
4. 人兒呀 / people, people / 08:16
5. 夜星子 / night celestials / 06:23
6. 敲響的鐘 / the tolling bell / 07:14
Total:43:40
陳德政推薦:
第一次聽到甜梅號是大二的搖滾社期初公演,他們從世新來政大演出;那是1999年,時光倏然而逝。過去十年,甜梅號出版了兩張錄音室專輯,01年的《是不是少了什麼》,與07年的《謝謝你提醒我》。發片時程一如他們說話的速度 - 緩慢,卻將每個字說得清楚。音樂也是,寡言的表層藏著隱隱發熱的心臟,正如團員不太張揚的性格。這回只花兩年就帶來新作,動機是什麼?我以為,因吉他手小蘇加入成為四人編制的甜梅號,正在尋找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說,他們試圖掙脫過去的自己,理出一塊足供四個大男生站穩腳步的緩衝地帶。新專輯所紀錄的,就是這樣一段再次摸索,然後再次確認的過程。
這是甜梅號成軍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擊:因為直指內心,所以痛。不迂迴繞路,總長只有四十三分鐘,相較前兩張專輯的一小時,精煉了醞釀的步驟,濃縮鋪陳的篇幅,也減少來回的次數,配合適量的鋼琴、弦樂與管樂直接「切入重點」。甚至連歌都不唱,全然專注在樂器敲出的火光,突顯曲式本身的轉折力量。 尤其當全碟最狂暴的〈夜星子〉,接上最柔情的收尾曲〈敲響的鐘〉;在那些拉扯與釋放間,不安與從容間,我們似乎也替自己的心與靈,找到一處溫暖的棲息所。
金光之乡 [音乐] 豆瓣
8.6 (54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13日 出版发行: 风和日丽
我城黑雨滂沱 - 说说甜梅号新专辑 撰文: 詹伟雄
甜梅号的新专辑取名《金光之乡(Hometown of Glitter)》,关键字在于「Glitter」的一字二义,它既代表某个金光闪闪、扣人心弦的事物,又代表耀眼的光芒背后,一种深沉而惆怅的迷惘。
1971年,齐柏林飞船发行的单曲《Stairway to Heaven》,前两行歌词这么写着:「有一位确信所有发光事物都是黄金的女士,正要买一只通往天堂的梯子(There's a lady who's sure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 and she's buying a stairway to heaven)」;当然,最终,女士并没有在天上的商街寻获黄金,但却让「Glitter」成为摇滚乐历史中一个亘古永恒的隐喻: 当社会疯狂地追逐夺目的光亮,摇滚客得孤独地咀嚼真实且巨大的黑暗。
70年代,正是美国与世界「敲打的一代」敲打芝加哥摩天楼与钢铁坦克的年代。
「金光之乡」是一张典型的后摇滚专辑,它没有歌词可明白地勾勒那黑暗,也没有主唱来嘶喊微光中倨傲的英雄身影,但就音乐形式的要素本身,听者应当可由钟铃般的电吉他拨弦到电气音墙竖起的齐奏间,探寻到台湾都市化生活中的孤独、黑暗与迷惘。
甜梅号,其实是台湾最具时代感的摇滚乐团,虽然,他们操作的是所谓的「后摇滚」(post rock)形式:让一般听众不耐的乐曲长度、扬弃主副歌的ABA曲式、像织绣花布般细密地建构旋律肌理、层层堆叠之后的爆发情绪、自高潮退烧下来的冷漠冰原之够冷够硬,主唱缺席或仅把人声当作另一种乐器……等等;虽然,也常有人说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苏格兰乐团Mogwai的影子;但只要你生活在台北、台中、高雄,你岂会不对那四面八方的工业噪音(《吃伏冒有礼貌 our good strong neighbor》)有所共鸣,不为一把吉他与奔腾套鼓扬起的英雄气质(《1vs99 one versus ninety-nine》)所悸动,不因其精巧设计的都市田园牧歌(《关闭罐头工厂the cannery must go》)而记起童贞情怀曾那么永远、永远的失落。
虽然「敲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一词已被Jack Kerouac在半个多世纪前用过了(他巧妙地把「beat/垮掉」转换成「beat/敲打」,殊途同归地呼应了摇滚乐在另一侧的崛起),但千禧年后的台北、台中或高雄,你不觉得我们正也该拿些什么来敲打那些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天堂幻想吗?
在英、美、欧洲、日本陆续崛起的后摇滚乐团,有着清晰的时代社会发展脉络:六、七○年代壮大的摇滚(吉他、套鼓与贝斯为基本组,以清晰可辨的riff结合强力节奏,外加破嗓主唱),因为大量成员的加入,逐步开始庸俗化(电吉他大厂Fender的产能1964年一下子扩大了三倍,因为自从Beatles上了Ed Sullivan的电视节目后,每个美国年轻人都得要把电吉他),因而催生了80年代的庞克,他们不要Jimmy Page或Jimi Hendrix出神入化的吉他吟唱,而更强调直截了当的情感吐露与社会抗议,最好直接到把乐器当场摔碎;但正如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当B咖和C咖一齐近来搅和,庞克就得必须被更酷、更本真(authentic)的音乐风格淘汰。
8、90年代交错之际,「后摇滚」诞生了:: 好吧,既然有人声就免不了矫情,那就更纯粹点,回到基本的乐器声音就好;再者,既然每首曲子三、四分钟已成单曲唱片的常态,象徵着乐手屈从工业标准(以便电台播放,从而进军排行榜)、泯灭良心,那么就来个十分钟或以上的海枯石烂,重新抓回创作主导权;更重要的是,乐手愈来愈「感冒」买他们唱片且对副歌还朗朗上口的歌迷,因为「大众」(the mass)不断要求他们重回过去,而天杀的--那正是艺术家想杀死的第一批灵魂。摆脱「大合唱」的后摇滚,在音乐形式上更接近古典世界的奏鸣曲,它更要求听者运用知性、感性的交相错位与自我控制,解开布局以获得更巨大的聆听快感,有西方乐评说: 聆听后摇滚漫长的飘摇乐音,有如淋着从细密到磅礡的黑色之雨;然而,这样的譬喻,不也暗示着工业体制裡更巨大的绝望,反抗再无可能,惟美学得以救赎。
换个说法: 后摇滚让摇滚乐「变抽象了」,乐迷没有歌词和人声这种肉感的媒材来辅助,必须自己透过声音的感受(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来想像音乐所对应的生命世界,这过程与企图类似当年马勒与华格纳面对工业社会的那般心境,只是乐器换成电吉他与电贝斯,而鼓手不再是龙套而变成了诗人。
台湾没有西方摇滚乐的发展历程,本土乐团同时面对西方各种风格的冲击与洗礼,各自咀嚼生命经验,发而为创作。此际,如何辨别浮光掠影,双脚能直朗朗地踩穿流沙站牢台湾土地,而又能摆脱大众的魅惑与陈腔滥调(它们可是比摩天大楼的玻璃更油亮),本身就是一件英雄事业。 孤独、黑暗、迷惘?是的,你该搭上甜梅号,台湾这个时代的齐柏林飞船。
是不是該謝謝你提醒我少了什麼 [音乐] 豆瓣
8.6 (25 个评分) 甜梅號 / Sugarplumferry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18日 出版发行: 甜梅號 X 有料音樂
2008年,甜梅號成軍十週年,十月至十一月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辦了三場《是不是該謝謝你提醒我少了什麼》巡迴表演。這張限量1000張的迷你專輯,收錄了重新錄製的兩首舊曲,以及一首未發表曲,只於巡迴現場贈送給入場觀眾,非賣品。
這樣的我是偏執狂 [音乐] 豆瓣
8.7 (20 个评分) 草莓救星 /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风和日丽
【草莓救星X甜梅號 這樣的我是偏執狂 限量EP】
這樣的我是偏執狂
踏著金曲歌王阿翔口中“樂團時代”的浪潮,“甜梅號”與“草莓救星”這兩支始終獨立的搖滾樂團,終於在成軍15年後第一次跨團合作,不只要在“風和日麗連連看”的舞台上共同演出,更一起錄製了全新作品。
新歌“這樣的我“詞曲來自草莓救星主唱腊筆。每當夜深人靜,我們常會懷疑,懷疑自己,懷疑手中握有的一切,甚至否定美好的過去,拒絕更美好的將來,所以腊筆寫下這首歌曲,
「請牽著我的手,陪我到最後。謝謝你喜歡這樣的我。」
長達十分鐘的歌曲,像是一部交響樂章,也像是一段旅程。從甜梅號的後搖滾吉他聲響開始,簡單撥弦中,腊筆甜美聲線娓娓道來,帶領我們進入昏黃房間的動人情境,兩組搖滾樂團漸次入列,電吉他與電子聲響交織,大量和聲的磅礡氣勢,襯托歌詞訴說的深刻沈靜,讓我們的心情為之牽繫,不斷起伏。
EP收錄另一首甜梅號的作品“偏執狂的論文”,重新錄音,並加入腊筆的和聲,為這首歌曲增添獨特風韻與氣味。
“這樣的我是偏執狂”EP,草莓與甜梅的音樂特色在此各自完全展現,不只是千載難逢的音樂合作,更是令人動容的經典佳作。
送給總有一天消失的 [音乐] 豆瓣
7.2 (17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24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艺术创作者陈克旻化名CM,曾替台湾独立后摇乐团(Post-Rock)甜梅号绘制三张专辑封面与内页。擅长描绘建筑物的他,透过手中的画笔与独特的视角,用细腻线条观察这个不停汰旧换新的世界。ART STUDIO第二档驻店创作邀请CM进行一场与记忆有关的计划,将终有一天消失的记忆封箱打包,回送给消失。 收录两首已绝版单曲(1999原始录音,2010重新后制) 1.斑马线 2.苏羊公园 计划概念 我时常搬家,纸箱成为重要的容器, 一段段不能替代的情感和 那些熟悉的味道被打包装进箱子里, 纸箱越来越破旧,越来越多……, 却舍不得丢。 记忆活在每个人的方块里,用自己的方式筑起一面面的墙, 变成房子、城市,不断的扩大……。 老旧的方块崩落了, 新的会填充进来, 于是我们活在新旧的记忆方块里。
脑海群岛 [音乐] 豆瓣
8.0 (11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甜梅号:脑海群岛》第一次听到甜梅号是大二的摇滚社期初公演,他们从世新来政大演出;那是1999年,时光倏然而逝。过去十年,甜梅号出版了两张录音室专辑,01年的《是不是少了什么》,与07年的《谢谢你提醒我》。发片时程一如他们说话的速度 - 缓慢,却将每个字说得清楚。音乐也是,寡言的表层藏着隐隐发热的心脏,正如团员不太张扬的性格。
这回只花两年就带来新作,动机是什么?我以为,因吉他手小苏加入成为四人编制的甜梅号,正在寻找一种重新认识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说,他们试图挣脱过去的自己,理出一块足供四个大男生站稳脚步的缓冲地带。新专辑所纪录的,就是这样一段再次摸索,然后再次确认的过程。
这是甜梅号成军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击:因为直指内心,所以痛。不迂回绕路,总长只有四十三分钟,相较前两张专辑的一小时,精炼了酝酿的步骤,浓缩铺陈的篇幅,也减少来回的次数,配合适量的钢琴、弦乐与管乐直接“切入重点”。甚至连歌都不唱,全然专注在乐器敲出的火光,突显曲式本身的转折力量。
尤其当全碟最狂暴的〈夜星子〉,接上最柔情的收尾曲〈敲响的钟〉;在那些拉扯与释放间,不安与从容间,我们似乎也替自己的心与灵,找到一处温暖的栖息所。
甜梅号成军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击;在那些拉扯与释放、不安与从容间,我们似乎也替自己的心与灵,找到一处温暖的栖息所。

01 清醒梦
02 黄昏鹿场
03 站在太阳上
04 人儿呀
05 夜星子
06 敲响的钟
发行日期:2010年2月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