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疗愈书籍”
全部 | 书籍 (5)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走出抑郁 [图书] 豆瓣
UNDOING DEPRESSION: What therapy doesn't teach you and medication can't give you
9.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Richard O'Connor 译者: 张荣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 1
在不知不觉中,抑郁的人会渐渐变得“擅长”抑郁,学会了如何隐藏它,如何以它为中心安排一切生活。抑郁的人或许可以成就非凡,却必须在抑郁的泥潭中不断挣扎。这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康复,无法从心底体验喜悦。但是我们可以打破从前的习惯,学习一系列全新的健康技能。最终康复。
初学者的冥想书 [图书] 豆瓣
Meditation for Beginner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杰克·康菲尔德 译者: 唐唐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1
在本书中,你将会发现那些最简单,最常见的冥想练习。冥想可以帮我们完成最深的渴望,发现内在的自由和喜悦,并实现与生命的一体感。透过它,我们会更彻底的明白自己究竟是谁,在这个独特的生命中,如何更有智慧的活着。
——杰克·康菲尔德
康菲尔德是结合正宗佛法与西方心理学的卓越精神导师和超个人心理学家。本书综合了所有冥想练习的精要,读者不可错过。
——胡因梦 身心灵导师与译者,代表作《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
你是否曾经尝试冥想,却不知如何开始?本书中,内观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告诉我们,如何以简单明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呼吸、走路、吃饭开始,逐步将冥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试着掌握这些冥想的基础技巧,你将在这样的过程里逐渐发现——自身所蕴涵的改变生命的力量。
呼吸:找出一个安稳、舒服的姿势,这样你就可以在当下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将注意力带回此刻,留心周围的环境与声音,去觉察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深呼吸,放轻松,再去注意你的意识和感觉有何变化。 走路:在那个地方静静站着,双眼微睁,目视地板,留意出现的所有身体感受。当你心无旁骛地来回走着,你很快就能意识到,重点并非取得某些进展,而是待在此时此地。
吃饭:在盘子前坐上一分钟,什么也不要做,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带着觉察细细品味,然后再咽下去。若在整顿饭的过程中,你都能保持这样的正念,那么你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就将发生切实的转变——你将意识到,何谓一花一世界。
突围原生家庭 [图书] 豆瓣
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
作者: 斯蒂芬妮▪斯蒂尔 译者: 胡静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8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都曾受过伤。
或许是爸爸妈妈期望太高,管教太严,总绷着脸,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无从反抗,只能压抑自己,讨好他们。或许是父母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在孤独和无助中,我们变得性格孤僻。或许是父母不和,常大吵大闹,对孩子也怒目相向,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开始反抗,逐渐变得脾气暴躁。
无论是性格中的讨好、孤僻,还是暴躁,都是一种应激的保护策略,就像一层僵硬的外壳,让自我扭曲,变形,失去原来的模样。即使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的内核依然被这层外壳卡住,动弹不得,憋屈得透不过气来。尽管伤心过、抱怨过,憎恨过,也努力挣扎过,但我们却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突围,找回真实的自我。
于是很多人悲观地相信: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原痛”,就像“原罪”一样,基本无解,即便通过漫长艰难的心理治疗也收效甚微,只能终身背负。
但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通过多年心理治疗经验,开发出一套自行疗愈童年心理创伤的方法,成功帮助无数人摆脱心理阴影,改变扭曲性格,做回真实的自我。
而她的这本书也因此成为德国超级畅销书。
别永远伤在童年 [图书] 豆瓣
Homecoming: Reclaiming and Championing Your Inner Child
作者: [美] 约翰·布雷萧 译者: 马小原 译林出版社·凤凰阿歇特 2013 - 3
最有效的自我发掘历程,重建人生的心契机
·你是否总是与周围的人无法友好相处?
·你是否在婚恋中总是重复扮演受伤害的那一方?
·你是否总是缺乏安全感,却变成了控制狂?
·你是否对过去的事情无法释怀?
·你是否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
·你是否焦虑、压抑、沮丧、不安……
世界级心理大师约翰•布雷萧在书中告诉你,虽然你已经是成年人,但是童年的一些经历,比如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会对你一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而这一切你可能并不自知。本书通过数十个经典案例和方法,教你了解、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图书]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武志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编辑推荐】
◎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百万册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
◎ 我们的心灵是非理性的,我们都是通过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尤其是童年时的人生经验——推出一些大结论,“我值得被爱吗?”“这个世界安全吗?”并将这些大结论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于是我们很容易不断地陷入被同一个心理模式所左右的轮回,童年受过的苦,长大后还会重复这种痛苦。这看起来让人悲观,但另一面也蕴含了乐观的基础:如果能够去了解和改变我们的大结论、心理模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命运。本书以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为核心,讲述了人在童年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如何影响性格和命运,以及成年后如何看到和改变自己的模式,走出轮回的命运,享受爱和自由。
◎ 作者的写作方式非常引人入胜,通过故事、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的过程层层深入,透彻精彩,大众读者都能够理解接受。那些故事也成了我们每个人的镜子,和主人公一起感受,看书的过程就像是接受生动的心理辅导课。
◎ 作者的风格是理性平静的治愈系,见解独到深刻,他是用心体会、理解和践行过,才写出了这样温暖睿智的文字。有读者评价“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
为什么说大多数心理问题的内核都是爱的缺失?
为什么童年受过的苦,长大了还要再受一次?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轮回?
……
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
如果对自己 的“操作系统”不了解,外界来什么刺激,我们有什么情绪,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往往都意识不到。于是,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就是在成为自己,自我实现。
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