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竹內好”
近代的超克 [图书]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竹内好 译者: 李冬木 / 赵京华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遴选了作者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数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鲁迅》、《近代的超克》等),昭示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竹内好的思想方式与知识立场形成与发展,及其一贯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物质。
鲁迅 [图书]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日>竹内好 译者: 李心峰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6 - 11
竹内好强调,“鲁迅是文学者,首先是个文学者。他是启蒙者,是学者,是政治家,但正因为他是文学者,即正因为丢掉了这些,这些才会作为表象呈现出来”。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竹内好说“对绝望感到绝望的人,只能成为文学者。不靠天不靠地,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于自己一身”。
竹内好认为“鲁迅的文学,在其根源上是应该称作‘无’的某种东西。因为是获得了根本上的自觉,才使它成为自觉者的,所以如果没有了这根柢上的东西,民族主义者鲁迅,爱国主义者鲁迅,也都成了空话。我是站在把鲁迅称为赎罪文学的体系上发出自己的抗议的。 ”
竹内好的鲁迅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靳丛林 2012 - 1
《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竹内好的鲁迅研究》主要内容简介:日本学者竹内好对中国作家鲁迅的研究一直是中日思想界和文学界不可绕过的重大课题,遂有“竹内鲁迅”之说。《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力图在描述日本鲁迅研究的历史基础上鉴别、比较、发掘“竹内鲁迅”的独特内涵.同时,《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的理论创新还体现在如何看待异国知识分子借鲁迅来反省自身现实的态度之上.鲁迅是属于世界的,《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的一切只力图提供一个较为准确完整的“竹内鲁迅”形象,这不但可以给中国鲁迅研究界提供不同价值观的参照系数,同时可以看到鲁迅的文学及其精神在东亚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
鲁迅与竹内好 [图书] 豆瓣
作者: 薛毅 / 孙晓忠(主编) 2008 - 10
本书部分内容选自2005年12月举行的“鲁迅与竹内好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编收入板井洋史、韩毓海等先生的论文。第二编收录了参加会议的学者在会议召开之前发表的谈论竹内好的文章,也收录了会议之后与会议话题有延续性的文章。第三编收录了竹内好的三篇文章。
第一编
“大时代”中的“现代文学”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竹内好的鲁迅论及其民族主体性重建问题——从竹内芳郎对战事日本鲁迅研究的批评说起
竹内好何以成为问题——再读《近代的超克》
文学与政治——从竹内好对鲁迅文学观的诠释出发
“文学”与“大东亚战争”——也谈“竹内好悖论”
“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
日中战争的文化空间——周作人与竹内好
战争、技术媒体与传统经验的破灭——论鲁迅小说中的“暴力”与“破坏”
作为问题与实际的“鲁迅转变”——一项简单的历史考察
何谓“文学的自觉”?——读解“竹内鲁迅”过程中的困惑
“文学者”鲁迅——竹内好的两读法
“竹内鲁迅”的中国位置
文学家的基本立场——竹内好的鲁迅论
竹内好的启示——《鲁迅》阅读札记及其学术史考察
略谈“竹内好”应该缓论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圆桌会议(一)
文学、文化与政治——圆桌会议(二)
第二编
鲁迅的“原点”——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狂人日记》的解读
竹内好的中国观
现代价值与东方理想——读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
从那霸到上海
孙歌答《中华读书报》陈洁问
薛毅答《中华读书报》陈洁问
阅读竹内好与阅读历史
第三遍
文学的独立是什么
中国文学的政治性
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
编后记
从“绝望”开始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竹内好 译者: 靳丛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3
鲁迅叫我们正视自己的腐肉,而且不允许我们有一点点逃避。鲁迅那冷峻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们,他执拗的阻碍着我们只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内心满足的人,或想出人头地的人最好不要读鲁迅。只有那些想和周围的人一起幸福并且为此而感知自己不幸的人,才可以以鲁迅为友,来研读鲁迅。世界在病态之中,我们自身不可能健康……
竹内好的悖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孙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2
竹内好改变了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我在历史中寻找先知的习惯。我开始重新思考永恒的意义,重新思考现实和历史,后人与前人的关系,重新审视进步史观在规定方向时的狭隘性和排他性,甚至重新思考政治正确应有的和可能的内涵。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1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近代的超克 [图书] 豆瓣
近代の超克
9.7 (7 个评分) 作者: [日] 竹内好 著 / 孙歌 编 译者: 李冬木 / 赵京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0
本书遴选了作者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数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鲁迅》、《近代的超克》等),昭示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竹内好的思想方式与知识立场形成与发展,及其一贯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物质。
本书是日本鲁迅研究的扛鼎之作,对鲁迅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形而上高度与深度,“回心说”的提出首开以“忏悔”和宗教感切入鲁迅研究之先河,对日本与中国的近代历程亦有十分透彻的洞见。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