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美国宪制”
全部 | 书籍 (4)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麦迪逊 译者: 尹宣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 1
《美国制宪会议记录辩论》(上下)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
联邦论 [图书] 豆瓣
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者: (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詹姆斯·麦迪逊 译者: 尹宣 译林出版社 2010 - 5
众多支持和赞扬《联邦宪法》的文献中,有一本书脱颖而出,流传至今,成为代表作。这就是汉密尔顿策划并参与撰稿、麦迪逊和杰伊合作的《联邦论》。这本书的一个明显优点,是对联邦宪法基本观点的不厌其烦的反复弘扬。
《联邦论》成为述评《美国宪法》的经典著作,声名与年俱增,在美国反复重印,累次畅销,至今不衰。华盛顿说:“危机消失、环境安定后,这本书将得到后世的瞩目。因为,这本书对自由的原理,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坦率精湛的讨论。凡有公民社会存在的地方,人们永远会对这些问题发生兴趣。”
摆正自由主义的位置 [图书] 豆瓣
Putting Liberalism in Its Place
作者: 保罗·卡恩 译者: 田力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 9
这是一份内容丰富的跨学科研究。在本书中,卡恩认为:现代政治秩序的基础并不是社会契约,而是牺牲。自由主义向来依赖的社会契约理论,无法解释为何在全面核毁灭的威胁之下现代政治生活却达到了顶峰。如果我们想理解这种现代状态,就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任何政治社群,即使是自由主义的,也都是通过信仰、爱与认同而凝聚起来的。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文化理论、宪法学、宗教与文学研究以及政治心理学的资源,推进了政治理论的研究。在这些领域中,本书都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自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的根源》之后,对于现代性自我观念的深层结构,就未曾出现过如此富有雄心的全盘省察。
卡恩指出:只有从自由主义式的理性与利益的范畴,转向犹太—基督教式的爱的概念,我们才能够理解现代性的自我。爱是客观意义世界的基石,政治社群就是这种意义世界的表现形式之一。从这些洞见出发,卡恩重新解读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并对美国自由主义谱系作出了梳理,还通过对浪漫与色情的探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意志理论,从而将政治理论重新奠基于牺牲的可能性之上。
20世纪的政治既包含着法治的进步,也目睹了国家的大规模屠杀,只有借助牺牲的视角进行考察,我们才能理解20世纪政治的特征。另外,本书涉及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政治冲突。它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会选择以战争去回应“9·11”事件,以及为什么绝大多数欧洲人至今不愿像美国人那样追求一种充满暴力的牺牲政治。卡恩向我们揭示出:美国仍然维持着活跃的现代政治,而欧洲则正在步入一种放弃了牺牲理念的后现代政治。
费城风云 [图书]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4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主要内容是,200多年前,蛮荒大陆上的一群乡巴佬齐聚费城,为了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宪法吵得不可开交。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阴云与曙光同在,妥协与原则共存,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磕磕绊绊通过的《联邦宪法》,日后会成为美国人的世俗《圣经》,影响遍及世界。
现在看来,事情可能好就好在当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宏伟理想和绝对主张。理想是有的,但不宏伟;主张也是有的,但不绝对。不宏伟,就能务实;不绝对,就好商量。制宪代表的原则也很简单:以法治国,三权分立,保护公民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惟其简单,才是底线;也惟其简单,才可坚守。底线弄复杂了,就弄不清,也守不住。其实,一旦守住简单的底线,加上务实的态度,许多事情都好办了。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