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美国独立战争”
全部 | 书籍 (6) | 影视 (7)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独立日 (1996) [电影] TMDB 豆瓣 Min reol
Independence Day
7.5 (646 个评分) 导演: 罗兰·艾默里奇 演员: 威尔·史密斯 / 杰夫·高布伦
其它标题: Independence Day / ID4星际终结者(台)
未来某年的7月2日,美国各地的监视站发现一艘直径达数百英里的巨大飞船接近了地球。飞船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干扰了地球的通信卫星信号,并放出了多艘直径达15英里的子飞船飞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外星飞船敌友未明,人们陷入了恐慌和迷惑。
电脑工程师戴维(杰夫•戈德布拉姆 饰)破译出外星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其实是攻击的倒计时信号,他设法通知了前妻,总统的助理康妮,但是为时已晚,7月3日,外星人的飞船开始攻击地球,人类文明瞬间遭到巨大的打击和灾难。总统(比尔•普尔曼 饰)等人撤离到军事基地,指挥空军反击,却犹如以卵击石,毫无作用,军事基地也被摧毁,唯有飞行员史蒂文(威尔•史密斯 饰)设法诱使一架外星人战斗飞艇坠毁。
幸存者们逃到了秘密军事基地,在那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艘50多年前坠毁的外星飞艇,致力于找出对付外星人的办法,那里也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独立日2:卷土重来 (2016) [电影] TMDB 豆瓣 Min reol
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5.1 (296 个评分) 导演: 罗兰·艾默里奇 演员: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 杰夫·高布伦
其它标题: 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 独立日2
经历过外星人大举入侵地球后,人类知道,这些入侵者有一天一定会再回来。人类运用先前外星人所遗留下来的科技文明,发展出一套强大的地球防御系统以抵御外星人的再度入侵。然而,20年后,这些外星人却带着人类前所未见、更先进强大的武力再次入侵地球,带来更大的全球灾难,几位勇敢的年轻人,他们挺身而出,将再一次为人类生存而战斗……
爱国者 (2000) [电影] 豆瓣 TMDB
The Patriot
7.6 (82 个评分) 导演: 罗兰·艾默里奇 演员: 梅尔·吉布森 / 希斯·莱杰
其它标题: The Patriot / 孤军雄心(港)
故事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本杰明(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饰)是法国裔美国人,他曾参加过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战争,身经百战。残酷的战争令他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他发誓要永远远离战争。
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将战争烧到本杰明的家园时,他首先选择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躲避。当他看到他的大儿子参加了当地组织的爱国者军队时,也没有跟着挺身而出。
但是,当他的大儿子被敌军俘虏,小儿子挺身去救哥哥而被打死时,本杰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这时才清楚意识到,只有反抗才能解救家园于水火。
泥土之界 (2017) [电影] 豆瓣 TMDB
Mudbound
7.2 (24 个评分) 导演: 迪·里斯 演员: 加内特·赫德兰 / 凯瑞·穆里根
其它标题: Mudbound / 泥沼(台)
两位二战士兵归家,在密西西比的农场里工作,面临着及其严重的种族歧视,还要调整心态适应战后生活。
王权派的革命 [图书] 豆瓣
The Royalist Revolution: Monarchy and the American Founding
作者: [美] 埃里克·纳尔逊 / Eric Nelson 译者: 吴景键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9 - 4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美国革命是对英王暴政的反抗。而在这部发覆之作中,埃里克·纳尔逊却指出,“美国国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事实上将自己视为英国议会而非王权的反叛者,驱动他们的是这样一种观念——英国议会僭用了国王独有的专权。在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时,正是上述这些“王权派”投身于论战中,主张将极大的专权赋予行政首脑。而他们所取得的战果是,美国宪法赋予其总统的权力要比此前一百年间任何一个英国国王所能行使的权力还要大。
帝国的分裂 [图书]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郑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4
美国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在其他的革命中,人们拔剑出鞘是为了捍卫受到侵犯的自由,反抗那正在威胁着社会核心的压迫。”但很难说美国革命是由于这个爆发的。北美的保皇主义者彼得·奥利弗(Peter Oliver)批评说:“这是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最胡闹和不自然的叛乱。”
对北美在 英国治理下的生活的优劣,可以用几个量化指标来做一个简单的审视。第一个指标是人均税负。以不列颠本土人民在1765年人均税负为100,弗吉尼亚、康涅狄格、纽约、马萨诸塞、马里兰、宾夕法尼亚诸州的税负只在2到4之间(0.1到0.22美元之间)。第二个指标是居民身高。英法七年战争期间美洲殖民地新兵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27米,比同期的英国新兵的身高平均要高上7到8厘米。也就是说,几乎在200年前,殖民地人民的身高就达到了现代水平。根据常识,身高反映营养水平,间接反映生活水平。第三个指标是收入水平,1760年代北美人的人均收入是6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920美元)。第四个指标是经济学家所估算出的英国贸易法规给北美施加的直接间接经济负担——平均每个人损失0.26美元。
无论如何,英国在北美的统治说不上严酷。正相反,可以说是善治的典范。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北美人民普遍都有英国认同。
那么,为什么北美还会独立出去,就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本书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转变两个旧观念:1,不要把北美的独立看作是殖民地对帝国的反抗,而应该看出,美国革命其实是一场英国内战。北美独立不是战争的起因和目的,而只是内战的结果;2,应该从英帝国的整体环境来考虑美国革命问题。
首先,与其说美洲革命是一场反抗暴政的起义,不如说这是一次“跳船”行动。从根源上来看,使北美人离心离德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英国统治的不放心。再具体一点,就是英国国内政治的弊陋和腐败导致它统治合法性的丧失。再追根溯源一点,就是十八世纪英国正在经历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型中,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的争斗、大众社会与大众政治的兴起、政治改革呼声与社会运动都在摧毁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政治的信心。直到1775年,殖民地人士都确定自己在处于一场由政治和社会腐败引发的宪法危机之中,这种危机心态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对英国诸项殖民地政策的判断。
其次,英帝国的政治结构是有严重缺陷的,而这种缺陷反过来激发了北美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英美双方一直在寻找一条帝国框架下满足彼此需要的合法出路,他们思考了若干种方案,比如让北美向不列颠议会派出代表,或不列颠与北美组成共主体制,或成立帝国总议会,又或建立一个倾斜式双头帝国,但是这些方案都遇到了严重的困难而无法实行。
由于宪法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北美和不列颠两方的妥协空间减少,敏感性与脆弱性增高。
最后,不列颠人的应对实在不当。尽管从国王到大臣未必存心为恶,但是他们的反应却不好,一是回避真正的政治问题,把美洲问题简单归结为一小撮人野心作祟,把政治冲突庸俗化;二,在冲突显性化之后,却又实施“边缘政策”,又把政治斗争“零和”化。这些行动策略极严重的恶化了局势。
总之,本书的观点可总结为:
1.美国革命其实是一场英国内战,内战的结果是北美独立。
2.美国革命也是第二次英国革命——美国独立运动与英国革命之间存在继承关系。
3.18世纪英国的政治与社会转型制造着一场总危机,北美人士的抗争是英国抗争运动的一部分。
4.大英帝国的政治结构存在根本缺陷,这种结构上的缺陷转化成实际的政治对抗。
5.英国统治者无意镇压,北美抗争者无意决裂,但存在循环刺激,恶性升级。
6.在革命/改良的关键时刻,英式保守主义并不胜任。
最后,本书也提出,对美国独立这个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突破既有的国家分裂理论的限制(现实冲突视角、情感-心理视角、资源动员视角、政治过程视角等),从变迁、结构、话语、互动等更动态、更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国家分裂问题。
Alexander Hamilton [图书]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Ron Chernow The Penguin Press 2004 - 4
From National Book Award winner Ron Chernow, a landmark biography of Alexander Hamilton, the Founding Father who galvanized, inspired, scandalized, and shaped the newborn nation.
Ron Chernow, whom the New York Times called "as elegant an architect of monumental histories as we've seen in decades," now brings to startling life the man who was 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 in American history, who never attained the presidency, but who had a far more lasting impact than many who did.
An illegitimate, largely self-taught orphan from the Caribbean, Hamilton rose with stunning speed to become George Washington's aide-de-camp, a member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coauthor of The Federalist Papers , leader of the Federalist party, and the country's first Treasury secretary. With masterful storytelling skills, Chernow presents the whole sweep of Hamilton's turbulent life: his exotic, brutal upbringing; his brilliant military, legal, and financial exploits; his titanic feuds with Jefferson, Madison, Adams, and Monroe; his illicit romances; and his famous death in a duel with Aaron Burr in July 1804.
For the first time, Chernow captures the personal life of this handsome, witty, and perennially controversial genius and explores his poignant relations with his wife Eliza, their eight children, and numberless friends. This engrossing narrative will dispel forever the stereotyp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as wooden figures and show that, for all their greatness, they were fiery, passionate, often flawed human beings.
Alexander Hamilton was one of the seminal figures in our history. His richly dramatic saga, rendered in Chernow's vivid prose, is nothing less than a riveting account of America's founding, from the Revolutionary War to the rise of the first federal government.
奠基者 [图书] 豆瓣
Founding Brothers: The Revolutionary Generation
8.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瑟夫·J. 埃利斯 译者: 邓海平 / 邓友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2
在这本标志性的历史著作中,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美国的斯芬克斯》作者展现了一群天赋异禀但同样拥有深刻缺点的人——汉密尔顿、伯尔、杰斐逊、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和麦迪逊——是如何应对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而为美国确立了前进道路。
美国在1790年是非常脆弱的。在随后十年中,建国之父们——在这本著作中被重新审视——将他们在 《独立宣言》中的理念和宪法条文结合起来,创造了美国政府的实际运作机制。通过剖析六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汉密尔顿和伯尔的决斗、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亚当斯政府和亚当斯夫妇的政治伙伴关系、有关建都地点的争论、富兰克林试图让国会处理奴隶问题,以及杰斐逊和亚当斯夫妇之间的通信往来——《奠基者》让美国历史中最重要十年中的核心问题和人物,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再现。
生动而富有启发性……让读者对美国建国阶段有了深刻的了解……一部一针见血的、富有洞察力的著作。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大师级的……引人入迷的……埃利斯是一个行文优雅的作家……他抓住了革命事业的奠基者们的激情……一部非常精妙的著作。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绚丽……富有启发性……一部杰作。它那富有洞见的结论是建立在广泛研究基础上的,作者的行文生动、简洁。
——《圣路易斯快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
埃利斯在这部著作中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他为读者将问题抽丝剥茧,揭示了美国人民第一次遭遇“党派”这种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时所面临的各种核心假设和主要担忧。
——《华盛顿邮报书评世界》(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占水师 (2014) [电影] 豆瓣
The Water Diviner
6.7 (18 个评分) 导演: 罗素·克劳 演员: 罗素·克劳 / 欧嘉·柯瑞兰寇
其它标题: The Water Diviner / 战火情天(港)
一名在澳洲以农为业的的占水师康纳(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里波利战役后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试图寻找他三个参战阵亡儿子的遗骸。即使一开始遭到军方的百般阻挠,他也不屈不挠,更遇到于伊斯坦堡入住旅馆女主人爱莎(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饰)及一名曾与他儿子对战的土耳其军官出手协助。康纳抓住一丝希望,为查出真相,穿越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九死一生,只为寻回儿子阵亡的真相,了结自己及妻子的心愿……
美洲三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国] 埃德蒙·柏克 译者: 缪哲 商务印书馆 2003 - 3
本书包括作者发表于法国革命前的四篇文章,即《论当前之不满情绪的根源》、《论课税于美洲》、《论与美洲的和解》、《致布里斯托城行政司法长官书》。其中后三篇均是就美洲问题而发,因此定此书名。
革命 (1985) [电影] 豆瓣
Revolution
7.0 (6 个评分) 导演: 休·赫德森 演员: 阿尔·帕西诺 / 唐纳德·萨瑟兰
其它标题: Revolution / 怒火山河
《革命》是由《火战车》的大导演Hugh Hudson执导的又一部史诗般气势宏伟的巨片。艾尔-帕西诺扮演一个被时代洪流推着走的小人物,他从一个不愿参加战斗的明哲保身的小市民到自觉参战的美国公民,从而经历了美国为脱离英国统治而爆发的独立战斗的全过程。电影没有从一个伟人,例如华盛顿入手,而是通过底层人物的命运转移带出对这段历史的公正评价及当时年代各阶层勾心斗角,前线战火纷飞的残酷场面。帕西诺或者说是美国人民最终获得胜利,他们不仅赢得了自由,幸福及粮食,更描绘出一个摆脱帝制后全速前进的美丽蓝图……
决战怒河 (2000) [电影] 豆瓣
The Crossing
导演: 罗伯特·哈蒙 演员: 杰夫·丹尼尔斯 / 罗杰·里斯
其它标题: The Crossing / 跨越德拉瓦河
本片讲述了乔治·华盛顿在1776年反抗英军的特伦顿战役(Battle of Trenton)中,他领导美军跨越德拉瓦河(Delaware River),成功突袭黑森雇佣军(Hessian)的兵营。
革命战争和法国战争 [图书] 豆瓣
作者: 唐纳德.索默维尔 译者: 范洁 青岛出版社 2003 - 1
本卷记述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期间的战争史。这一时期的战争在技术上的进步很少。滑膛枪仍是步枪的标准装备,尽管来复枪因射程远、精度高而渐受推崇。在陆地,拿破仑·波拿巴控制着战争的进程。他最卓越的能力是他的战略眼光。他进攻的首选方式是通过军队的快速移动令敌人仓促应战。拿破仑经常面对数量上占优势的对手,但总能在他们集结之前将其各个击破。运动速度在他的战斗计划中是极为重要的。
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人修改了步兵师的编制,除了步兵,还将骑兵和炮兵包括进来,这些师可以凭借各种武器凌力兵种独立作战,拿破仑将3到4个师合并为约3万人的军团。这些军团实际上就是小型的部队。在战役中,这些军团独立行动,但是在需要时又能快速集结。在拿破仑众多的对手中,在军队的机动速度和独立军团的快速集结上,很少有人能够与他匹敌。拿破仑最惯用的战争策略之一是让他的军团在两支敌军之间集中,并在敌军会合之前对其中一支快速展开攻击。虽然敌军总的兵力要多过拿破仑军队,但在战场上,拿破仑的军队在数量上常常占有优势。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革命战争
皇帝的首次战役
拿破仑的海上战争
拿破仑的“西班牙溃疡”
1812年俄国战争
拿破仑节节败退
百日战争
1812年战争
美国扩张主义战争
南美解放战争
美国——墨西哥战争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